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南(二)扬州

冰尘

<p class="ql-block">唐代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p><p class="ql-block">唐代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p><p class="ql-block">从扬州东站出来,打车去往预定好的“扬州沉浸式绿皮火车酒店”,很有特色的酒店,退役绿皮火车改造的酒店,火车皮外观没有变化,标间大概三、四个包厢那么大,环境不错,非常干净。偶尔会感觉到有轻微的晃动,体验一下火车行驶中的晃荡,只是毕竟不是真正行驶的火车,感觉迟钝的人,根本感受不到摇晃。或许这里会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吧。晚饭就在酒店吃了,西餐和中餐都有,品种不多,常吃的几种,味道却是很好!这里还提供服装(和铁路有关的,也有旗袍)及相应的道具,可以免费拍照,也提供摄影师,当然自己拍照也可。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拍照。因为是退役的绿皮火车,离市区较远,可打网约车去往各个地方。每天晚上,酒店免费提供一份小吃和一瓶当地牌子的酸奶,都很可口。</p><p class="ql-block">第一天</p><p class="ql-block">叫了网约车去往瘦西湖,还以为酒店离市区远,不好打车,没想到两分钟后车就到了。在瘦西湖边吃了扬州早茶,很一般,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买了门票,坐着摇撸船,泛舟游览瘦西湖风光,船娘身兼数职,划船,讲解,唱歌。小船悠悠荡荡,三五只野鸭闲游,叫几声“呀呀呀!呀呀呀!”鸭子游过来,投喂点小食,野鸭会跟着小船走一段。瘦西湖两岸,遍植绿树,形成一条长长的绿堤,垂柳成荫,柳枝轻轻拂过湖面,随风摆动,好似轻歌曼舞。湖上的各种小桥,有着江南的婉约和精巧。最小的一座桥,通体红色,远看像一条红飘带,近看像豆蔻少女的纤纤细腰,故而称为“小蛮腰”。最著名的一座桥是五亭桥,桥上五座亭台,像五朵莲花盛开,又名莲花桥,桥下十五个大小不一的桥洞,从最侧面看过去,像一串铜钱连在一起。月圆之夜,月亮投射下来,十五个桥洞倒映着十五个月亮,月色绝美。还有著名的二十四桥,以为是二十四座桥,或者二十四个桥洞,其实不是,就是一座拱桥,桥名出自唐代杜牧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宋代姜夔也曾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船娘唱了一首扬州小调,歌声清丽,内容欢快诙谐,一曲唱罢,船游结束。下了小船,上了二十四桥,去往北门方向欣赏美景,湖边的野鸭也不怕人,叫几声,投喂点东西,就扭着身子过来了。盆景展馆的外墙很有意境,黛瓦白墙上画着几株松树,突出了中国国画的意境之美。白色的绣球花,花冠蓬密,又圆又大。本来是想看紫藤花,却看见了一丛丛蓝色的、形似麦穗的花,是蓝色妖姬吗?江南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花卉,颜色丰富,争奇斗艳,姿态万千,吸人眼球,徜徉在各种花丛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瘦西湖名字的由来:乾隆元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饱览瘦西湖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他的这首诗让“瘦西湖”这个名字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另一种说法是瘦西湖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水道弯曲狭长,湖身迂回曲折,长达二十多里。与杭州西湖相比,显得较为清瘦狭长,视觉上给人“瘦长”之感,故得名“瘦西湖”。</p><p class="ql-block">瘦西湖完全体现了小桥流水的精髓。桥映水,水映桥,每一景都是绝美的水墨画,入眼入心。</p><p class="ql-block">吃罢午饭打车去了个园。个园是两淮盐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基础上拓建的住宅园林 ,因园内多种竹子,竹叶形似“个”字,且园主别号个园而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园内竹林苍翠,一片片修长的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竹叶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园中建筑,古色古香,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园中古树,青葱劲秀。园中笋石,参差嶙峋。叠石堆砌的百狮,形态各异。