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里的景点(二)

茉莉花香

<p class="ql-block">游览人文景点,跟谁一起做旅游搭子,绝对影响到游览的品质,这次的一卡通里的景点之行,只能捕捉一些<span style="font-size:18px;">细碎的时间出行,即便如此,也在这细碎的时间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span>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黄金组合:一个是不懂就问、现问现学的自己;一个是熟练查阅资料的现学现卖的好助手;一个是熟知人文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学、历史、建筑等方面积累的免费导游,大大提升了这次旅游的品质。非常感谢两位伙伴的陪伴!有你们的陪伴,行走在景点间,或愉悦了心情、或沉淀了人文历史知识;在先贤们的足迹中或<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受到</span>深思,或感受到神奇,或感受到顿悟。有你们同行真好!</p> <p class="ql-block"> (二)窦大夫祠</p> <p class="ql-block">部分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每次游览完人文景点,很享受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再一次地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心灵也得到一次洗礼。</p> <p class="ql-block">在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坐落着一座神秘而古老的千年古建筑——窦大夫祠,与晋祠的热闹相比,它显得低调内敛,也因此让它保留了原始的韵味,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来这里你可以探寻历史的奥秘,领略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感受跨越千年的元韵遗风,收获一段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因宋代神宗封窦犨为“英济侯”,所以祠庙也叫“英济祠”。它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chōu)而建的祭祀建筑,窦犨心怀百姓,曾在狼孟(今阳曲县黄寨)兴修过水利,造福一方。窦大夫祠不仅是祭祀场所,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民间百姓的祈雨的精神寄托的场所,据说很灵验的,这就更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除了元代遗构,窦大夫祠的其他建筑也各具特色。山门为明代所建,虽历经岁月,但依然能从其建筑风格中感受到明代建筑的独特韵味。而其余的清代建筑,同样为祠庙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东西配殿、耳殿等建筑,在岁月的打磨下,与元代遗构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窦大夫祠独特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山门即指寺院正面的楼门。在古代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门"。山门在佛学的角度讲就是由凡入圣、由迷到悟、由暗到明的门槛, 它不仅是一个寺院的入口,更是一个精神上的门槛。</p> <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山门。郭沫若题字的牌匾高悬在上面,显示着它的不凡。</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窦大夫祠主要包含了祠堂、保宁寺、观音阁、烈石庙及赵公馆六个建筑,建筑不少,看点也很多,值得慢慢去品味。</p> <p class="ql-block">总体布局:由乐楼、山门(门殿)、献殿、正殿构成中轴线。两侧分设有钟鼓楼、偏殿、配殿。</p> <p class="ql-block">和乐楼相对的为“明三暗五”的山门殿,从正殿外看为三间,走进殿门则为五间,这种明三暗五的结构也很特色,除了结构独特外,山门外山墙上还可以看到四条琉璃龙,也都是元代的原构建。</p> <p class="ql-block">元代琉璃团龙由于游览前功课做的不足,没有激发兴趣点,很遗憾没有拍到照片,正好给下一次游览一个机会。</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抬头就会看到一块【仁周三晋】四字牌匾,是同治皇帝御笔。庄重肃穆,让人对窦大夫的功绩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始建时间不详,但唐李频的《游烈石》词中提到“驻马看窦犨像”,证明唐代此祠已存在。宋元丰八年(1085年)因汾水泛滥被毁,现存主体建筑为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重建,明清多次修缮。</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迎面就是屏风,屏风上有唐李频的题词,没有看懂字体,所以读起许多字不认识,断断续续,连蒙带猜的知晓个大概,现场学习,立即百度查阅资料才真正看懂。</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游览快要结束时在展厅里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在屏风背后,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7月到访窦大夫祠时所题的诗,</span>“孔子回车处,驱车我却来;古祠为今用,遗像尚崔巍;烈石寒泉潔,危崖峭壁裁开。”题诗历经时光浸染,依然清晰,概述了窦大夫祠从古至今的苍茫过往,提醒着后人时刻保有敬畏之心,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的看点:献殿、元代小木作八卦藻井、元代琉璃团龙、沥粉贴金元代木质板门</p> <p class="ql-block">主殿献殿是祠内风格显著的元代建筑,也被称作“祭亭”。