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记忆:首次抗寒“考验”

红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的没有想到,当我们转身回望走过的人生旅程时,早已反复了几十个春夏秋冬了。当我们还未享受和留意青春的美好岁月时,时光却早已加密和回转了许多的年轮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人生的长河里,总在幻想着能够留下美妙的青春;总在梦想着能够剪辑下灿烂的时光;总在期待着能够留存下难忘的岁月。让它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里慢慢地品味,让它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悄悄地私语,让它永远在青春的时光里静静地享受。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这些美好的愿望,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云南省边陲的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开远县,陆军第十四军属炮兵团服兵役。一九七八年的二月份,正是全军大办军事院校的初期。我是第一批考进军事院校的首批学员。由西南野战部队奔赴东北军事院校去学习。从西南边疆途径北京,再直达东北省城沈阳市,斜跨了中国多个省市,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印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这是第一次来到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我是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的。一下火车,我们首先就步行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感叹道:终于来到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下的广场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北京的二月初,还没有走出寒冷的冬天。天气还比较寒冷,地面上有积水的地方,还结成了薄薄的冰碴。嗖嗖的西北风,打在脸上就像似小刀割的一样难受。我是南方兵,头戴单帽,身着夏季服装,没有配发冬装和棉鞋。我当时上身已经穿上了自己所有的衣物,显得比较臃肿。但是,腿脚没有办法,只能穿着单薄的夏裤和布鞋。站在滑溜溜的广场上,两只脚趾冻得生疼,两条腿也在一直打着哆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们面前走过的人们,回头率还比较高。都不时地回过头来,对我的穿着进行观望。可能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大冬天,还有不怕寒冷而穿着单裤和布鞋行走的傻大兵吧。但是,这些丝毫也没有减弱我们第一次来到北京的那股兴奋劲头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北京天安门的东西长安街车水马龙。机动车、平板车、三轮车等种类繁多。但是,最多的还是人们上班的自行车队伍。庞大的自行车队伍,都很守规矩,看着信号灯变化,一个集团一个集团地前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行了中转签字,下午便乘坐火车赶赴辽宁省的沈阳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车到达沈阳火车站的时间是凌晨两点钟。当时,天还没有发亮。没有想到都已经是二月份了,东北还是那么的寒冷。在云南开远时,现在的气温都在零上二十八度了,在沈阳却是在零下十八度以下。这样的温差,正在考验着我们的忍受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火车站南站广场,遇见了从广州军区来炮校学习的同学李永盛参谋。他和我一样,属于第一次来到大东北,第一次感受到北方冬季寒冷的天气。他的扮相比我还要悲惨。他身着单衣,头戴单帽,脚上还穿着夏日的凉鞋。我们说话间,嘴上冒着“白烟”,上下牙齿就像发“电报”一样,嘎嘎作响,不听使唤。鼻子不断地流出来“透明”的清鼻涕。当地人都是身着棉衣皮帽子,捂的严严实实。而我们却是来沈阳过夏天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曾经收到消息说:由于炮兵学校距离车站二十五公里,交通不方便。学校在车站组成了临时接待站,二十四小时办理接站。我们终于找到了来接站的同志。这时,把我们冻的已经哆嗦的说不出话来。两腿已经迈不开,不听使唤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经受了寒冷的考验。从此以后,每年一到冬天来临,我的耳朵和双脚上都要起一串红红的冻疮疙瘩。遇到寒冷就感到刺疼无比,遇到暖和就感到奇痒难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祖国大东北的冬天非常的寒冷。最低温度经常在零下三十度以下,甚至有时还能达到四十多度以下。西北风吹到脸上时,就像是小刀子刮割一样的难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惯了在南方大地居住生活环境的人们,乍到东北以后,一时很难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气候。不少人还患上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很难想象抗日英雄杨靖宇同志,曾经领导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吃树皮,咽草根,坚持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多年。他们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和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不愧是我们学习的英雄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