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人民——介绍学兵丁萍和马鸿燕事迹

梁宝平

<p class="ql-block">收藏:郑世军</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梁宝平</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学兵魂</p><p class="ql-block">演唱:李玲、邓传波</p> <p class="ql-block">  图为:丁萍、马鸿燕烈士遗像。</p> <p class="ql-block"> 在知识青年革命化的道路上,一代新人在茁壮成长。在金训华、张勇军同志用生命谱写的史诗中,丁萍、马鸿燕这两位学兵八十二连的知识青年,又为我们增添了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一年三月,丁萍和马鸿燕怀着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革命豪情,和“长征路上来接班”的雄心壮志,来到万马奔腾的三线建设工地。</p><p class="ql-block"> 一年多来,她们俩“认真看书学习”,联系实际,改造思想。勇挑重担,做事拣难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同志热情关怀。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今年七月一日下午,为了抢救解放军亲人和国家财产,丁萍和马鸿燕在与暴雨山洪英勇搏斗中,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实践了“为革命愿把青春献人民”的豪迈誓言。</p><p class="ql-block"> 自觉磨炼 敢挑重担</p><p class="ql-block"> 丁萍出身于革命家庭,马鸿燕是工人的女儿。两个在红旗下长大的年轻姑娘,在学校里就勤奋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关心国家大事。文化大革命中,和同学们一起,积极投身于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激烈战斗,热情地参与了教育革命,受到多次表扬和奖励。</p><p class="ql-block"> 没有阳光幼苗不能生长,不经烈火矿石炼不成铁和钢。丁萍和马鸿燕并不认为自己出身好,就不需要改造了。她们听毛主席的话,坚决表示:老一辈受过的苦不能忘,老一辈打下的江山不能丢,老一辈没走完的革命路,要继续走,紧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当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接班人。她们说:个人的成长要靠在艰苦斗争中锤打,要做革命接班人,必须在大风大浪里磨炼。马鸿燕曾刺破手指写下了“革命到底”四个大字,毅然奔上了沸腾的三线建设战场,决心在三大革命斗争中,把自己的历史描得更红。</p><p class="ql-block"> 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处处都有自觉的革命行动。在三线工地,她们继承和发扬革命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拣重担挑。上山打柴,先替别人打;柴火背回来,又去接后面的同志;洞内线路维修,坚持抡十字镐;装渣时,尽拣大筐端;木头扛大的,石头抬重的。一次,装运填塞木,斗车翻倒,木料打在马鸿燕的身上,同志们要送她回去休息,她却忍着痛说:解放军轻伤不下火线,我这点伤算得了什么!继续和大家一赶装车。白天战斗了一天,刚刚准备休息,听说打拱要加班,她又一马当先,参加战斗并鼓励大家:同志们!干革命就得吃苦,咬咬牙,顶上去!这一天,她带伤一连战斗了十七个小时。丁萍同志小时候曾摔伤过,体质较弱。但她病不倒,伤不怕,一个心眼干革命。去年八月,天气酷热,上山运料,来回八十里路。当时她有病,同志们不让她去,她却不声不响地跟在队伍后面出发了。途中昏倒了,醒后,豪迈地说:革命者就是这样磨炼出来的!硬把木料扛了回来。为了使水流畅通,丁萍一头钻进直不起腰的涵洞里,用手一点一点地把稀泥掏净。同学们说:班长把每件工作都当作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尽給自己出难题。她谦逊地回答:为革命、为搞好战备,给自己多出难题,再苦再累也是甜的。</p><p class="ql-block"> 学英雄精神,创英雄业绩,丁萍和马鸿燕正是这样,从一点一滴作起。在她们年轻的心灵里,早早就点起了革命的火花,随时都可能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p><p class="ql-block"> 严格要求攀向高峰</p><p class="ql-block"> 丁萍和马鸿燕两同志,时刻把毛主席关于“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教导,牢记心头,在施工中,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改造思想,积极要求入党。</p><p class="ql-block"> 她们时刻以解放军、贫下中农为师,认真接受再教育。马鸿燕同志当班长的十四班,一度配合铁道兵施工。为保重安全生产,解放军战士給同学们再三交代:放炮以后二十分钟,才准进洞。可马鸿燕不只一次地看见,解放军战士都争着提前进洞。这使她受到很大教育,她深有感触地说:战士们文化比我们低,可觉悟比我们高多了,我们一定要老老实实地向解放军学习。从此,她更严于责己,从解放军战士的一言一行中,吸取政治营养,促进思想革命化。