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岳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幕阜、黄龙两座大山夹峙,仅有一个单孔拱门进出,仅容一辆车通行。它是南通湖南平江,北通湖北通城的关隘,</span>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美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后周(956年)与南唐两军曾鏖战于此。宋代名将岳飞也曾屯兵于此,元末红巾军领袖徐寿辉也守过此关。 太平军由湘入鄂经过天岳关并占领了通城。北伐战争时期,李宗仁部经此关进入通城。</p><p class="ql-block"> 抗战爆发后,天岳关是“长沙大会战”最北端的第一道防线。</p><p class="ql-block"> 1938年秋,武汉沦陷,日军欲夺此关,打通南下长沙的通道。据守天岳关的国民革命军第46军92师,是一支经过武汉会战后撤退下来的部队,全师仅剩一个团的兵力。为阻击日军进攻长沙,92师官兵与日军在这里殊死鏖战,数千将士血撒天岳关,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保家卫国战歌。</p><p class="ql-block"> 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的张谷英村,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占地面积约51000平方米,包括1732间房屋、206个天井和62条巷道。这些巷道连接到各家各户,通达每个厅堂,使得居民们“晴不曝晒,雨不湿鞋”。这些建筑群依山而建,布局巧妙,体现了明清古民居文化的丰富蕴涵。</p><p class="ql-block"> 4月11日,晴转雨。从通城骑至黄龙山、天岳关,夜宿湖南岳阳平江县天岳村龙阜山庄。当天徒步黄龙山脊10公里,骑行45公里,累计骑行241公里。</p><p class="ql-block"> 4月12日,雨转晴。从天岳关骑至岳阳张谷英村。当天骑行90公里,累计骑行331公里。</p><p class="ql-block"> 4月13日,晴,从张谷英村骑至岳阳站,乘火车至咸宁。下火车后骑行9公里至月亮湾泡温泉后返汉。当天骑行85公里,累计骑行416公里。</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早7点,我们在通城市吃过早餐,踏马骑向黄龙山。</p> <p class="ql-block"> 清风徐来,清香扑鼻。我们掠过麦市镇,补充了一些水果食物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麦市镇位于通城县东南部,东与江西修水县白岭镇接壤,南与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相连,是通城的南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过麦市镇后进入黄龙山脉,几十公里的盘山公路在等待着我们的光临。</p> <p class="ql-block"> 魏哥带着夫人一马当先。</p> <p class="ql-block"> 瞧,这是我们爬过的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小时的蹬踏运动,我们到了天岳村。天岳村位于黄龙山脚下,离天岳关3公里,是鄂湘两省的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 山花烂漫中的天岳村,</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天岳村附近的幕府山居,这样的农家乐很多。</p> <p class="ql-block"> 在离天岳关一公里处有一座天岳宫,大门是铁将军把守。</p> <p class="ql-block"> 里面有一座三清殿,三清殿内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 从天岳宫上行不到一公里到了天岳关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天岳关旁是抗日无名英雄墓。</p><p class="ql-block"> “无名英雄墓”碑始建于1939年,国民革命军第92师梁汉明部从台儿庄大捷后,为旌表自鲁南至鄂南阵亡的抗日英烈,在此驻防时,动用补发的8个月军饷,征集工匠百余人,历时8个半月所建。1939年9月,第92师奉命南撤,无名英雄墓尚未竣工,师长梁汉明即率部至墓祭奠,并留下一个班督修完成。</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寇入侵中华,1938年夏秋,九江、武汉相继沦陷,日军急欲跨越幕阜山脉,打通南下通道。据守天岳关一线的是国民革命军第46军92师。92师的官兵先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台儿庄战役,92师官兵伤亡达4000人以上。92师于1938年11月,进入通城天岳关驻防,休整军队、补充兵员。据记载,在县内锦山战役中,92师有1000多通城籍伤亡军人。1939年,为阻击日寇进攻长沙,国军92师的一个团,面对强敌,义愤填膺,人人抱定必死的决心,要与侵略者作一场最后的搏斗!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开始了,每一块石头在爆炸,每一根草木都化作了杀向敌人的箭矢,每一处山崖都喷射出仇恨的火焰!每一寸泥土都被烈士的鲜血染红。全团将士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子弹打完了,他们用刀砍,刀卷了,他们用石头砸,身边没有石头了,他们用拳头揍,用牙齿咬,抱住敌人滚下悬崖同归于尽,直至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仪门面东而立,高丈余。