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源百里画廊与百里杜鹃

梨花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2自驾到贵州毕节黔西,不巧这天遇到阴雨天,雾蒙蒙的乌江河上,一幅幅水墨画映入眼帘,美不胜收。真是走近乌江源,领略百里画廊化屋基之美。</p> <p class="ql-block">千里乌江,百里画廊。乌江百里画廊化屋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化屋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南部,地处黔西市、织金县、清镇市三地交界的乌江源百里画廊鸭池河大峡谷、东风湖北岸,素有“鸡鸣三县”之称。全村坐落于六冲河、鸭甸河、鸭池河三水交汇的河谷地带,海拔950米至1360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水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化屋村下辖黔织、岔河、自由三个村民组。2023年底,全村285户1169人,其中苗族1099人,占比94%,是贵州省中西部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聚居村落。</p> <p class="ql-block">“化屋”为简化称谓,全称为“化屋基”。隋唐时期,因笋子岩形似箭筒,昆明夷(彝)闽支卢鹿部“战洞部落”在化屋沿河一带设置为“箭筒屯”,清乾隆九年修《黔西州志·地理志》记载:“箭筒屯在城南三十里,下临大河,顶有泉,冬夏不竭。”隋唐至清初吴三桂平水西时近一千一百年期间,化屋一带为彝族居住。彝语称化屋一带为“法呕启”(彝文),意为“岩脚下的寨”。“法呕启”一词在民族交往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与黔西本地汉语方言语音相近的“化屋基”。“化屋基”这一地名逐渐在黔西、平远(织金)、大定(大方)、清镇等地传播。如今,“化屋基”这一地名普遍理解为“悬崖下的苗寨”,并简称为“化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和黔西县交界处,总面积约为125.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普底景区:包括黄坪十里杜鹃,这是百里杜鹃的缩影和精华,展示了杜鹃花的多样性和丰富色彩。</p><p class="ql-block">金坡景区:以高山矮化杜鹃及原生灌木为主,形成独特的天然盆景园。</p><p class="ql-block">云台岭:杜鹃花林区内,有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鲜花,大的数十根树干簇生一蔸,小的独树一株,舒影横斜。</p> <p class="ql-block">百里杜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有“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的美称,暮春3月下旬至5月各种杜鹃花先后怒放,色彩斑斓,千姿百态,是一幅“杜鹃花似海,满山留异香”的美丽画卷。五彩缤纷的杜鹃花海映入眼帘,宛若人间仙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