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德国捷克歌剧文化之旅回顾

音乐艺术人生

<h5>2019年6月15日,我们从上海启程,直飞布拉格,开启了一段令人期待的欧洲歌剧文化之旅。这次旅程不仅是对歌剧的朝圣,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体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利迪策村</h5> <h5>到达布拉格后,我们首先驱车前往捷克著名的利迪策村,这里曾是纳粹大屠杀的见证,数百名无辜村民在二战期间惨遭屠杀。走在这片肃穆的土地上,看到一束束鲜花和纪念碑,让人不禁思索战争带给世界的痛苦与反思。</h5> <h5>我们来到了萨克森小瑞士,这里的景色宛如一幅山水画,石林耸立,河川蜿蜒。当天的突如其来的暴雨与冰雹让人震惊,但也让这片美丽的土地显得更加神秘与雄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德累斯顿美术馆</h5> <h5>在德累斯顿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德累斯顿美术馆,感受到了德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尤其是馆内丰富的瓷器收藏,令人陶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德累斯顿圣母教堂</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璜的扮演者</h3> <h5>傍晚,我们来到世界著名的森帕歌剧院,欣赏了《唐璜》。那天的主角是我在萨尔茨堡歌剧节见过的意大利男高音,他的演唱依然深具魅力,但表演却没有当时那般轻松自在。歌剧院的音乐在古桥旁回荡,令人陶醉,这种沉浸式的艺术享受让我久久不能忘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迈森主教座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德邮票上的迈森瓷器</h5> <h5>我们参观了德国的瓷器之都——迈森。迈森的瓷器无疑是世界级的艺术珍品,但价格却让人咋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位于德国哈尔贝森林的一个纪念地</h5> <h5>离开迈森后,我们前往柏林郊区的古战场遗址,这里埋葬着无数德军和苏军战士的遗骸,站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我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深远影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德国的和解雕塑</h5> <h5>柏林,是这次旅程的重中之重。我们参观了历史上极具象征意义的柏林墙遗址,看到一栋楼房竟然一半属于东德,一半属于西德,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曾经的分裂与痛苦。柏林墙上的漫画也非常吸引我们的眼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德意志歌剧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吉诃德》</h5> <h5>6月18高傍晚,在德意志歌剧院观看了马斯奈的五幕歌剧《唐吉诃德》,讲述了西班牙骑士唐吉诃德的浪漫冒险故事。剧中,唐吉诃德深深迷恋杜西内,并为她展开一系列幻想中的英雄壮举,包括与土匪的斗争及取回失窃项链的任务。尽管最终他在杜西内面前得到了认同,然而这段追求注定是虚幻的。歌剧通过唐吉诃德对爱情和荣誉的执着,展现了人类对理想和现实的永恒冲突。整体音乐气氛流畅、富有戏剧张力,为唐吉诃德的英雄情怀与悲剧命运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层次。这部冷门歌剧的导演以新颖的手法,融入了魔术与武术的元素,使得这部作品别具一格,深刻的寓意也让人反思。</h5> <h5></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维埃战争纪念雕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本德勒馆设置的纪念雕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联邦国会大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会会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奥赛罗》</h5> <h5>6月20号,在德意志歌剧院欣赏的《奥赛罗》让人心灵震撼,主演的美国黑人男高音托马斯赋予了这个角色强大的表现力,特别是在他与中国女高音于冠群的对唱中,声音的碰撞与情感的交织令人感动不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奥赛罗》</h5> <h5>中场休息时,偶遇世界著名花腔女高音达姆绕(中),她第二天就要演出《哈姆雷特》,但仍然平易近人,跟我们亲切交谈。没有一点点大碗的架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柏林爱乐音乐厅</h5> <h5>在6月21日的柏林爱乐音乐会上,俄罗斯钢琴家特里福诺夫的钢琴协奏曲演奏令人陶醉,他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情感融为一体。尼尔森斯指挥的乐团与其默契配合,精准的演绎为演出增色不少。特别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一交响曲》,在恢弘的音乐与浓烈的历史情感中,深刻展现了那个时代苏联人民顽强的抗争精神。柏林爱乐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堪称完美,整场音乐会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艺术家对音乐的执着与热情,余音绕梁,令人久久回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湖会议旧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湖别墅的一尊小孩雕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间谍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茨坦采琪莲霍夫宫</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大帝骑马像</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柏林喜剧歌剧院</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玫瑰骑士》</h5> <h5>6月23号,我们欣赏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玫瑰骑士》的背景设定在18世纪的维也纳,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与历史细节。