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晚霞中的湘江泛起粼粼波光,我坐在长沙桂花公园沁凉的石凳上,看晚风将岳麓山的松涛折成纸鸢。四月的风穿过尚未开花的桂花树,载着公园里的清芬掠过汨罗江、新墙河,将余三定教授南湖藏书楼的书香与八百里洞庭的潮声揉成一阕清平乐。</p><p class="ql-block"> 《薪火相传的家族长歌——老记者北京之家群赏读余三定教授 [天地合德沐后嗣] 巡礼》活动已接近尾声。手机屏幕里,500名群友中,68位为《大学者余三定素描》这个篇章奉献了作品的作者姓名或者是昵称,在云端次第绽放,恰似屈子行吟时遗落的佩兰,在春夜我的眼前舒展暗纹。随着藏书楼灯火摇曳跳动着的一串串字节,是余三定教授清明节缅怀曾祖父及父母的文章传递的孝道、大义、大爱的韵律。</p><p class="ql-block"> 老记者北京之家的群聊记录里,每段文字都是围绕着余三定缅怀先辈所碰撞出的星子坠入湘水的涟漪:有人拾起君山斑竹的泪痕编织家训,有人蘸着洞庭春水续写文脉,更有星光沿着北斗的轨迹汇成银河,在藏书楼的青砖上流淌成"孝义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铭文。</p><p class="ql-block"> 这漫天的璀璨,恰似清明时节湘楚大地上绵延的薪火,将余三定教授的曾祖父的耕读遗训与今人的键盘敲击,织就成跨越时空的云锦——这是68名文友用笔墨接力的仪式,是湘楚文脉在数字时代的涅槃重生。</p><p class="ql-block"> 此刻,夜露正沿着南湖藏书楼的飞檐在桂花公园的树枝上滴落成珠,68粒晶莹在我手机的屏幕上凝结成诗。每一颗都是屈子佩兰抽出的新芽,是君山银针在春水中舒展的茶语,更是岳阳楼上月光浸透的砚台,被不同经纬度的文心研出墨香。这些从云锦纹路里浮出的名字,有的似巴陵渔火穿透洞庭夜雾的微芒,有的如汨罗艾草与沅水芷兰交织的平仄,更有些是京华烟云里飘来的燕山雪,却都带着湘楚大地的体温。</p><p class="ql-block"> 沉醉在浸润着68颗星辰般璀璨的文心中,作为老记者北京之家群的群主,《大学者余三定素描》一书的编写人,不知不觉我的诗心与感恩之心便在夜色中涌动开来——请允许我以八百里洞庭为酒樽,舀一瓢浸润过屈贾辞赋的春水,将诸君姓名或者昵称,串烧在一起,酿成绵延千年的楚醴,作为我对诸位文友的回报吧。</p><p class="ql-block"> 当春日的纸鸢衔来清明雨,37颗文字星子便缀满了老记者北京之家群的云端。渤海湾的浪花正托起"还是我呗"的第一首七绝,墨色里浸着咸涩的海风,恍若易安居士独踏兰舟的木桨,在浪尖上轻轻打着拍子。天水以南的"山里红"把家风酿成了花雕,醉得松花江边的柳条儿蘸水写诗,那些"晴不曝日,雨不湿鞋"的檐角智慧,在黑龙江"十三香"的追忆里化作一柱沉香,袅袅地笼着湘北张谷英村的青石板。</p><p class="ql-block"> 看哪,吉林"雨寒"笔尖悬着的北斗,正为山东"小园"里偷溜出来的春光引路。珠江的焰火在"于朴"厚重的词调里炸开,碎成资江"郑爱阳"七律中的点点泪光。此刻广东"吴虹珠"的砚池起了微澜,倒映出山西"丫丫"鹧鸪天里斜飞的雨燕,衔着济南"紫凝"笔下的清妍,掠过江西“余少华”(与我同名同姓的诗人)绝句的韵脚,惊醒了洞庭湖沉睡的平仄。</p><p class="ql-block"> 山西"言初"案头的治学札记被春风偷窥,扉页上黑龙江"北辰"的拳拳孝心正与遵义"琴箫"的心香合奏。采桑子词牌在郑州"柳眉儿"的眉弯打了个转,便染上了橘子洲头烟火的绚烂。岳阳"何玉平"的竹简刚记下北京"贺丰"的现代诗,就被长沙"言东星"的星辉镀了层银边。而北京"杨珊珊"的玉镯碰响了湖南"刘诗平"的铜磬,余音里飘着安徽"余君君"童谣中牵牛花的香气。</p><p class="ql-block"> 当重庆"陈志平"的镇纸压住欲飞的宣纸,巴陵"雷书林"的松烟已漫过济南"青莲"的钢厂铁火。长沙的"刘红科"的狼毫蘸饱了敕勒川的月色,马头琴弦上便跳动着湘南"邪月儿"的诗句。此刻湖南的"思无邪"的春风正翻动着北京"祖菊红"的家谱,长沙"水矣"的砚台里漾起铜官窑的唐韵,倒映出荣家湾"晏子春秋"车马粼粼。岳阳"胡燕飞"的翅尖掠过北京"王怡风"的纸鸢,在首都"彭涛"的浪尖写下京城"满园春色"的注脚。最后一片落英停驻在皇城脚下"厉莉"的簪头,洞庭湖边"黄军建"的剑穗便已挑亮了慈氏塔的星灯。