</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牌匾“灵济汾源”,四个字苍劲有力。据传当地祭祀祈雨每每应验,而窦大夫祠背靠二龙山,面临汾河水,所以这里有了“灵济汾源”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献殿前楹联(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窦犨(前553—前494年)是春秋末期晋国大夫,封地在今太原阳曲一带。他以开渠治水、造福百姓闻名,曾治理汾河水患,开凿横渠(今横渠村名来源),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因慕窦大夫的治国主张,曾驱车来访,走到黄河边即将入晋时,却听说窦犨被晋卿赵简子所杀,孔子立即“临河而返”不入晋,于是便有了“孔子回车”的典故流传。</p> <p class="ql-block">献亭藻井</p><p class="ql-block">献殿顶部设藻井,分四层。顶端为圆形。因似八卦造型,又称“八卦藻井”。因下层为方形,顶部为圆形,又有“天圆地方”之寓意。</p> <p class="ql-block">走进献殿,抬头仰望是“鲁阳比烈”匾额,寓意后人在祭祀窦犨时并未忘记鲁国孔子曾欲面见窦犨而未果,也蕴藏着两位先贤比肩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正殿板门上的元代原物。 沥粉堆金彩绘,二龙戏珠。据说在门板上还能够看到“大元国至元十二年”题记,证明了它比故宫的门还要早大约150年。</p> <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神像</p> <p class="ql-block">献亭斗拱</p> <p class="ql-block">献亭螭吻</p> <p class="ql-block">悬鱼及博风板</p> <p class="ql-block">保宁寺后面平台上看窦大夫祠房顶</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西侧的鼓楼下窑洞,又称“虹巢”,是傅山先读书隐居的地方,这也为祠庙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如今,这里已用做售票窗口。</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最灵验的三个地方:‌</p><p class="ql-block">1献殿是窦大夫祠的核心建筑,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元代风格,献殿为元代遗构,其八卦藻井以斗拱叠砌而成,工艺精湛,被誉为“直通天庭”的设计,“巧夺天工”。,象征着“天圆地方”和“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许多游客在此祈福,认为其精巧的结构和寓意能带来好运和庇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神龛梧桐树‌</p><p class="ql-block">位于窦大夫祠左侧的古老梧桐树被称为“神龛梧桐”,其树干被游人摸得光亮照人,是窦祠八景之一。这棵树被认为具有灵性,许多游客在此触摸树干,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大殿内的窦犨塑像‌</p><p class="ql-block">大殿内供奉着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的塑像,其神态自若,风度翩翩。窦犨因治理汾河水患、造福百姓而被后人纪念,许多游客在此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事业顺利和家庭和睦。</p> <p class="ql-block">一些古建筑常识</p> <p class="ql-block">除窦大夫神像外还有许多看点,东西配殿展示着多福寺的明代壁画复制品,让我们近距离的欣赏古代壁画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绘制壁画的原料</p> <p class="ql-block">烈石寒泉,为古“阳曲八景”之一。在窦大夫祠之西。源自烈石山下涌出的泉水,汇聚成潭,清澈见底,夏天冰凉彻骨,有诗曰“人在冰壶六月寒”,故名寒泉。寒泉边有小庙,有碑刻“灵泉”两字,是宋崇宁元年宋徽宗赵佶御书。</p> <p class="ql-block">对联一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寒泉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加之近年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昔日喷涌的泉水却已干涸,唯有遗迹尚存,期待它像晋祠难老泉一样随着环境治理的改善能有复涌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赵戴文公馆花园内小松鼠</p> <p class="ql-block">赵戴文公馆水塔</p> <p class="ql-block">水塔与古木相伴,述说着昨天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山门对面有一座乐楼,清代戏台,面对它仿佛可以看待它往日繁华的模样。很遗憾,没有认识到它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没有拍到图片。</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有八景:明三暗五、窑洞出檐、神龛梧桐、鼓楼石柱、鱼台砂座、二郎手印、离祠红马、透玲石碑。现存五景,称窦祠五绝。</p><p class="ql-block">二郎手印、离祠红马:八景之二。山门东侧原有彩塑白马、红马。传说这两匹马是二郎神的坐骑。一天夜晚,红马跑出正门,正殿右侧耳房里的二郎神闻讯,急忙出去追赶时,被门槛绊倒,在地上留下了手印,至今尚存。</p><p class="ql-block">正殿西侧的耳房前,地砖上清晰可见一只手印。传说这是“二郎手印”,二郎神在追赶逃跑的神马时,不慎摔倒,手按在石头上留下了这个印记</p> <p class="ql-block">二郎神手印,正殿西侧的耳房前,地砖上清晰可见一只手印。传说这是“二郎手印”。<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惜游览中没有见到,期待再一次的到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