一次,一只木船触礁,船上的南瓜漂落江面,船工非常焦急。马鸿燕下工路过发现,立即大喊一声:“快去抢捞!”,便带头扑入水中。水越来越深,马鸿燕站稳脚跟,抗住头昏目弦,坚持拣完最后一个。事后,她对小陈说:山大沟深种点南瓜,多不容易啊!我们拣起的这些南瓜,虽然值钱不多,可能体会和加深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啊!</p><p class="ql-block"> 她们利用一切机会斗私批修,逐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一次抢塌方中,丁萍被扒钉扎伤,脚肿得穿不上布鞋,就穿了一双高筒胶鞋,坚持工作。听人说这样容易感染,她脑子里闪动了一下。为此,她在当天夜里,自觉对照毛主席关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检查思想,寻找差距,克服私心杂念。当年五月,肖梅英同学因光荣牺牲,事被小丁母亲知道。小丁当即給妈妈写了一封充滿革命激情的信。信中说:“妈妈!我决心接过烈士手中的镐锹,完成她们没有完成的事业。祖国的伟大建设,不付出一定代价是不行的,我即使出了什么事,妈妈也不要难过,不要悲伤,要想得开挺得住,牺牲同学的家长就是好榜样……”帮助妈妈树立正确的生死观。</p><p class="ql-block"> 两个姑娘,一样的红心。她们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不断向最高峰攀登。</p><p class="ql-block"> 把历史描得更红</p><p class="ql-block"> 今年“七一”,丁萍和马鸿燕滿怀激情,一大早就认真进行着庆祝党的生日和学习的各种活动,并准备当天再向党组织写一次思想汇报。</p><p class="ql-block"> 下午,大雨瓢泼向大地倾泻,凶猛的山洪拨起大树,卷着巨石狂奔猛冲。突然,有人大喊一声:“斗车和木料被冲跑了!”喊声就是冲锋号,丁萍和马鸿燕等同志,立即从不同的地方,抄近道向同一地点——磨子沟急速奔去。她们发现冲下来的五个斗车,渐近汉江主流时,停了下来,七、八个同志正在离主流只有几公尺远的急流中,奋力打捞。丁萍带头跳下水去,刚下去就被冲倒了。“丁班长!你身体不好,上去吧!”丁萍提高嗓门高喊:“抢救国家财产要紧!”正在紧张时刻,从工地又冲下来一批木料,刚卸完车的九、十班同志赶来了,材料员也赶来了……副指导员轩辉同志在指挥抢捞并嘱咐大家注意安全。丁萍、马鸿燕、常春华和于文等四个同学,手拉着手,站在激流中,挡住冲下的木料,用绳子拴好,让岸上的同志拉上去。</p><p class="ql-block"> 雨越下越大,洪水一浪高一浪,猛然间,一根木料冲向主流,材料员急忙去抓,一个巨浪劈头盖脑地压来,把他卷进激流中。“材料员!”人们齐声惊叫。此刻,“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崇高思想,鼓舞着同学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号召,给了她们无穷的力量。丁萍、马鸿燕、于文、常春华等同学,不顾水性不好,先后跃入激流向材料员游去。滾滾汉江水汹湧咆哮,奔腾怒吼,一排巨浪一下子吞噬了这几个年轻的学兵。小丁伸出她的双手,和洪水搏斗,终因巨浪排山,接二连三,两个年轻姑娘在精疲力尽之后,被推入激流。材料员被洪水卷出水面,发现同志们来救自己,十分激动,他决心要把她们救上来。于文和副政指被救上岸,小常抓住一根木料,冲出了激流。但是,丁萍和马鸿燕这两位人民的好女儿,却始终没有找到。</p><p class="ql-block"> 两位英雄学兵牺牲了!她们用光辉灿烂的行动,向党,向毛主席,作出了最后一次铿锵有声的汇报,她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作笔,把自己的历史描得更红!更红!</p><p class="ql-block"> 轩副指导员在昏迷中,喊着丁萍和马鸿燕的名字,几十个同志齐声高喊:丁班长!马班长!这声音穿过风牆雨柱,跨过巨浪洪峰,震撼着巍然聳立的群山,响彻了阴霾弥漫的深谷,震天动地!在巍巍巴山下,在滔滔汉江边,人们为英雄的壮举所深深感动!为英雄献身发出了一片悲痛!</p><p class="ql-block"> “青春永把巴山照,忠魂常伴汉水流,挥泪继承烈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两个战士牺牲了,千万个战士跟上来!现在,学兵八十二连的全体学兵和广大三线战士,正在深入学习丁萍和马鸿燕的光辉事迹,决心把连队的批修整风、读书学习、路线教育和战备施工推向更高潮。(此文章辑录于1972年12月23日2107工程陕西省建设指挥部《2107战报》)</p> <p class="ql-block"> 英雄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她们的精神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  图为:2107战报清样。</p> <p class="ql-block">  梁宝平小传:男性,拥有大专学历,生肖属马,是个性情中人。曾在襄渝铁路建设中工作三年(隶属于铁道兵5847部队学兵11连,驻扎于旬阳县陈家老庄,负责罗家岭隧道掘进作业。其间,连队荣获集体三等功一次),并随后在人民公仆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四十二年。</p><p class="ql-block"> 兴趣:收集书籍、品读书卷、文学创作、游历四方、捕捉镜头、探究中医药学,以太极柔力球修身养性。性格:温和、顺应自然、不拘小节。品德:为生之所爱、爱我之人及需要我者而活。座右铭:事业越忙碌愈充实,日子越简单愈惬意,心灵愈丰富愈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