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使得姑苏“寒山寺”名满天下,自此钟声诗韵千载而留传。千百年来,凡是来苏州的游客,都要来枫桥领略一下枫桥的诗情画意。时隔三年,我又一次来到枫桥。<br> 在苏州枫桥景区藏着一座闻名遐迩千年古刹,它便是寒山寺。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刹,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著名的祈福胜地,每天来寺里撞钟进香、祈求平安的信徒络绎不绝,在古寺的晨钟暮鼓声里感受着心灵超凡的悠然自得。 来到苏州,就忘不了寒山寺;看到京杭大运河,就记起了枫桥古镇。而最勾人心魄的还是《枫桥夜泊》,此情此景,穿越古今。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全长1782公里。沿线古迹众多,是最为丰富灿烂的文化走廊和文化百科全书。 一条大运河滋养着苏州城,改变着城市风貌和人文底蕴,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也是大运河沿线最闪耀的一段。 枫桥古镇坐落在京杭大运河、古驿道和枫江的交汇处。自从《枫桥夜泊》之后,凡来苏州的游客,都要来领略一下枫桥的风情。 在苏州游玩住宿的酒店就在枫桥路上,离枫桥景区很近,也就是800多米/一刻钟散步的距离,顺道也故地重游枫桥与寒山寺。 唐灯,意为航标灯,六角形,紫铜浇铸,高六米,重六顿,寓意六六大顺,为枫桥景区南部标志性景观。 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张继在枫桥边的客船上,忍受失眠的烦恼,听着夜半的钟声,吟出了这首不朽的诗篇,成就了自己的诗名,也成就了枫桥与寒山寺。 枫桥是古代最常见的一座石拱桥,全长近40米,唐朝诗人张继的诗作《枫桥夜泊》使这里名声大噪。 此处便是枫桥夜泊处。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枫桥夜泊》。 诗中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短短的28个字,写出了一个悠远旷达、逼真深刻的意境。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桥字,但全篇都是围绕桥来写。 枫桥,宛如一弯新月静卧枫江,虽然早已非张继夜泊时的那座旧桥,然而《枫桥夜泊》的琛远意境,江枫渔火的隽永诗意,传颂至今,已有千年。 枫江第一楼,亦称寒山书院,以其楼内外髹漆一新、两个院落内的郁郁葱葱的树木及小桥流水的优美风景而著称。 枫江第一楼不仅是江南名楼,而且因其雕刻精致和建筑秀美而在吴中地区享有盛誉。登楼揽胜,可以尽收黛山绿水、碧野朱楼的美景。 钟楼位于藏弪楼南侧,是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在钟楼的前面立有唐代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 走过枫桥就是铁铃关,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古色古香的关城和城门楼,远眺大运河景色和拍照留影两相宜。 登关远眺,枫桥古镇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相依、古塔古桥相映,好一派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 漫步于枫桥景区,古老的寺庙、经典的诗文,都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建筑与艺术品,共同编织出一幅枫桥的迷人画卷,蕴含着智慧与美的古老传说。每一块石刻,每一处古迹,都足以对那段辉煌的岁月肃然起敬。 寒山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扬名天下。 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等。 寒山寺内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以古树名花、碧水流泉、名胜古迹为主要景观,成为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 普明宝塔在寒山寺的东部,五级唐塔,木沟方体,敦厚座重,成为寒山寺最高标志性建筑。 寒山寺内的“观音峰”是一座高大的太湖石巨型灵壁,高达7米,重达35吨,被誉为“姑苏之最”。 寒山寺大钟楼是2008年12月建成的,建造用了1600立方米红木,为“天下第一佛钟”的仿唐式钟楼。 因这钟楼的钟声,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而名声大振,寒山寺因此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彩,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寒山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一幅流动的江南水乡画卷。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江南的温婉与柔美,也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里,无论是虔诚的佛教徒,还是寻找心灵慰藉的旅人,都能得到真切的净化和启迪,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力量。这里即有历史的厚重,也有文化的瑰丽,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