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姐姐的白皮烙饼

蔚蓝

<p class="ql-block">  倪姐姐的又一美食,就是没有油烟味儿的白皮烙饼,六七十年代我们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种白皮饼子,配我们的小米稀饭或者是二不溜酸稀粥,那时候就是难得一见的“好饭”了。</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这样的饼子在家里也是“年夜饭”,按人头基本上都是一人一个,小朵嚼在嘴里慢慢的嚼,特别解馋,满足了小时候没有零食的味蕾,这样的画面一直都在记忆里,倪姐姐的的改良版白皮饼子搭配<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药豆腐豆角汤汤一下子就让小时候的回忆袭来,那时候的物质匮乏,家家户户的良善,亲情,妈妈的味道让人泪奔。这样的</span>白面烙饼成了妥妥的记忆和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倪姐姐做的白皮饼子,全名应该叫白糖起皮干拨白面烙饼,模样有点像回民的白焙子,与焙子又是略有不同,倪姐姐用“温温水”和面加的是苏打和鸡蛋,全程不用一点油,醒好的面团包上白糖(或者红糖),倪姐姐的地方美食都是有故事的美食,她常说过去面里加糖,适量面粉或者用家里咬不动的馍馍在案板上弄成面面(粉状),然后加一点糖就是馅料。现在条件好了,直接放糖,喜欢甜多放点,年龄大了的少放一点。然后铁锅起温度后烙饼,烙饼其实就是利用铁锅的温度进行的一种“烀”制。全程无油,考验的是烙饼人的对火候的掌控功夫,火大会糊饼,火小了饼半生不熟。只有适当的控火,把握好铁锅的温度,才能烙出有干黄花纹的白皮烙饼。</span></p><p class="ql-block"> 周末的午饭时光,倪姐姐用五家窑大棚新鲜的豆角,撕成一小块一小块,起锅烧油放葱和蒜,她喜欢用托县产的红辣椒炝锅,然后放腌猪肉,炒出香味后放调料然后放山药块(地方方言土豆块,我们鄂尔多斯人说的山药蛋就是土豆)和豆角块,加水熬一会儿,土豆烂了放浆水豆腐,熬到汤汁浓稠就能出锅了。六七十年代这样的饭确是“招待客人”的饭,那时候油水少,几乎都是没有肉的山药汤汤,但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就上自己腌制的烂腌菜,一口干饼子一口汤菜,再来上一口我们本地人腌制的烂腌菜(一种咸菜)太惬意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生活好了,倪姐姐的改良版山药豆腐豆角汤汤也是难得的美食,有荤有素的汤菜,十分开胃。谷雨时节天气不冷不热,阴了一天。和姐夫一起喝上二两,这就是鄂尔多斯人的小聚“过阴天”。这样的烙饼就是一种美食记忆,几乎所有的鄂尔多斯人都知道这样的白皮饼子。我不提大家都是记忆,我提及大家都是回忆,倪姐姐的地方美食有穿越时空的超能力,味蕾享受中感受过去的时光,回忆情亲,爱情,友情。简单的一日三餐,倾注了对家人无限的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分享她的“煮”饭时光,粗茶淡饭真的是人间治愈系的力量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