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网络昵称:枫林晚</p><p class="ql-block">美篇号码:37569866</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碑林概览</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李敏孝</i></b></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建于关中书院东,原文庙院内。参观碑林从文庙的太和元气坊开始,牌坊是三开间纯木框架结构,斗拱叠加伸出翘檐,呈三凤楼状。下为彩绘,上覆琉璃瓦。“元气坊”寓意孔子思想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之源。</p> <p class="ql-block">走进碑林就像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对话交流,每一块石碑都在讲述着一个迷人的传说。先踏入拓片展览厅,有50余件馆藏碑刻拓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珍宝。我对以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碑刻特别关注,如《颜氏家庙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玄秘塔碑》《颜勤礼碑》《集王三藏圣教序》《曹全碑》等,其余一概览之。</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碑帖是看不完的,就是精选出的这些作品,也读不完,你也不要有这样的奢望。就像进了图书馆或阅览室,你也不可能读完藏品一样。只能有选择性的观赏一部分,考虑共性,欣赏名品,再各取所需,选择欣赏。看着拓片没有见实物,总觉“似镜中花,水中月,梦中云。”虽然比实物更好看,却失去了本真。是化过妆的女子,看不见真实的容颜。“铅华洗尽,珠玑不御,道骨仙风。”方才看见有价值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无意中见到两位大咖,一位肖老师,一位杨老师,都是过去在抖音上常看的讲解人,觉得这次观赏无形中提升了档次。</p> <p class="ql-block">从展厅出来,看到院中凉亭下的大夏石马,造型呆板,形象并不英俊,但它的价值不在形象本身,而在上面刻的文字,历史价值才是文物的首要价值,艺术价值还是屈居其次的。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刻有大夏纪年(真兴六年,公元424年)的文物,也是匈奴政权大夏王朝现存唯一的可移动实物见证,是一个时代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珍宝是对岸凉亭下的景云钟,原名“景龙观钟”,钟身饰以鹤、熊等祥瑞图案,顶端的提梁兽钮为龙子蒲牢,整体像一顶清朝贝勒爷的瓜皮棉帽子。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在西安钟楼上曾悬挂千年,鸣钟报时,祈福安泰,警示醒世,见证社会变迁,退役后安置在此处。铜钟已无铜的色彩,如瓦缶般灰暗,钟钮已经无法承受大钟的重量,大钟无奈,只好静静地蹲坐在地板上,因为时代久远,人们也不敢轻易撞击,以免损毁。</p> <p class="ql-block">以上这些其实还只是序曲,当走到碑林广场,看到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两个金色大字,这才是真正的开端。正中心大道上建有两层攒顶翘檐的大碑亭,黑底金字大牌匾,就镶嵌在正上方。其下是石台孝经,四块石碑拼合成一个整体,上有云纹碑额,下有三层雕花石台。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太子李亨(唐肃宗)篆额,镌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碑林中的标志性文物,被誉为“迎客第一碑”。北宋元祐年间移存于此,是碑林的元老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碑亭后是七大展室。首先看到的是《开成石经》,它是唐代官方刊刻的儒家经典石刻,由国子监郑覃主持,艾居晦、陈玠等学者以楷书书写,共刻114块石碑,双面雕刻,总计228面,65万余字,内容涵盖《周易》《尚书》《诗经》等12部儒家经典,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石经。加上第二展室,清康熙三年补刻的孟子17石,儒家“十三经”就齐全了。石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统编教材,规范了原文用字,也是一个石刻图书馆,方便我们查阅。如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的分歧,可以从石经上找到原始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由第四室开始有了名家诗文刻石,石刻图画,《关中八景》《孔子像》《关帝浮竹》《东坡真迹》等都是我所喜爱的。可惜部分珍品不在开放展出时间,如《集王圣教序》《昭陵六骏》等。有些只能看拓片、照片,接触不到真品,也算一种遗憾,只好待以后来弥补。</p> <p class="ql-block">碑林新建展区已开放多日,上次没看到的展品,这次都可以饱眼福,当然票价翻了八倍,好在我免票。只看见拓片的石碑,这次全能看到实物,昭陵六骏也漏出了尊颜。大量珍品,保存在新展区地下二三层,可能这里湿度温度更适合保存。</p> <p class="ql-block">碑林是文人雅士的乐园福地,不仅适宜书法爱好者临摹,也适宜醉心于语言文学之人观赏,还适宜大众文化素质的群体提升,为我们保存了一大批具有史料价值的实物。我随人流走,到小店门外拓两枚印作为纪念,一为《难得糊涂》,一为《一笔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4月20日初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6月15日补图加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