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漳州龙海石码镇后港古街,是龙海文旅的一处新地标,颇具闽南特色的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下车外观仙庵路的五福禅寺——石码第一大古寺,庄严神圣。五福禅寺始建于明,今尚在修缮中。昔时石码八景之“五福禅钟”就是其中一景。相传该寺有巨钟,声闻全镇及五乡,近处闻之声殊不宏,愈远时声音愈发清越,故曰“仙钟”,但不知毁于何时。</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悠久的城镇,几乎每个县区至少都有一条“老街”,只有了解过往才能明白它在今天实现华丽转身的实在意义。</p> <p class="ql-block">明代这里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古月港的补给港。明末,古月港被厦门港取代,后港码头成为出口贸易的集散地。随着人流的聚集,逐渐形成以后港码头为源头的二纵四横的老城区格局。</p> <p class="ql-block">步入后港古街,不由得也对比起家乡榕城历史文化名街中山路。民国时期建设的南洋风格的骑楼一家连着一家,木制的店窗(窗胡),店门前留着通道,形成一条廊道,既方便自家,做生意时又照顾客人。</p> <p class="ql-block">古街依龟山形势而建,总长400余米,南北贯通,以东西横向两条排水沟“鱼巷沟”为界,分为三段,每段街道头尾均设有一座隘门,五七排灌站的“沙埭蛙鼓”也是石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繁华与休闲在于历史和记忆,石码戏馆、讲古寮、闽南文化会馆、地方文化艺术展示馆等标志性建筑;还在于多元文化的融合,佛教古刹五福寺,道教场所玄天上帝庙,儒家思想传播地锦江书院,还有来自西方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转到新旧分界的石码老街,也有骑楼式的建筑,吸引我们眼光的是用竹子编成的竹板——竹格子(竹隔)。它们悬挂在各家各户的大门前,宽约1.2米,高约1.5米,两条铁绳、一根支架,竹格子便牢牢悬挂门前,起遮风挡雨、隔视内外和辟邪的作用,而今看来更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走过小桥,告别后港,小河花船满是古街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