门楣正中阴刻隶书“无名英雄墓道”,两端为石雕龙头;两边石门柱顶端为石雕军人头像,头像下面有一副对联:“灵护天岳,气壮黄龙”,对联下面各有一位持枪站岗的军人浮雕。浮雕目光炯炯有神,威严地注视着前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低头经过仪门,沿着陡峭的石墓道拾级而上直达山顶——无名英雄墓主墓。主墓成四方形,坐南朝北,直眺通城。墓前为丈余高的青石板字屏,屏面上是蒋介石的亲笔题词“气壮山河”。墓体为正方宝塔形,共五层,顶层是一正方形长条大理石墓柱。柱顶为一军人头雕,正面为阴雕隶书“无名英雄墓”,左侧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浩气长存”,右侧为92军军长李仙洲题写的“人类之光”。主墓背面为九十二师师长梁汉明撰写的墓志铭,叙述了国民革命军九十二师自台儿庄战役以来转战南北与日寇血战的丰功伟绩。主墓两侧各有12颗子弹造型的大理石雕,颗颗子弹直指苍穹,象征着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决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我们眼含惹泪,向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墓深深地鞠躬致意!</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亲笔题写的“气壮山河”四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p><p class="ql-block"> 英雄浩气长存!英雄万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主墓附近的无名英雄碑林。1939年7月,九十二师奉命在通城九岭狙击南下进犯长沙的日军。此时正值酷暑,热浪滚滚,被日机炸平了的山岭,到处弥漫股股焦味。孙鸿基所在的四连奉命担任狙击任务,全连两挺机枪打得枪管通红,手榴弹也所剩无几。这时,日军的第五次冲锋又开始了。孙鸿基盯着蜂拥上来的鬼子,愤怒地从战友手中夺过机枪,冲出掩体,大叫着朝鬼子冲去。日军没料到中国军队有这股“疯”劲,措手不及,一个个连喊带叫滚下山坡,正当孙鸿基打得兴起时,被侧面鬼子的一梭子弹击中,子弹从左腹穿过,肠子从右腹流了出来……孙鸿基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许多像孙鸿基一样的铁血军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华夏儿女的“铁血丹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华夏民族最优秀的儿女!</p><p class="ql-block"> 我们默默地献上心香一瓣,向英雄鞠躬致敬!</p> <p class="ql-block"> 天岳关关隘始建于南唐保大中期(952-955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海拔840米,关门为单孔拱门,石结构建筑,单券,横联拱券排列。花岗岩条石筑砌关墙,长约30米,宽4米,高5.2米。中部设关门,门额嵌石匾,阴刻楷书“天岳关”,为咸丰年间平江县举人李元度题写。</p><p class="ql-block"> 轻叩响灰暗的砖墙,我们仿佛听到了连天的炮火声,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沾染过英雄的鲜血,斑驳的墙壁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国军阻击日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愿为国献身的无名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 湘鄂两省以天岳关为界,关门外是湖南岳阳市平江县虹桥镇天岳村,关门内是湖北省通城县麦市镇天岳村。</p> <p class="ql-block"> 天岳村的广播在大声播放“下午有黄色大风,请村民们做好防护措施”。我们中的大部分骑侠就近入住湖南岳阳市平江县虹桥镇天岳关村龙阜山庄(离天岳关一公里左右)。我们几个“敢死队”的则天岳关的山脊向黄龙山主峰爬去。</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没有路的,手脚并用,方能爬上一座座山脊。</p><p class="ql-block"> 在一座山脊上立有湖南岳阳市虹桥镇天岳关村的界牌。</p> <p class="ql-block"> 魏哥将妻子安顿好,也和我们一起往黄龙山主峰攀爬。</p><p class="ql-block"> 瞧,他正穿过乱石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高大的风电杆向黄龙山主峰前行。</p> <p class="ql-block"> 一座座风电杆被我们甩在身后。</p> <p class="ql-block"> 瞧,骑侠们正在攀爬险峻的山脊。</p> <p class="ql-block"> 铁骑魏哥,三十年如一日照顾因病至残的妻子。十多年来,他携带手脚不便的妻子,游遍了大江南北。他用一生的守护诠释了什么是“忠贞不渝”、什么是“不弃不离”。</p><p class="ql-block"> 巍巍黄龙山作证,魏哥用自己的铁腿,用自己的丹心,在华夏大地上刻画了最美好的爱情画卷。</p> <p class="ql-block"> 乌云密布,风也越来越大,离“一脚踏三省”还有几个山头,眼看暴风雨即将来临,大家一商量,赶快撤离。</p> <p class="ql-block"> 上山容易下山难。好不容易翻了几个山头,老天爷就开始发威了。小雨点从空中零星的飘下来。</p> <p class="ql-block"> 谢天谢地,我们在暴风雨来临前夕终于下到了天岳关。此时已是下午5点10分。这次爬黄龙山往返10公里,耗时近5小时。