绿茵遮蔽下的长廊,凉爽怡人,避暑胜地。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上面匾额题词:壶天自春,意思是个园虽空间不大,但犹如世外桃源,是人间仙境。抱山楼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p><p class="ql-block">从个园东门出来就是东关街,扬州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位于市中心。街上的建筑大多为木结构,青砖小瓦,古色古香,漫步青石板路,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街边的小商铺售卖各种地道的扬州小吃和手工艺品、特色纪念品。旅游季,人潮来往,川流不息。买了一只叫花鸡,拿回酒店开吃,鸡肉软烂入味,必须撕着吃,才是叫花鸡的精髓,可惜少了一点小酒。呵呵!</p><p class="ql-block">第二天</p><p class="ql-block">简单吃了一口早饭,打车去了大运河博物馆。又是人潮汹涌的地方,参观的人排成了长龙,缓慢前行,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也和我们一样排队进去,展馆很大,外面人山人海,进了展馆,人群散开,四处走动,展厅一下子显得空荡荡的。大运河博物馆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我们参观了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隋炀帝与大运河、运河湿地寻趣几个展厅,从不同角度了解大运河文化。馆藏文物数量众多、独具特色,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织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各种藏品。值得参观学习。参观大运河博物馆,最深的感受就是大运河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隋炀帝。小时候听评书里的隋炀帝,就是一个大大的坏蛋,后来学了历史,稍微有点改观。今天看了博物馆详解,隋炀帝的功绩不可磨灭。大运河贯通南北水系,构建交通大动脉,形成南北水上交通主干线,促进了漕运(粮食运输)、盐运、丝绸瓷器运输高效运转,保障物资调配。沿岸兴起扬州、苏州、杭州、开封、临清等经济重镇。促进区域经济互补,南方的粮食、丝绸、茶叶与北方的马匹、皮毛等通过运河流通。促进南北文化交流,推动诗词、戏曲、民俗等文化传播。隋炀帝的功绩具有开创性与长远性,但他急于求成、忽视民生的统治方式最终导致王朝短命而亡。其一生堪称“罪在当代,功在千秋”!</p><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出来,就近在“小淮食”吃了午饭,团了一个三人套餐,很快就上齐了。来这里吃饭的,几乎都是吃团餐,饭店提前备好了食材,所以上餐快,翻台也快。味道一般般。</p><p class="ql-block">午饭后打车去了何园。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又名"寄啸山庄",私家园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园内分东西两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住宅连成一体 。最具特色的特色就是1500米复道回廊,左右分流、高低勾搭,有“天下第一廊”美誉 。四面厅形状似船,营造一种“水居”意境 ;楼厅廊房环中央水池而建 ,池中心的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 。园中太湖石依墙堆叠,石峰奇峭 ;玉绣楼砖木结构,木栅栏的窗户,日光透过窗缝,漏下斑驳的影子;牡丹厅外的山墙上,雕刻着“凤吹牡丹”字样。 中国元素的窗棂,花瓶形状、圆拱形状的门洞,一一体现了中国建筑之美!</p><p class="ql-block">从何园出来,走了1000多米,到达皮市街,明清时期,因专售各种皮货而得名。建筑风格简约雅致,乱砖墙、白缝黛瓦、扬派传统的五架梁、七架梁的小屋构成主建筑样式。乱砖墙是扬州地方砌筑墙体特色,所用砖块大小、长短、新旧不一,多为青砖,常是从旧建筑上拆下后砌筑而成。街长约700米,细长的一条街,复古石板路。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小巷子里还藏着不少艺术涂鸦。下午游人不多,网红打卡地较多,一路上都是年轻人来此打卡。特色小吃店、文创店较多。买了梅干菜饼,薄脆咸香。梅干菜锅盔,圆鼓鼓的外皮,空荡荡的内里。拿回酒店吃,有点艮(gen)了(三声)。</p><p class="ql-block">宋代释宗杲在《颂古六首其五》诗云:“俱胝一指头,吃饭饱方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如今不必腰缠十万贯,也可“骑鹤”下扬州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