歌剧中的三角恋情、误会与伪装的情节构建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尤其是奥克塔维安与元帅夫人的互动,既富有幽默感,又带有浓烈的悲剧色彩。音乐部分,施特劳斯以极富创意的和声与器乐运用,将爱情、嫉妒与背叛等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歌剧的高潮与结尾,依托复杂的合唱和独特的音乐手法,给予观众深刻的情感冲击。整部作品既展现了施特劳斯对传统歌剧风格的继承,又注入了现代的音乐语言,使其成为了20世纪初歌剧界的重要成就。这场演出通过出色的演员表现和导演的巧妙设计,将这部充满浪漫气息的歌剧呈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女高音的演唱中,感受到了她深厚的演唱功底和对角色的细腻刻画。</h5> 6月25日观看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是理查德·瓦格纳的巅峰之作,展现了爱情与死亡的永恒主题。歌剧讲述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之间禁忌之恋,他们因误服的爱情药水陷入无法逃脱的爱与死的循环。瓦格纳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尤其是那深沉的动机和变化莫测的和声,描绘了恋人之间痛苦、绝望以及最终的超越。整个作品充满象征主义,音乐的复杂性与情感的深度交织在一起,让人既感到震撼又感动。通过这一史诗般的作品,瓦格纳不仅塑造了悲剧英雄的形象,还深刻探讨了人类情感的极限与哲学深度。 <h5>女高音肯培(Kempf)饰演伊索尔德,她以深情的表现和强大的情感投入让观众为之动容。特里斯坦由奥地利男高音Schsger饰演,他的演出技巧与情感表达深刻融合,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同时,马可王由帕佩(Pape)饰演,他沉稳的气质和表演也为整部歌剧增添了不少分量 。</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剧场休息时与沈洋和已故校友韩克图一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弄臣》的男主角</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前在法国也欣赏过这位美国男高音的精彩表演)</h5> <h5>6月26日,欣赏了歌剧《弄臣》。这是威尔第最具影响力的歌剧之一,通过描绘主人公黎哥莱托这一复杂的角色,展现了父爱与社会嘲弄之间的深刻冲突。威尔第巧妙地将其背景转移到意大利,赋予了剧本新的生命。黎哥莱托的悲剧在于他无能为力地看着女儿吉儿达被公爵玩弄,他自己也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命运循环。音乐中无处不在的“诅咒”主题,令整个歌剧充满阴森的气氛,并通过戏剧化的音乐处理加强了情感的张力。威尔第通过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嫉妒、复仇与父爱的交织,成为歌剧史上一部永恒的经典。</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苏军纪念碑(Soviet War Memorial)</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莱比锡歌剧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莱比锡歌剧院</h5> <h5>6月27日在莱比锡欣赏了歌剧《水仙女》,虽没有国际大牌演员,但却充满了本地的热情与活力。演员们的表演真挚而投入,尤其是女高音的演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里听歌剧,似乎能感受到一种更加亲切的氛围,仿佛每一场演出都是为这里的居民量身定做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托马斯教堂前巴赫的雕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列侬墙</h5> <h5>在布拉格,我们参观了列侬墙,原本以为这是披头士的遗迹,没想到却是捷克人民在红色统治下为表达对自由的渴望所涂鸦的墙面。这段历史深刻地触动了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捷克国家剧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达利博尔》</h5> <h5>6月29号,在捷克国家剧院观看斯美塔那的《达利博尔》时,演员们的精湛演技超乎我的预期,尤其是两位女高音的表现堪称完美。《达利博尔》是斯美塔那的第三部歌剧,它紧密联系着捷克国家剧院的历史。这部歌剧讲述了波希米亚骑士达利博尔为复仇而进入监狱的故事。剧情融合了浪漫与悲剧,达利博尔因深爱与复仇的激情而走向悲剧。米拉达为了营救达利博尔而冒险,她与达利博尔之间的爱情情感复杂,最终两人都因命运的捉弄而走向死亡。歌剧中的激情驱动着故事发展,情感的转折与人物命运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人性主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邦歌剧院</h5> <h5>6月30号,在城邦歌剧院欣赏了莫扎特的经典歌剧《唐璜》,这部歌剧1787年首演于布拉格国家剧院(当时名为波希米亚剧院)。这部歌剧融合了喜剧、悲剧与超自然元素,讲述了一个放荡不羁的贵族唐璜如何引发一系列冲突,最终面临道德的审判。唐璜通过巧妙的角色塑造,既展示了他的魅力与风流,又揭示了其堕落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歌剧的结尾,唐璜拒绝悔改,最终在石像的力量下下地狱,这一幕成为许多作家与哲学家的思考主题,展现了无悔与命运的对抗。</h5> <h5><br></h5> <h5>7月1号,布拉格的最后一场演出也是在国家歌剧院,正是备受期待的《卡门》。前天扮演《达利博尔》的女一号卡特琳娜·赫贝尔科娃再次以其精湛的演技和美丽的外表征服了全场。她的表演让人感受到卡门这一角色的复杂与多面性,她的舞蹈与歌唱相得益彰,令全场观众为之倾倒。</h5> <h5>7月2号是最后一天,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了布拉格。这次旅行深感收获满满。十二场歌剧、一场交响乐,每一场都是一次不同的艺术体验。历史的遗址、战争的回忆,所有的景点和演出都让大家对世界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h5> <h5><br></h5> <h5></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