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的梨花☞洁白如雪的花瓣与寺庙红墙古建筑相映成趣,形成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

蓝色的水57📷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仿寺院“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堪称京城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拍摄人:蓝色的水57📸</p><p class="ql-block">拍摄地:北京智化寺</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3月30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原为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明英宗时期,王振作为皇帝幸臣独揽朝廷大权,虽为太监,但却家资颇巨,所以他所建造的家庙穷极土木,富丽宏伟。因是皇帝宠臣,加之王振冠以感念皇恩的名义营建庙宇,故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禅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是京城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构建筑群。寺中的建筑虽经后代多次修缮,但仍旧保存着明代初期的规制,特别是殿内的藻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为研究明代木构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1年3月4日,智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作为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构建筑群,其“三绝”融合了建筑、音乐与文献的精华。</span></p> 智化寺的梨花被誉为京城梨花中的佼佼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的梨花是北京春季赏花的热门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美丽和历史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的梨花被誉为京城梨花中的佼佼者,其洁白如雪的花瓣与寺庙的红墙古建筑相映成趣,形成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梨花没有桃花的艳丽,也没有牡丹的华贵,但它以其淡雅与宁静的独特韵味,让人在喧嚣的都市中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安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而梨树作为寺庙景观的一部分,推测其种植时间与寺庙建造时期相近。若按2025年计算,树龄应接近582年,与“超过500年”的描述相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梨花的盛花期通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花期大约持续2-3周。2025年的梨花预计在3月底开放,最佳观赏期一般在清明前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梨花主要分布在智化寺的藏殿和智化殿前。这两处的梨树树冠高大,树姿巍峨,冠幅丰满,盛开时宛如一把巨大的伞盖,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拍照和观赏体验。</span></p> ‌智化寺京音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地位‌:被誉为“中国古音乐活化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演出信息‌: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有现场演出,游客可体验这一传承自明代的宫廷音乐智化寺京音乐演出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流失文物‌:原属智化寺的藻井(与音乐表演空间相关)现藏于美国费城博物馆。</span></p> 乾隆版《大藏经》雕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献价值‌:共收录佛典1675部,堪称中国木版书之最,现存于如来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版本稀缺性‌:该雕版是清代乾隆时期的珍贵文物,反映了古代佛教典籍的刊刻技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的明代木构建筑(如藻井)虽部分流失海外,但其整体规制仍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例。</span></p> 转轮藏与藏经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献价值‌:共收录佛典1675部,堪称中国木版书之最,现存于如来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版本稀缺性‌:该雕版是清代乾隆时期的珍贵文物,反映了古代佛教典籍的刊刻技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他补充‌:智化寺的明代木构建筑(如藻井)虽部分流失海外,但其整体规制仍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距今已有560余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转轮藏是目前北京唯一的一具明代转轮藏,雕工精湛,佛教色彩浓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转轮藏位于智化寺二进院西侧的藏殿。这里的“藏”,表容纳收藏之意。转轮藏是能旋转的收藏佛经的柜橱,佛教取轮常转,自强不息之意。将藏经书架做成旋转之形,始于梁代。据《释门正统》卷三《塔庙志》说:“初,梁朝善慧大士傅翕愍诸世人,虽于佛道颇知信向,然可赎命法宝,或有男女生来不识字者,或识字而为他缘逼迫不暇披阅者。大士为是之故,特设方便,创成转轮之藏,令信心者推之一匝,则看读同功。”简言之,转轮藏实际上是为那些不识字,或者识字但没有时间阅读佛经者提供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转轮藏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带有机关装置的可旋转经橱,信徒用手推动即可旋转;一种是经橱不能动,需要信徒围绕书橱顺时针行走,代表转轮藏转动。智化寺藏殿内的转轮藏就属于后者,它全高4米有余,为金丝楠木质地的八面棱柱体,从下至上分为三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底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层次繁缛,每层雕琢纹饰为卷草、莲瓣,束腰处琢二龙戏珠纹饰,地檐上刻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八宝。佛八宝又称八吉祥,即法 轮、法螺、法伞、白盖、莲花、宝罐、双鱼、盘长。具体而言,法 轮喻佛法,圆通无碍,运转不息,能摧破众生的烦恼;法螺,即螺贝,螺声之远闻,广广被众生;螺声勇猛,以表示大法之雄猛;法伞,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白盖,又称天盖,佛、菩萨及讲师的高座上悬有饰以宝玉的天盖;莲花,象征西方极乐世界;宝罐,尊称佛具之瓶;双鱼,佛说坚固活泼,能解脱坏劫;盘长,象征缠绵不断。八个转角处又各镂雕金刚力士,肌肉遒劲,姿态英武。看上去正是他们协力扛起了巨大沉重的经橱。</span></p> 明代转轮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筑特色‌:位于藏殿内的转轮藏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明代原木结构转轮藏,八角形设计,兼具宗教与工艺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渊源‌:明英宗御赐一对藏经厨,上有320个按“千字文”排序的经橱,原配雕刻精美的门扇(部分已损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部为藏经柜,是转轮藏的主体部分。金丝楠木质地,抽屉式的经橱,每面横9排竖5列共45个抽屉,八面则是三百六十个,可收藏三百六十部经卷,恰好与一年的天数基本吻合。围着转轮藏走一圈,就表示读完了一年要读的经书。如同前文介绍,这是佛教信徒们为了尽快成佛,尽早登上极乐世界想出的一个很简便的方法。每个抽屉的外立面上浮雕一尊佛像,并按照千字文的顺序排列,以便于所藏佛经的检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橱八个角柱从下至上依次雕有象(口含莲花)、狮、四不像、菩萨或金刚。护法诸天按照两金刚、两梵王的顺序交替。各种“座”根据承托对象的不同而不同。象的座是海水江崖,狮子座为荷叶覆盖下的仰莲。四不像座是仰覆莲带须弥座的形式,四不像上饰以卷云,菩萨等立于如意祥云中。顶部雕有大鹏金翅鸟、龙和龙女,雕工精湛,层次分明,尤其是大鹏金翅鸟,向外倾斜,双翅大展,仿佛随时可以振翅而飞,显示无穷的护法威力。2004年,北京文博交流馆对其表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清理,当除去多年附着的污垢以后,工作人员发现除经柜抽屉表面雕刻的佛像为漆金以外,其他所有外露的木结构表面均用阴刻填金技法装饰梵文和莲花、八宝图案。虽然目前这些纹饰已退去昔日的瑰丽,但仍可想见转轮藏当年的奢靡与华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顶部有莲瓣数层,上坐一尊圆雕毗卢佛,面东而坐,面貌丰满秀丽,衣纹洗练流动。由于高高在上,几乎隐藏进藏殿的藻井内,因此不易被游人察觉,宗教的神秘色彩极为浓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现存三副转轮藏,除智化寺外,另两副分别在雍和宫和颐和园。它们都是清代所制,比智化寺的要晚了百余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化寺的梨花以其独特的美丽和历史底蕴,成为北京春季赏花的必去之地。无论是赏花、拍照,还是感受历史文化,这里都能为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