</p><p class="ql-block"> 这云上的银河啊,37颗星辰还在各自璀璨,紧接着又是谁在月光森林采撷诗行?原来是文武双全的六位将军,他们与37位摆渡人共执星辉为篙,正驶向文化长河的下一个渡口。</p><p class="ql-block"> 夜色漫过桂花公园时,六位将军的墨香与诗词在余三定教授的藏书楼上会师。崔根峰将军的剑锋挑起南湖涟漪,余鹏翔将军的钢笔画卷舒展成楚辞云纹。常江海将军的山峦倒映着余爱水将军的经济平仄。王成志将军的浪花诗行,托起祁荣祥将军的海军之歌。晚风掠过石桌未干的《万里长城图》,将大江南北的军号声揉进北斗导航的电子脉冲,红色战旗与智能光流在湖面交织成新的国防经纬。</p><p class="ql-block"> 统帅解袍之后仍然星光闪闪,汇入老记者北京之家群永燃的烛火中,交织成文化星河,各自作品的体裁恰似不同制式的精神兵器。</p><p class="ql-block"> 崔根峰将军以"联·赞三定母亲"的七言对仗,将战场坐标转化为伦理经纬,上联"仁心妙手传慈爱"如精确制导的激光束,下联"俭德勤身育善根"若深埋地下的防护工事,这种楹联艺术与战术布阵的对称美学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余鹏翔将军择《水调歌头》词牌赋怀父之作,以长短句的弹道轨迹突破线性叙事,当"忆昔田间身畔"的散点透视遇见"德流芳"的垂直起降,宋词格律在军事记忆中完成空天对接。</p><p class="ql-block"> 常江海将军的"联·赠余三定之母"采用双峰对峙的意象群,上联"温颜善念如兰秀"是江南水网般的细腻铺陈,下联"勤手仁心比玉纯"则如导弹发射井的刚直线条。这种对联的阴阳互补暗合现代战争中的体系作战思维。</p><p class="ql-block"> 余爱水将军的《八声甘州》以慢词长调构建经济与军事的复调叙事,"叹先人风范"的平声韵部如战略运输机的平稳巡航,"德厚流芳"的仄声收束恰似精确制导弹药的垂直灌顶。</p><p class="ql-block"> 王成志将军的"成联·读余三定《天地合德沐后嗣》有作"将军事哲学熔铸于十四字工对,"勤身励子"的动宾结构如装甲集群的楔形攻势,"慧性传家"的偏正词组若电子对抗的频谱调制。这种对联艺术与信息战原理产生奇妙共振。</p><p class="ql-block"> 祁荣祥将军的长篇评论《家族记忆的书写与精神传承的密码》则以学术论文为舰载平台,标题中的破折号如航母甲板的电磁弹射轨道,将传统文化基因搭载至现代性研究的超音速领域。</p><p class="ql-block"> 这些作品体裁构成完整的文化防御体系:楹联是近程防御的密集阵,词牌是中程拦截的标准导弹,学术论文则是远程打击的东风快递。当《水调歌头》的平仄格律与弹道方程共频,当楚辞云纹与北斗导航的二进制代码互译,六位将军用不同文体的战略值班,在洞庭湖上空编织出立体化的精神防空识别区。</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总爱在桂花公园的曲径上踱步。晚风裹挟着池塘的湿润,将那些散落在青石板上的名字,吹成泛黄的纸鸢。想象着余三定教授的南湖藏书楼在远方亮着,像一座漂浮在洞庭湖上的灯塔,书页翻动的声音与岳阳楼的檐铃遥遥相和。</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记者的高级顾问“王京忠”主席的《沁园春》,此刻正悬在云梦泽的雾霭里,惊起一队白鹭,也引导着24名老记者陆陆续续为《大学者余三定素描》一书撰文赋诗贡献力量。第一个是“谭应生”骑着白马从涟源市赶来,马蹄声声,夹着湖北人“加梦华”的评书声——这位以前总把新闻稿写成章回小说的办事处主任,爱说新闻是活在纸上的评话本。如今她是老记群里的群管,自然更“加”要为大学者尽绵薄之力,以表达自己“梦”中的中“华”情。见老猴头正在夸奖“加梦华”,忽听得同是老记群里的群管,当年也是办事处主任的“峥嵘岁月”在安徽万佛湖游船汽笛中长啸:“老猴哥,我来也。”惊得娄底下“红缨”枪头的流苏簌簌,原来当年亦是办事处主任的“谢汉平”正在六盘山上朗诵:“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p><p class="ql-block"> “闫泽”的镜头总爱追逐斑驳的光影,此刻正挥毫泼墨的瞬间,那宣纸上的“张海霞”三字竟晕染出霞光——为什么呢?