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p class="ql-block">在一场令人难忘的讲座中,安徽省健康素养巡讲专家、主治中医师童涛以他深厚的中医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他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针灸、刮痧、按摩等中医技术,并结合四季养生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养生建议。童医师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践行“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医养生的关键所在。</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宁静的草地上,一位中医插画风格的人物正沉思冥想。背景中的山水景色模糊而宁静,仿佛在诉说着中医的深邃与神秘。文字“认识中医,守护健康”提醒着我们,中医不仅是治病的工具,更是守护健康的伙伴。</p> <p class="ql-block">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与理论知识,在古代朴素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它简便廉验,副作用小,个性化、多样化,这些优势使得中医在现代医学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观念指导着中医的诊断与治疗,让我们在面对疾病时,能够从整体出发,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p> <p class="ql-block">自然界与五行的关系及其对应的时间段、五音、五味等元素,构成了中医理论的重要部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是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p> <p class="ql-block">辨证论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包括辨证与论治两个过程。通过四诊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病变本质并确立何种证的过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p> <p class="ql-block">辨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以及辨病势。这些内容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情,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p> <p class="ql-block">辨证的主要方法有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及六经辩证等三种主要诊断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图标和方法,为中医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八纲辨证是中医中的八个基本诊断原则及方法,它帮助医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病情,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p> <p class="ql-block">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的方法,结合病理反映分析症状指导治疗。这种方法强调人体各部位与其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中医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舌头解剖示意图展示了命门火、肾、胆肝、脾、肺、胃、心等部位,这些部位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手掌心上的穴位标注示意图展示了寸部、关部及尺部等部位及其对应的脏腑器官。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体机能,达到养生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六经辩证的概念及其分类“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以阴阳为基础,通过分析邪正盛衰等方面对外感病进行辨别与治疗指导。</p> <p class="ql-block">六经头疼辩证分为太阳头痛、少阳头痛等六个类型,各类型的疼痛位置及特点不同,这为头痛的治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足部经络分布情况包括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等六条主要经脉路径,这些经络的刺激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体机能,达到养生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论治是施治过程中的辨证结果形成相应的治疗法则并实施的过程。它强调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三个环节,为中医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中医治疗原则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以及“治未病”等。每个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图标和含义,为中医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扶正祛邪强调人体正气与病邪的关系,正气充足则病邪难侵,正气虚弱则病邪易入。《黄帝内经》指出“正”是人体的正气,“邪”是致病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阴阳调和的概念通过太极图案展示出来,“阳”代表火、白天等积极属性;“阴”则对应水、黑夜等消极特征。“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医理论中分为上工、中工与下工三个层次。</p> <p class="ql-block">调整阴阳,如同太极图案所展现的那样,是一种追求正能量的过程。中医文化告诉我们,人体的健康源于阴阳的平衡,而这种平衡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维护和调整。</p> <p class="ql-block">调整阴阳强调阴平阳秘的重要性,保持阴阳平衡以维持身体健康状态。</p> <p class="ql-block">三因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季节、地域及个体差异制定适宜治疗方法的原则,这为中医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因人制宜强调药物选择应考虑性别、年龄及体型差异,这为中医治疗提供了个性化方案。</p> <p class="ql-block">因地制宜不同地理位置发生的疾病不同人的禀赋也不同,因此面对同一疾病时采用的方法药物剂量都不同。</p> <p class="ql-block">因时制宜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用药有所差异,具体列举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以及寒包火感冒三种病症的不同点以供参考比较分析。</p> <p class="ql-block">治未病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早治疗”、“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这些理念为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中医外治包括拔罐、艾灸、泡脚、耳穴贴敷、刮痧、按摩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简便廉验,为中医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中医适宜技术是指中医特色突出疗效确切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且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安全可靠的中医诊疗技术,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p> <p class="ql-block">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法、灸法、按摩及中医内服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为中医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中药内服用品包含药酒、粉末状药材以及泡制好的汤剂等形式多样化的治疗方式,这些方式为中医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针刺疗法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常用体针、头针、耳针等多种方法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灸法类描述艾灸疗法及其作用原理与功效,通过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熏蒸或温熨体表穴位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并提及其能够延年益寿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刮痧疗法讲解及工具推荐,强调使用牛角、砭石等材质制成的不同形状刮痧板,并建议选择橄榄油作为润滑介质以减少皮肤刺激性反应。</p> <p class="ql-block">拔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作用的中医疗法。</p> <p class="ql-block">中药足浴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耳穴压豆是一种通过胶布粘贴王不留行籽于特定穴位并给予适度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穴位按摩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通过按摩来防病治病,并激发人体机能调整状态。</p> <p class="ql-block">穴位贴敷是一种以中医经络学为基础的传统疗法;通过把药物研成细末并调制成糊状或膏剂后直接贴于特定穴位上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方法。</p> <p class="ql-block">养生功法包括八段锦、太极拳和五禽戏等;中医通过调整呼吸、身体动作和意念达到强身健体目的。</p> <p class="ql-block">中医养生的指导原则包括<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居有常、</span>调和阴阳、饮食有节、动静结合、顺应自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情志调节等</span>,这些原则为中医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合理安排起居:常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还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老年人,肌体调节功能减退,节后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晚上尽量在十点前上床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保证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规律睡眠能让中老年人精神饱满,也有助于稳定血压和内分泌。除了夜间睡眠,午后小憩30分钟左右,整个下午精神都很好。</p> <p class="ql-block">《早起,就是救命》讲座视频</p> <p class="ql-block">最后,特别强调“情绪调节”对养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促进身心健康</b></p><p class="ql-block"> - 影响生理功能:积极的情绪能使人体分泌有益的激素,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这些激素可调节心血管、消化、免疫等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而长期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等,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引发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 增强免疫力:稳定的情绪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当情绪处于平稳状态时,身体的免疫细胞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反之,负面情绪会抑制免疫系统,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p><p class="ql-block"><b> 预防心理疾病</b></p><p class="ql-block"> - 缓解压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压力,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避免压力过度积累而引发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 保持心理平衡:能够调节情绪的人,更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稳定,不易出现情绪波动过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b>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b></p><p class="ql-block"> - 改善沟通: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人,在与人交往中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冲动而说出伤人的话或做出过激的行为,从而减少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促进良好的沟通和交流。</p><p class="ql-block"> - 增强社交吸引力:积极乐观的情绪具有感染力,能够吸引他人与我们交往,拓展社交圈子,为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和支持,这对养生也具有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情绪调节通过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作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在养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实现身心健康、幸福生活的关键因素。</p> <p class="ql-block">红色玫瑰花边装饰图案,为这次中医养生讲座画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路上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光临,希望这次讲座能为您带来健康与智慧的启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