行走在晋豫大地

伏龙

<p class="ql-block">  穿行晋豫大地的旅程,既能感受太行山的雄奇险峻,又能触摸千年文明的脉络。这是一场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朝圣,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褶皱上,每一眼都望向文明的纵深。携好友一起行走这样的韶光,也许能成为人生中最美丽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本次旅游组团人员:陈建国,张红,陈宝珍,杨明霞,林芳,郑宜化,林建榕,黄兴涌,林梅芳,朱景凤,周子明,卞德光,李莉,张红,伍利华,涂小娟,李卫芳,赖承雀,刘庆志,吴祖养,张祖华,陈凤英,吴顺莲,蔡梅玉,陈仲泉,徐燕,徐永龙,冯佩彩,魏金招,罗火祥,洪法爱,白秀莲,陈永莲,合计33人。山西导游:耿耿,三明导游:上官)</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8日,游览神州牡丹园。该园位于中国佛祖释源——洛阳白马寺对面,占地面积600亩,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集中收集国内外名优牡丹品种1021个,40余万株。园内分为五大景区:牡丹文化区、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区、牡丹休闲区、牡丹观赏区、商品牡丹综合区。</p> <p class="ql-block">  洛阳牡丹花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闻名天下,承载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是象征富贵吉祥的“花中之王”。</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上午游览山西壶口瀑布景区</p> <p class="ql-block">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省西安市350千米;北距山西省太原市387千米。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下午游览山西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为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先后建成拥翠巷、锁瑞巷、宜安院等。清雍正年间,王家开始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建成崇宁堡、怀永图院等建筑。至乾隆年间,王家大院迎来筑堡建宅高峰期,相继建成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建筑。嘉庆年间,视履堡开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自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经败落,并开始卖祖产谋生,例如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将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修复。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主要由高家崖、红门堡等部分组成。自1997年开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  4月19日下午游览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前782年),现存建筑以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的城池为基底,是中国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p>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上午游览晋祠,晋祠原名唐叔虞祠,始建于西周时期,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亲邑姜而建,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北魏《水经注》已有相关记载,后经北齐、隋、唐、宋等朝代多次扩建,形成现存规模。</p> <p class="ql-block">  晋祠,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承载三晋历史文脉,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涵盖宋、元、明、清至民国各时期建筑,序列完整。</p> <p class="ql-block">一、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1.难老泉‌:有2400多年历史,曾因地下水枯竭断流31年,2023年5月复涌,现水位超泉口1米,李白赞其“晋祠流水如碧玉”。</p><p class="ql-block">‌2.宋代侍女像‌:圣母殿内43尊彩塑,生动展现宋代宫廷生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3.周柏‌:树龄近3000年,与难老泉、圣母殿并称三绝。</p><p class="ql-block">‌二、古建精华‌</p><p class="ql-block">‌1.圣母殿‌:宋代建筑典范,重檐歇山顶,廊柱盘龙木雕精湛。</p><p class="ql-block">‌2.鱼沼飞梁‌:十字形桥梁,国内孤例,采用宋代“减柱法”设计。</p><p class="ql-block">‌3.献殿‌:金代建筑,开放式结构,用于陈列祭品。</p> <p class="ql-block">4月20日下午游览忻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  山西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忻州古城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经过历代修缮,忻州古城建筑规范,规制完整。古城东西南北,四门齐备。 四面城墙,四座城门,各有瓮城,瓮城各有门,形成“四面城墙八座门”的格局。城墙高大雄伟, 44座马面拱卫,城墙上的城门楼二层三檐,歇山顶式门楼多、雄伟。砖、土、瓦、木、石的组合应用,完成与完善了作为军事设施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  北魏、大辽、金国,三代京华之地,厚土旷野,浩气烈风:雁门关、北岳恒山、五台山、悬空寺、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经天纬地,奇光异射。</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1日游览五台山。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p> <p class="ql-block">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p><p class="ql-block"> 【菩萨顶】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p><p class="ql-block"> 【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现存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塔院寺】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因院内有大白塔,俗称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殊像寺】创建于元代,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寺内的文殊阁(大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p><p class="ql-block"> 【万佛阁(五爷庙)】朝拜文殊菩萨之化身、广济龙王菩萨,祈福全家平安、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远眺东台顶</p> <p class="ql-block">  游览五台山,是探访佛教圣地、感受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千年清凉圣境,集宗教朝圣、历史文化和山水灵秀于一体的心灵之旅。