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外国文学】 读契诃夫 《变色龙》 有感

陂塘仙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称/陂塘仙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 7373860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百度(致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  俄国短篇小说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他</span>的短篇小说以对“小人物”的精准刻画著称,这些角色既包括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底层平民、奴性与异化的小官吏、 精神窒息的庸俗市民,又有知识分子的困境与觉醒等。他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质。他高度淡化情节,只是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 </p><p class="ql-block"> 他的语言朴素、自然、含蓄、冷峻、简洁、凝练。他用白描手法描写细节,用极简的笔触勾勒人物灵魂,用幽默与讽刺的双重性使含泪的幽默具有极强的批判穿透力。《变色龙》就是他1884年发表的经典之作。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变色龙》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种种弊病,让我们在阅读后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故事围绕着一只小狗咬伤首饰匠赫留金手指这一事件展开。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表演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看点。起初,奥楚蔑洛夫摆出一副公正执法的架势,要为受害者赫留金讨回公道,声称要严惩小狗的主人。然而,当他听闻小狗可能是将军家的时,态度立刻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开始指责赫留金是在讹诈。随着对小狗主人身份的猜测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就像一只真正的变色龙,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行为,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小人嘴脸表演得淋漓尽致。在当时的俄国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权力和地位决定一切。奥楚蔑洛夫作为一名警官,深知得罪权贵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而讨好权贵则可能为自己带来好处。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惜违背自己的原则和良知,在不同的权贵面前展现出不同的嘴脸。这种行为不仅让他丧失了作为执法者应有的公正和尊严,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脆弱和丑陋。</p> <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权力闹剧中,除了奥楚蔑洛夫,围观的人群同样构成了一幅病态的社会群像。他们先是“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带着看热闹的心态聚集;当奥楚蔑洛夫开始“变色”时,人群中响起“哈哈哈”的笑声,这笑声里既有对弱者的嘲弄,也有对权力游戏的默认。赫留金从最初的“诉苦”到最后的“默默无言”,则折射出底层民众在强权面前的无奈与麻木——他们既是压迫的受害者,又在无意识中成为病态制度的维护者。这种集体性的精神畸变,本质上是专制制度长期驯化的结果。在沙俄“警察国家”的统治下,权力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让人恐惧又令人觊觎。小市民们在夹缝中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将“趋炎附势”变成生存的本能。就像小说中那只咬人的小狗,既是权力的象征物,也是整个社会畸形生态的隐喻——当一只狗的身份能决定人的命运时,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早已病入膏肓。</p> <p class="ql-block">  《变色龙》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具体的时代背景,照见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奥楚蔑洛夫式的“变色”行为,本质上是对利益的追逐与对风险的规避。在任何一个权力主导的环境中,都可能出现这样的“投机者”:他们没有固定的原则,只有随势而变的“生存智慧”。这种现象在官场、职场乃至日常生活中都不难见到——面对权威时的谄媚,面对弱势时的傲慢,本质上都是权力崇拜的变种。</p><p class="ql-block"> 契诃夫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将这种人性的丑陋剥离出来,让读者在发笑之余感到深深的悲凉。当我们嘲笑奥楚蔑洛夫的滑稽时,是否也该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曾在某些时刻成为“变色龙”的同谋?那些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原则的妥协,那些对强权下意识的迎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变色”?</p> <p class="ql-block">  除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变色龙》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契诃夫以简洁、生动的语言,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言行的细致描写,将一个虚伪、自私、见风使舵的小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小说的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随着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对他的行为既感到愤怒又感到悲哀。</p><p class="ql-block"> 此外,契诃夫还运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对奥楚蔑洛夫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种幽默讽刺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也让读者在欢笑中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弱点。《变色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欣赏和学习契诃夫的文学创作技巧,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 变色龙》的故事虽然发生在19世纪的俄国,却为所有时代敲响了警钟:当权力失去制约,当规则屈从于权威,社会必将陷入荒诞与混乱。奥楚蔑洛夫的“变色”看似个人的道德缺陷,实则是制度漏洞的必然产物——在缺乏监督的权力体系中,人性的弱点会被无限放大,正义与公平则成为易碎的奢侈品。</p><p class="ql-block"> 今天重读《变色龙》,我们更能体会法治社会的珍贵价值。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法律成为最高的权威,才能避免“人治”带来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当每一个人都能在规则面前平等地呼吸,当是非判断不再取决于“背后有没有人”,奥楚蔑洛夫式的闹剧才会真正成为历史的尘埃。</p> <p class="ql-block">美友们,您喜欢契诃夫的哪些作品?</p><p class="ql-block">谢谢美友老师光临点评!欢迎常来做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