因为用海霞老记的话说,她与闫总是三同,即同是山西人,同在北京工作,同是老猴头的老部下。“乌兰”牵着马头琴的尾音从内蒙古踱过洞庭南路,“孟荷珊”的旗袍从长春市掠过青石板的涟漪,惊醒了羞答答北京的“井卫萍”笔下睡莲。深圳“李芸”的采访本里夹着北京的“刘文英”捎来的香山红叶。而李娭毑回赠的君山银针,茶香与墨香在湖南省公安厅“舒俊”的篆刻刀下凝成朱砂印。</p><p class="ql-block"> 广州的“赖景友”总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此刻正跑到了长沙,在天心阁的城砖上考证某段碑文。中山市的“施蕾蕾”的钢笔尖掠过岳阳楼区人民医院院长“任鸣放”的手术刀,在三眼桥的麻石板上溅起星火。忽见长沙的“刘虹”娭毑举着油纸伞穿过贾谊故居的雨帘,伞面上山茶油王胡子哥哥“李先正”的题字正与福州市“吴隆重”新得的端砚相映成趣。陕西的“何钦”总说笔杆子要像山东的“赵友”收藏的青铜剑般刚直,却总被湖北“秦榕”的紫砂壶泡软了锋芒。哈哈,其实他仨以前兼职新闻事业,如今同在北京从事影视工作。大连“崔连芳”的笔记本里夹着四川“张仕文”手绘的岳阳楼烟雨图,墨色未干处浮着南湖的月影,又双双回到了北京。</p><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老顾问“王京忠”说过,藏书楼里今后最珍贵的不是宋版孤本,而是老记者们和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的文友们,花了两三年时间正在创作的大概有150万字左右的《大学者余三定素描》。</p><p class="ql-block"> 此刻,王京忠主席又在北京王府窗前吟诵新作,惊飞了长沙桂花公园桂花树上的夜鸟,翅膀掠过捞刀河、汨罗江,忽闪忽闪,坐到了南湖藏书楼上。同时到达的,除了24支老记笔,还有37管中书君,斜倚青玉笔山,六位毛颖将军接踵而至。文化银河里,68颗星辰交相辉映,三行狂草破尽诗阵。</p><p class="ql-block"> 当北斗星划破天幕坠入藏书楼时,余三定教授案头的宣纸正泛起涟漪。那些墨痕里浮沉着曾祖父烟斗的沉香、父亲钢笔的坚毅、母亲接生剪刀的银光。清明时节的字节跳动着孝道与家风的密码,从马蹄韵律铿锵的楹联到语句端雅的绝句,字字都是楚地先贤的指纹。</p><p class="ql-block"> 而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500朵星云正将南湖藏书楼托举成当代文枢。那些未曾落墨的星辰以静默辉光,滋养着68枚跃动文魄——37位诗人以平仄续写家训,24名记者借铅字浇筑风骨,更有六位将军的剑气在青铜鼎铭撞出千年回响。</p><p class="ql-block"> 崔根峰将军的边关冷月与余鹏翔将军的珠江潮声,在鼎身凝结出青铜器的绿锈;常江海将军的渤海波涛裹挟着余爱水将军的大别山松针,在落地窗上凝成二十四节气的水珠。王成志将军的天山肝胆、祁荣祥将军的海疆赤诚,此刻正与王京忠教授的《沁园春》在书架间铮鸣共振。当将军们的佩剑穗络垂落成藏书楼楹联流苏,我们终于读懂“斗柄西横文曲暗”里暗藏的剑气,悟透“天枢北转太阶明”中流转的兵魂。</p><p class="ql-block"> 清明雨丝穿过电子星河,在老记者北京之家的穹顶织就光的经纬。500双手掌的无声托举里,既有68支笔锋在家族史诗龟甲刻下卜辞,更有432道目光在时光深水默默守护。当藏书楼的灯火与群星完成最后焊接,那些深潜对话框的沉默群友,早已化作青铜鼎足的隐形铭文,将天枢星辉锻打进文化宫殿。</p><p class="ql-block"> 苍冥渐合时,湘江北去边走边揉碎斜晖,万点金鳞逐浪生,我坐在长沙桂花公园沁凉的石凳上。待月华筛过斑驳树影,遍沐猴身,我仍坐石凳其上,看湘江揽尽星城琥珀色,杜甫江阁飞檐下,68道星轨正沿着群二维码的纹路生长。文脉长河知道,当500守护者的呼吸汇成春潮,这曲将军剑气与诗家平仄记者词韵交织的家族长歌,必将在每个仰望者的瞳孔里,生长出《大学者余三定素描》新的青铜年轮。</p> <p class="ql-block">作者:余少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