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谷雨随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于春的余韵中聆听夏的序曲</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日谷雨:魔都的上海春和景明,天气日趋炎热,妩媚与愜意的春天渐渐远去,炽热与奔放的夏日已经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抹杏花微雨消散在暮色里,二十四节气悄然行至谷雨。这个标志着春之尾声的节点,仿佛是春神在时光长卷上落下的最后一枚朱砂。樱花七日之约,玉兰半月绚烂,都在以凋零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本真:短暂并非遗憾,而是永恒的隐喻。正如海德格尔揭示的时间性存在,有限的时光赋予生命以厚重的意义。春的消逝并非终结,而是将蓬勃的希望埋入夏的土壤——那些在春雨中苏醒的嫩芽,正以静默的姿态,铺展着生命延续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 当阳光如黄金般炽烈倾泻而下,蝉鸣在正午织就一张震颤的声网,夏日常常被贴上“酷热”的标签。然而,真正的智者总能从炙烤中看见生命的可能性。烈日是自然的熔炉,暴雨是天地的战鼓,正如青铜器需经历烈焰与冷水的交替方能成就锋芒,人生的韧性也在盛夏的淬炼中得以显现。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在暑气蒸腾时化作生命的试炼场——那些在汗水中耕耘的时光,那些在雷雨中坚守的刹那,都在悄然拓宽生命的维度。夏日不仅是季节的考验,更是灵魂自我超越的契机。春与夏的交替,演绎着东方哲学中“生生不息”的循环智慧。《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二十四节气正是这种辩证智慧的具象呈现:谷雨时节种下的希望,必将在芒种时经历抽穗的阵痛;清明时节的嫩绿,终将在夏至的阳光下凝成茶的芬芳。这种生命的律动,暗合黑格尔“正反合”的辩证法——春的萌发遭遇夏的炽烈,终将在秋的收成中完成涅槃。现代人困于四季的割裂中,恰恰遗忘了这份古老的循环智慧,沦为时间的过客,而非生命的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 当空调的冷气隔绝了夏日的温度,当防晒伞阻挡了阳光的亲吻,人类正在逐渐失去与自然对话的能力。春日沦为相册中的定格画面,夏日缩影为电子屏幕前的虚拟清凉。我们忘记了茶室中“一期一会”的虔诚,忽略了山水间“春有百花秋有月”的顿悟。季节的更替,本质上是天地间的对话,而我们却在人造的温室里,失去了聆听自然节奏的能力。那些被遗忘的春雨,或许正化作夏夜的星辉;那些被忽视的夏阳,正在为秋天的丰盈积蓄能量。</p> <p class="ql-block"> 伫立在春与夏的交界点,谷雨教给我们两种生命的智慧:其一,以豁达之心珍视短暂的美好。樱花以凋零告白春天,却让每一片花瓣都成为永恒;春雨以短暂润泽大地,却在沉默中孕育生命。其二,以敬畏之姿直面即将到来的考验。稻谷在风雨中学会扎根,枫叶在秋霜中染上嫣红,生命的丰盈从不因惧怕而停滞。当我们把春日的温柔内化为坚韧的勇气,将夏日的炽烈提炼成生命的底色,便能在四季的轮回中完成生命的完整叙事。正如《庄子·齐物论》所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顺应自然节律,方能体悟生命的诗意栖居。</p> <p class="ql-block"> 在谷雨的雨丝中,我们不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每个季节的转换,都是生命的寓言。春天的温柔与夏天的炽热,都是天地书写的启示录。唯有在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中,我们才能真正读懂生命的语言,找到属于自己的四季轮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