</p> <p class="ql-block">4月22日上午,北岳恒山</p> <p class="ql-block">  北岳恒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北岳恒山集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于一体,与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并称“五岳”。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p><p class="ql-block"> 恒山又名元岳、紫岳,汉文帝时曾改称常山。舜帝封其为“北岳”,汉代始建庙宇,逐渐形成“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古建筑群。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及管革、三茅真君曾在此修炼,被道家尊为“第五小洞天”。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誉,是我国北方万山之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灿烂,风光壮美。</p> <p class="ql-block">4月22日上午,游览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原叫“玄空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位于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与主峰天峰岭东西对峙。其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建筑依力学原理,巧借岩石暗托,以凿洞插梁为基,梁柱上下相嵌,廊栏左右相连,形成半空中的木结构建筑群。唐代李白赞其为“壮观”,明代徐霞客称其为“天下巨观”。</p><p class="ql-block"> 全寺占地125平方米,由禅院和南北二楼组成,共40余间殿阁,最大者不足36平方米,以奇绝精巧著称。寺内供奉“释、道、儒”三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教合一”寺院。</p> <p class="ql-block">4月22日下午,游览【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今和林格尔县)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p><p class="ql-block"> 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见证了</p><p class="ql-block">中外文化</p><p class="ql-block">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p><p class="ql-block">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的一次次握手</p><p class="ql-block">堪称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上午游览【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位于朔州应县,建于公元1056年,是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历经千年风雨地震而岿然挺立。</p><p class="ql-block"> 木塔内供奉着两颗全世界佛教界尊崇的圣物---佛牙舍利,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塔悬铃》</p><p class="ql-block"> 应县的阳光总像被滤过一层。从南街拐角望过去,那座直刺青霄的木塔仿佛悬在蜃气里,五十六只风铃垂着铜舌,无声地等一场风。</p><p class="ql-block"> 向导说塔里藏着辽代秘史,我却先被木香缚住了脚步。千年木构的呼吸如此具体,油润的柱础渗着松脂的泪,层层叠叠的斗拱在阴影里舒展筋骨。转角处的莲瓣柱头突然被斜射的日光照亮,刹那间,六十种榫卯咬合的关节噼啪作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塔檐西南角的铃铎响了,</span>塔内彩塑菩萨半垂眼帘,脸上浮着若有若无的笑意。风从雁门关吹来,携着金沙滩的铁锈与桑干河的芦花。三十里外应县火车站的汽笛与铜铃声混作一处,惊起檐角驻足的燕子。群燕掠过时,五十四米高的木塔微微震颤,像老者抖落肩头积年的雪。</p><p class="ql-block"> 晨光爬上明层暗层交错的塔身,藻井里的飞天开始窃窃私语。我踏入塔内的震动声,惊醒了沉睡的八面来风。</p> <p class="ql-block">  4月23日游览【雁门关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李广曾经在此,卫青曾经在此、霍去病曾经在此、薛仁贵曾经在此……,烽火已灭,长城酣睡,在苍茫的沉阳里,隐约听见远去的达达马蹄……</p> <p class="ql-block">4月24日上午,游览宁武芦芽山万年冰洞(被誉为“中华一绝,世界奇观”)</p> <p class="ql-block">  万年冰洞在山西宁武县城西,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它的奇特在于以本地洞外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而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的大冰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时光凝冻的秘境</p><p class="ql-block"> 春日的阳光泼洒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杏花烂漫,蜂蝶翩跹。而就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一道深藏的秘境正以寒冰的姿态,静候着世人的探访——这便是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的万年冰洞。 </p> <p class="ql-block">  未入洞前,谁能想到,这寻常的黄土高原竟藏着一座“冰宫”?洞口不过十米宽,却像一道通往异世界的门扉。</p><p class="ql-block"> 躬身钻入冰隧道,寒气如刀刃般割裂了春日的暖阳。洞壁的冰层在灯光下折射出幽蓝的冷光,仿佛星辰坠落于此,凝结成永恒的璀璨。</p><p class="ql-block"> 沿着冰梯蜿蜒而下,冰柱、冰帘、冰瀑次第展开:三十米高的冰柱如擎天玉柱,伞状的冰疙瘩宛如水母浮游;冰花攀附岩壁,冰葡萄悬垂穹顶,每一处褶皱都诉说着三百万年的光阴。</p><p class="ql-block"> 最深处,冰层愈发厚重,寒气渗入骨髓,仿佛触碰到了地球的古老心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地质学家说,冰洞的成因至今无解。第四纪冰川的遗存?地热负异常的逆反?抑或是洞形如口袋,隔绝了冷热对流?众说纷纭。而当我抚过冰壁,指尖传来刺骨的凉意,却忽觉答案或许藏在更深的隐喻中:这冰洞恰似时光的琥珀,将冰川期的凛冽封存至今,以不合时宜的倔强,对抗着岁月的消融。 </p> <p class="ql-block">  冰洞深处,新生的冰晶仍在悄然凝结,如同宇宙的呼吸,缓慢、寂静,却永不止息。 </p> <p class="ql-block">  重返地面,春风裹挟着草木的芬芳扑面而来。回望洞口,恍若隔世。万年冰洞的存在,是对人类认知的挑衅,更是对自然之力的礼赞。它提醒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人类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大地自有其亘古的法则。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本次在晋豫旅行7天,从河南洛阳神州牡丹园—山西壶口瀑布—王家大院—平遥古城—晋祠—忻州古城—五台山名胜风景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万佛阁、五爷庙)—砂河悬空寺—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雁门关风景区—宁武万年冰洞—太原,跨越河南和山西两省,行程近3000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一趟旅行,我们穿越历史与自然,感受河南与山西的独特魅力,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当然,旅行并非丈量风景的广度,而是让陌生的风撩动心弦,在某个转角的晨光里与崭新的自己不期而遇,在人生的旅途交识到更多好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精选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