</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风雨交加中踏马离开天岳关,向湖南岳阳市平江县天岳村骑行,滑过几个漂亮的S弯就到了龙阜山庄。</p> <p class="ql-block"> 龙阜山庄的主人是一对厚道的中年夫妻,她们做的是地道的湖南菜,份量很足,味道也不错。半天的骑行爬坡,半天的徒步爬山,体能已消耗殆尽,地道的湘菜令我们大饱口福。</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攀爬黄龙山脊10公里,骑行46公里,累计骑行242公里。</p><p class="ql-block"> 狂风暴雨如期而至,我们悠然进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 4月12日,小雨。早上一觉醒来,窗外风声鹤唳,室内寒意阵阵,忙在驮包中找出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p><p class="ql-block"> 吃过农家乐小夫妻为我们准备的鸡蛋炒饭、面条,身上才有了些许暖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顶风再次穿过天岳关。天岳关是个大风口,人和车几次险些被吹倒。为安全起见,遂下马推车前行。</p> <p class="ql-block"> 掠过黄龙山林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大风中进入平江县南江镇地界。</p> <p class="ql-block"> 风裹挟着雨点向我们袭来,我们穿上雨衣迎着风雨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在风雨交加中我们进入岳阳县地界。</p> <p class="ql-block"> 中午,风静雨停,我们进入平江县月田镇。</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月田镇隆江猪脚饭店点了一大盆乌江鱼火锅,店家现买的大胖头鱼,鱼鲜味美,萍萍又做了一些肉元下锅,骑侠们刚经历风吹雨打,体能也已消耗殆尽,见此美味,吃得是酣畅淋漓大快朵颐。</p> <p class="ql-block"> 补足能量,我们继续向张谷英村骑行。翻过一座座山岗,我们离张谷英村只有3公里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仨下午3点半到达张谷英村。</p><p class="ql-block"> 张谷英原籍江西,曾任明指挥使(相当于今军区司令),于明·洪武年间由吴入楚,沿幕阜山西行,归隐于岳阳县渭洞笔架山麓,寄情山水,并有传世百代的规划。他安排了可传三十四代子孙的派谱:“文单志有仲,功伏宗兴,其承继祖,世绪昌同,书声永振,福泽敦崇,名芳百代,禄位光隆”。张氏家族日益庞大,于是地以人名,称为张谷英。</p><p class="ql-block"> 六百余年来,张谷英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达25代,聚居650户,2200余人,单姓裔孙达万余人的赫赫大族。</p> <p class="ql-block"> 张谷英村现为4A景区,门票50元。65岁以上免票。</p> <p class="ql-block"> 从张谷英村进来,在溪水中有一三米见方的巨大麻石,据说此巨石为女娲补天时所遗,恰与张谷英村大屋后龙形山龙口相对应,故称为龙珠石。与其身后的古建筑群形成了龙戏珠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龙珠后是村里的“廉”字广场。</p> <p class="ql-block"> 张谷英村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成形于清代嘉庆时期,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 张谷英村比较完整的门庭有“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栋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张谷英村的枢纽是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当大门。尽管当大门不是张谷英村最古老的建筑,但它所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身份的非同一般。所谓当大门,取意于大门两侧的石鼓,也就是门当。门当越大也就表示家族越旺、家势越大。</p><p class="ql-block"> 进入当大门是一个不小的庭院,甬道两侧各有一个水池,被称为"烟火塘",又叫“龙眼”,塘中水波荡漾,堪称一道景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踏入了五进五井的当大门,仿佛在剥洋葱般一层层穿越天井,每一进都带来别样的惊喜。张谷英村的天井,不仅承载着居住功能,更是张谷英村的颜值担当。</p><p class="ql-block"> 在张谷英村共有206个天井,237个厅堂与1732个房间,</p> <p class="ql-block"> 堂屋的尽头供奉着张谷英老先生的塑像,每到年节,张谷英村的村民会在这里举行祭祖活动,参加祭祀的人长袍礼帽,古老的仪式展示着这个家族悠久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祖先堂金字横匾上赫然写着的“世业崇儒”四个大字,读书隆礼成为张谷英村人们厚实灵魂的追求,也成为这个庞大家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八骏堂是一个横堂屋,其特殊之处在于雕刻了八骏图。这些八骏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反映了张谷英的后代子孙对和平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八骏图</p> <p class="ql-block"> 村内共有62条巷道,纵横交错,户户相连,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布局。