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一、【老祠堂里的时光交响曲】</font></p><p class="ql-block"> 在永嘉县枫林镇孤山社区,一座始建于清代的潘氏祠堂,正以崭新的姿态奏响时代的乐章。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党建引领下技术赋能的生动实践地。一场现代版的“百工图”正在祠堂内徐徐展开,为乡村注入温暖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4月17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楠溪江上的薄雾,潘氏祠堂的天井已然热闹非凡。数十件跨越半个世纪的家电汇聚于此,从泛黄的CRT电视到锃亮的老式海鸥电扇,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家庭的记忆。党员志愿者们用一双双巧手,让这些“老伙计”重新焕发生机,仿佛将时光拉回到它们最初的辉煌年代。</p> <p class="ql-block">协会党员:李海燕、叶民华、叶友明、滕王峰、程艳丽、吴风星、曹云、金新杰、蔡淑如、徐飞鸟、何定标、陈玲兄、眭红军,志愿者:潘教飞、谢志前、夏进巧共同走进永嘉县枫林镇孤山社区,开展家电免费维修服务,并同步举行党建联建签约仪式。</p> <p class="ql-block">技术赋能的奇迹时刻</p><p class="ql-block">“行管故障!”随着金新杰技师一声笃定的诊断,一台上世纪九十年代产的大屁股彩电突然迸发出雪花噪点。围观的人群顿时爆发出惊叹,机主潘女士眼眶湿润,喃喃道:“这是我们的结婚见证啊!”而在角落里,高级技师叶友明一边打开老彩电一边专注着一台四十岁的老海鸥电扇。当金属扇叶缓缓转动的那一刻,仿佛吹散了岁月的尘埃,唤醒了深藏于记忆中的温馨画面。</p> <font color="#ed2308">二、【匠心与初心的双重奏鸣】</font> <p class="ql-block"> "左三年,右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俚语在孤山社区有了新注解。面对村民"修修补补再用三年"的朴素愿望,协会党委书记姜云带领15人党员突击队和2名技师志愿者,将维修台化作践行初心的战场。万用表的蜂鸣声、螺丝刀的叮当声、村民的感谢声,在祠堂梁柱间交织成动人乐章。</p> 高级技师眭红军在修到一台麦饼机发现漏电,边修边向群众宣传电器使用安全常识。"安全使用年限不是冰冷的数字",他举着烧焦的电源线向老人演示:"就像咱们耕田要定期检修农具,电器也要'体检'啊!"志愿者们独创"三诊法":望(外观检查)、闻(异响识别)、问(使用习惯),让科技关怀更具温度。 <font color="#ed2308">三、【红色契约书写振兴新篇】</font><br> 午后在孤山社区党员议室,举行“同心联建.党群共进”党建联建签约仪式。在枫林镇组织委员戴晓浩见证下,鲜红的《党建联建协议书》郑重落笔。协议不仅定格了50余台电器的重生,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蓝图——"红色家电服务队"将定期驻村,技术骨干与社区党员结对,把家电安全检测纳入"党员责任岗"。 <br> <p class="ql-block">"我们要让技术成为流动的党建阵地。"姜云书记指着协议中的"人才共育"条款说。未来,祠堂门前的百年香樟将见证更多暖心场景:青年技师向老工匠学习榫卯技艺,社区为协会提供传统技艺研学基地,科技与人文在双向奔赴中共生。</p> 仪式结束后,协会党员为社区老党员送上慰问品,并承诺组建“红色家电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 <font color="#ed2308">四、【山乡回荡的时代回声】</font> 下午三点,返程的车上载着空置的工具箱,却装满了沉甸甸的感动。祠堂照壁上,"忠孝传家"的祖训与"为人民服务"的标语相映成趣。正如社区书记潘东升所言:"这些修复的不仅是电器,更是城乡之间的情感纽带。" <p class="ql-block">让传统与现代共鸣,让初心与匠心交响,让红色暖流永续流淌在绿水青山间。(图/文:叶友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以下是活动温暖精彩瞬间</span></p> 图/文/摄影/摄像/视频制作:叶友明<div>时间:2025年4月17日</div><div>地点:温州市永嘉县风林镇孤山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