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原二十军58师173团(6287部队)大院子弟40余人从祖国的东西南北方向相聚到古都洛阳。</p><p class="ql-block"> 这些开国军人的后代,带着父亲母亲在战斗中结下的情谊,在这里追寻红色记忆,不忘初心,赓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在洛阳的173团(6287部队)的大院子女代表刘军科致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 58师的前身是39年5月由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10月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合编称挺进纵队,40年7月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1旅,同年4月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45年3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同年4月23日调入新四军苏浙军区为第4纵队,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1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新四军老部队,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等。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有强大的突击力和贯穿力,曾在豫东战役中激战一夜,将区兵团一分为二,为全歼该兵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该师战斗力强劲,被新四军军部去定为甲等旅,是三野头等主力师,亦是陈粟首长极喜爱的部队,有百旅之杰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73团的前身是44年2月以苏中2分区特务营为基础组建的苏中军区特务第2团,45年3月编入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仍为特2团,同年4月23日随旅调入新四军苏浙军区为第4纵队11支队,11月11日随所在纵队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1旅2团,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2团,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2团,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2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173团。该团战斗力较强,是师主力团。</p> <p class="ql-block">华川阻击战:朝鲜战场阻敌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1年5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8师打响华川阻击战,与数倍于己的“联合国军”血战13个昼夜,死死扛住了敌军10个团近3万人的轮番冲击,以伤亡2700多人的代价歼敌7400余人,圆满完成作战任务。这场不期而遇的阻击战,粉碎了“联合国军”围歼志愿军主力的企图,也成为志愿军朝鲜战场阻击战的一个重要典范。</p><p class="ql-block">大局为重,主动阻敌</p><p class="ql-block">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经过第一、二阶段的作战,虽然取得重大战果,但部队疲劳,人员困乏,粮食和武器弹药消耗殆尽,志愿军司令部于5月21日下令部队全线北撤休整。获知志愿军行动踪迹与规律的美军快速展开反攻行动。美军以装甲部队开路,组成大批先遣队,在撤退的志愿军各部间寻找空隙、穿插分割,企图切断志愿军退路,进而实现歼灭志愿军主力的野心。为将志愿军分割成东西两个不能互相联系的集团,中线突进的美第9军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如果第9军迅即占据华川这个重要节点,就会切断我东西战场的联系,进而包抄东线或西线的志愿军,实现围歼。</p><p class="ql-block">5月27日凌晨,按命令北撤的58师正陆续通过华川,在部队周围竟然听到美军炮弹的爆炸声。战场经验丰富的58师师长黄朝天瞬间意识到情况不对,在收到侦察员发回的情报后,黄朝天立刻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华川是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在东线的后勤中心,这里有着大量的兵站和医院,如被美军占领,后果将不堪设想。虽然58师按照命令继续后撤,第二天就能抵达休整地域,但身后的第9兵团其他部队以及行动缓慢的炮兵、医院、伤员和大量辎重部队很可能会被美军抄底。