这些巷道不仅连接了各家各户,还通达每个厅堂,使得居民们能够“晴不曝晒,雨不湿鞋”。</p><p class="ql-block"> 幽深复杂的巷道,是张谷英村大厦的筋脉,它联络着驱赶与肢体,维系着这个大家庭与各自为政的一个个小家庭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百步三桥旁的纺绩堂民宿。</p><p class="ql-block"> 纺绩堂不仅是一个建筑实体,更是张谷英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堂内悬挂的楹联和匾额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张谷英家族的处世哲学与文化追求。例如,另一幅楹联“孝行感亲怀,姑危言予多兰蕙;书香劳荻画,父子文魁一秀才”讲述了胡氏服侍瘫痪婆婆多年,最终儿子考上举人的故事,体现了家族的孝道和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在百步桥边纺绩堂民宿对面山建筑屋上挂有“三五九旅南下指挥部”的门牌。</p><p class="ql-block"> 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又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成立于1945年,由八路军三五九旅改编而成,主要任务是在长江流域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4月14日至25日,南下支队在张谷英村驻防休整了十二天。南下支队在张谷英村休整期间,进行了重要的军事指挥和后勤补给工作,确保后续作战任务的顺利执行。</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廊道向王家塅走去。</p> <p class="ql-block"> 溪边民居廊道上挂满了具有浓郁湖南乡土特色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溪水来到了张谷英村家风传承馆。</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有张谷英家训。</p> <p class="ql-block"> 张谷英村的进士张瑶,是张谷英的第8世孙,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广西参政。</p><p class="ql-block"> 进士府作为张谷英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张谷英村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 明清至近代,张谷英村共出进士1人、举人7人、秀才45人、太学生33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300多名各类人才,彰显“耕读传家”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建党伟业电影的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 村民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榨油、碾米坊。</p> <p class="ql-block">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萍萍是第二次来张谷英村,她一到村里就去忙着采购、制作。把纺绩堂厨房当战场,做汆汤肉元、煮鱼汤,忙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萍萍,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 骑侠祝四海与王小玲在溪边剖鱼、摘菜。</p> <p class="ql-block"> 开心快乐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我们几个想去龙形山上看日出。清晨5点半,我们摄手摄脚下楼,沿着溪水边的廊道向屋后的龙行山走去。山风轻佛着我们的脸颊,带来阵阵寒意。龙形山属于幕阜山支脉。连绵起伏的大小七座山头.犹如一条巨龙奔腾而来。山下有数颗巨石就像颗颗龙珠;因其地形像龙,故为龙形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龙形山上,俯瞰“天下第一”的古的宅,屋脊相连,蜂房水涡,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天上的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迟迟不愿露脸。我们无奈只好下山。</p> <p class="ql-block"> 告别古老的张谷英村,我们打马奔向岳阳市。</p> <p class="ql-block"> 骑行67公里至岳阳市,此时已到午时,来岳阳怎能不吃洞庭鱼?我们在洞庭酒楼点了一锅洞庭湖的鱼,等菜期间,服务员非常热情地给我们上了几蝶开胃小点心。片刻后,洞庭湖的鱼终于端上了桌,鱼香四溢,味道鲜嫩爽滑,我们是大饱口福。</p><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我们稍事休息,再踏马至岳阳站,乘坐下午3点多的火车至咸宁。在咸宁下车后已是下午5点,我们赶紧骑车9公里至月亮湾温泉,此时月亮湾温泉人不算太多,水温刚好,我们将连日辛劳地身体美美地泡在含有多种矿物质的温泉中,温暖的泉水洗去了我们有些疲惫的双腿,我们静静地享受这惬意时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