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德清县乾元镇读书分享会与参观德清俞氏文化展示馆之行

盛楷文化传媒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上午南浔区施酒故里昌硕文化研究会一行三人于受邀前往德清县参加 “翰墨春声·家山雅叙”——乾元镇4·23世界读书日暨倪有章新书《十八里家山》读书分享会,该活动由乾元镇人民政府和翰林书房主办,乾元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乾元镇半月泉文学院协办。</p>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专家领导、文学爱好者、读者朋友参加了这一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  南浔区施酒故里昌硕文化研究会成员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共享世界读书日与读书分享会的收获成果,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下午研究会一行来到德清县乾元镇金火村</p> <p class="ql-block">  来到清代文学家、经学家俞樾的家乡,参观德清县俞氏文化展示馆,瞻仰这位晚清大儒留下的遗迹。 “吾家德清东门外之南埭圩,数百年矣。相传元提举希贤公实始居此。”据俞樾考证,德清俞氏又称乌巾山俞氏、南埭俞氏,世居德清,至俞樾4岁时随母举家外迁临平,前后约400年,世代耕读于德清城外乌巾山下,诗书传家,书香绵延。俞樾,又名荫甫,号曲园居士,德清乾元镇金火村人,清末民初著名文人、经学家、书法家,俞平伯之祖,被誉为“一代宗师”。</p> <p class="ql-block">  曲苑是俞樾自己的居所,名字取自《老子》中的“曲则全”。俞樾一生专心著述和讲学,对先秦经学及诸子百家学说研究精深,为清末一代著名学者、朴学大师。海派巨擘书画大师吴昌硕、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俞氏文化世家如果从俞樾祖父俞廷镳算起,其突出的代表人物即是俞樾、俞陛云、俞平伯,期间经历了满清、北洋、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风风雨雨,跨过六代坎坷路途。虽自俞樾以后,故里世族日渐衰落,但俞氏族人一直以“德清人”“德清俞氏”“南埭村民”自居,家乡情怀始终不渝。</p> <p class="ql-block">  1872年,28岁的吴昌硕负笈杭州,入诂经精舍,拜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俞樾为师,习小学及辞章。俞樾是当时大儒,在述及学习汉字之律梁时坚持“欲通经训必先明小学,而欲明小学则岂独商周之钟鼎、秦汉之碑碣,足资考证而已,虽砖文亦皆有可取焉”。这为吴昌硕日后成为一代宗师积淀了深厚的诗文与金石学术的根底,造就了吴昌硕对石鼓文等多种篆书类型的涉猎。吴昌硕是安吉人,俞樾是德清人,同属湖州人。吴昌硕成家后,志于立业,只身离开家乡,到杭州、嘉兴、苏州、上海等地寻师交友,刻苦学艺,杭州是第一站。吴昌硕很有幸做了俞樾的学生,得俞樾评价、鼓励、提携甚多。此时的俞樾正值学术的成熟期,自带一种大师的襟怀与名士的风度,对吴昌硕的学业和人格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今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俞樾书赠吴昌硕一副对联:“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来者惟倜傥,非常之人。”上联出自汉司马迁著《史记》“游侠列传”,下联出自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款识:“昌硕仁弟雅属,曲园居士俞樾书。” </p> <p class="ql-block">从1872年秋至1873年秋,吴昌硕虽曰“肄业西湖两年”,实际上只有一年,然名师的指点、教诲,同门的交流、探讨,尤其是学习氛围之浓郁而纯正,令吴昌硕获益匪浅。肄业后,吴昌硕与俞樾依然保持联系,时有过从,并终身执弟子之礼。一代通儒俞樾曾主讲苏州紫阳、杭州诂经精舍、上海求志、德清清溪、归安龙湖等书院,具有通达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章太炎、吴昌硕这样的优秀弟子,并在东亚文化圈具有广泛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讨论和现场参观,我们深深感受到俞樾对于德清文化建设和民风的影响。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村,一个县,文化的浸润细密无声,又无处不在。俞樾说:“菱湖自宋以来,人文蔚起,秀艾之士,前后相望”。</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南浔区施酒故里昌硕文化研究会将会继续去探寻吴昌硕的文化艺术之路与他的师生“朋友圈”,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施酒故里昌硕文化的时代使命,为大运河古镇丝绸文化带、湖州市东亚文化之都和南浔区副中心菱湖千年古城复兴添光增彩。</p> <p class="ql-block">南浔区施酒故里昌硕文化研究会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