想要联系军部和兵团司令部,可当时整个防线比较混乱,电台车怎么都联络不上。师长黄朝天和政委朱启祥经过慎重商讨,决定立刻收拢部队,抢占要地,全部转入防御。这个决定下得极为艰难。部队仓促之间转入阻击,没有阵地,没有防御工事,没有炮火支援,没有友军掩护,必将付出巨大代价,而且没有上级命令,要是部队遭受严重损失,这个责任谁来承担?但58师还是从大局出发,毅然决定冒着抗命的危险原地坚守,阻击美军,掩护志愿军其他部队后撤。而正是这个决定,最终挽救了无数志愿军将士的生命。</p><p class="ql-block">以攻为守,以弱胜强</p><p class="ql-block">5月30日,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58师,并将58师在华川阻击战中的反击战术经验通报全军,可见,58师的战术是行之有效的,这也是此战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关键要素。58师面对的敌人包括美军7师、24师和南朝鲜军6师、2师、3师,总共2.8万人。另外还有270辆坦克和550门火炮。此时的58师总共只有4门107毫米迫击炮、9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和27门82毫米迫击炮。而58师麾下3个团,除172团还较完整外,173团已经缩编为5个步兵连,而174团虽有6个步兵连,但每连也已经缩减成2个排,整个58师总计只剩下9000多人。此外,58师弹药严重不足,机枪弹只有编制的一半,迫击炮和火箭筒的弹量更是只剩下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这仗怎么打?完全采取守势,等敌人进攻?这显然不行,58师经不起持续消耗。因此,只有以攻为守,不断通过阵地反击来打击和迟滞敌人。刚好,20军副军长廖政国紧急赶到,交代部队必须按照“火力前重后轻”“士兵前轻后重”的配置,将主力配备在阻击高地的两侧,白天坚守,晚上反击,不惜代价也要把敌人给拦住。仓促之间,58师迅速部署,抢占了华川以北的战略要点。随后,充分利用山地防御的特点,以少数兵力在次要方向只控制最关键的有利地形,而将主力集中在7公里的正面,特别是将公路两侧山头作为必须坚守的要点,对这些山头进行坚决防御和反复争夺,层层设防形成梯次大纵深防线,只有在明显不利于继续防御时才退守下一个阵地。</p><p class="ql-block">虽然兵力和武器装备悬殊,但是58师的反击非常有特点:当敌人冲击遭到火力杀伤,队形开始混乱的时候,58师先是以一两个战斗小组从侧翼反击,进一步造成敌军的混乱,此时,正面的防御分队再在火力的掩护下组织全力反击,继而挫败敌人的进攻。这种反击距离都控制在50米左右,还能避免遭到敌人炮火杀伤。173团5连在坚守341高地战斗中,就以这种战术对阵敌军从1个连到2个营的多次进攻,成功坚守了5天之久。而营、团二梯队则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和恢复阵地为主。如果是消灭敌有生力量,就不求占领阵地,一旦得手就迅速撤回;如果是为了恢复阵地,则占领阵地并迅速完成防御部署,留下守备分队后,主力则撤回后方,以免遭敌炮火杀伤。174团1营反击601高地西北无名高地时,充分利用炮火,凭借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选择最便捷的反击道路,一举冲上了高地,歼敌150余名,打得干净利落。</p><p class="ql-block">骁勇善战,不畏牺牲</p><p class="ql-block">西有铁原,东有华川。志愿军战史上齐名的两场阻击战都以其惨烈而闻名。而华川阻击战中,58师一个不足编的师9471人却涌现了11个战斗英雄(含178团1人),这个比例追平了上甘岭战役,也成为58师将士英勇无畏、不惧牺牲的一个见证。5月27日当天,58师以一个加强连对进占华川的美军“特遣队”实施突击,迫使其撤出。接着,58师以第173、第174团为第一梯队,第172团为第二梯队,在两侧组织防御,不断实施反冲击,以此争取时间。一番苦战下,58师不仅顶住了美军的攻势,还反击得手,救出兄弟部队伤员300余人,一些后续部队也得以顺利转移。</p><p class="ql-block">28日,随着美军主力的到达,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成倍增加。为完全挡住美军,58师设下前沿阵地、基本阵地、团预备阵地和师预备阵地4道防线,节节抗击美军。仅一天时间,身处一线的173团和174团就伤亡惨重,58师被迫将预备队172团投入战斗。但是敌人的炮火浇不灭58师坚守的决心,哪怕阵地上只剩一个人,志愿军战士都死战不退。在华川城外的280.7高地,著名战斗英雄、173团6连2排排长卜广德与美军连续作战3日,眼见敌人已经冲上阵地竖起军旗,卜广德用尽浑身力气推倒敌人的旗帜。最后这一个排的英雄只剩下4人,依然坚守在阵地上。发生在280.7高地上的战斗只是华川阻击战的一个缩影。从5月27日开始到6月3日,即便范弗里特亲自上阵督战,“联合国军”8天也只推进了4公里。6月8日晚12时,在挡住了敌人一轮又一轮疯狂的攻势之后,58师将阵地交给前来接防的60师,圆满完成阻击任务</p> <p class="ql-block"> 资料来源:光明网:2023一12一13</p><p class="ql-block">360图书馆 覃业程:2019一05一09抗日战争纪念周。</p><p class="ql-block">《百旅之杰,二十军史话》杭州出版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