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云盦诗词集》经眼记

草禪書屋

<p class="ql-block">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二源广场</p> <p class="ql-block">杜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校区随拍</p> <p class="ql-block">学生食堂</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因为完善书稿需要查阅《无定云盦诗词集》,今生恐怕无缘跨进南京大学校门。二零一七年,已从网上得知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有《无定云盦诗词集》,一直想去南京大学图书馆一探究竟,从中寻找与书稿相关的资料,因为一些人为设置的条件,不能通融,故而未能成行。今春,书稿已交出版社申报选题,因为没能亲自过目这册诗词集,心里总不踏实,担心留下遗憾。去年岁末,我的拙著《廣鍳銘心》面世,在捐赠两册书给南大图书馆后,向图书馆古籍部提出查阅资料的请求,得到允许。工作人员听说我曾两次向南京大学图书馆捐自己的著作,态度非常热情,甚至考虑我年纪大了,出行是否方便,并叮嘱再三,注意安全。现在进大学校门,需要提前在网上填写访客预约,待审核批准后,你才能进校区。南京地铁很方便,乘地铁二号线即可到达位于栖霞区的南大仙林校区。</p><p class="ql-block"> 昨日大风,今日转晴,太阳早出,气温回升,抬头便见南京蓝。现在的南京大学是由原金陵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合并而成,因而校门正对的广场取名“二源广场”,以示不忘本源。安放的大鼎上,铸刻有学校各时期的校训。广场后面就是图书馆,因系南大杰出校友杜厦先生捐资修建,故命名为“杜厦图书馆”。古籍部在四楼,一层楼就有上万平米面积。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座双枢纽智能化信息管理的图书馆,也是江苏省藏书量第一,全国高校藏书量第三的图书馆。一进古籍陈列室,令人感到震撼,上百组排列整齐的古籍书架,上面陈列着整理后新印的古籍,各省的郡县志,明清帝王起居录,清代各朝实录,明清人诗稿,日记,……,看得人眼花缭乱,脑子明显不够用了。记起那句话,读书要趁早。人一上年纪,记忆力减退,面对书海,陡生“恨无十年暇”的懊恼。</p><p class="ql-block"> 知道我要去,古籍部工作人员已将《无定云盦诗词集》从库房请出,郑重其事的捧到我面前。当我双手接过两册封面残缺,朽脆掉渣的书,自觉心跳加速,朝思暮想,一旦相见,正是“他乡遇故知“啊!小心翼翼的揭开书页,边框上已经模糊的“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印”印蜕跃入眼帘,这两册于光绪十四年(1888)在成都刊印的书,居然成都和四川的图书馆,以及四川的高校图书馆都没有。不过一百多年,此书竟成孤本。想来,收藏这册书的人和单位,真应算是中华文化的续命之人。</p><p class="ql-block"> 此书仅有顾复初隶书题端,没有序言和后记。在原成都尊经书院山长钱保塘的文集里,有这册诗词集的序言。序言提及此书是由沈宝锟之子收集乃父遗稿汇刻而成。作为举人,曾担任觉罗教席,两任四川总督幕僚的沈宝锟,其诗词水平很高。读他的诗,情感真挚,诗格颇高,绝非泛泛之辈。读他的词,长歌短调,音韵自然,若非高手,必不能为。因时间关系,我只能在手机上打字记录一些自认为有用的重点诗词。很快便眼花手颤。中午在学校食堂,借学生卡付费午餐,十二元一荤两素。下午继续抄诗。工作人员看我抄得辛苦,告诉来不及抄的,可以申请少量拍照。于是默默叩谢,想是老天开恩,可怜见的!</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当我还回两册珍贵的藏书,与工作人员告辞,转身之际,竟生出“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惆怅。步出南大仙林校区,一路上都有学生青春的身影擦肩而过,他们中间,随便问一位,可能都是博士,或是硕士,国家的栋梁之材。年轻,真好!</p><p class="ql-block"> 清明过后 ,校园已是满眼新绿。水池里,有筑巢的水鸟,在水面来回奔忙。春风里,登枝的喜鹊,咔咔欢唱。求偶的斑鸠,咕咕絮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啊!</p><p class="ql-block">乙巳清明后廣鍳记于草禅书屋南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