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到陆家嘴了,身在上海,很少沉浸到陆家嘴,也多是在外滩遥遥望望,东方明珠、三件套构起的天际线,那代表的是魔都繁华,上海的名片。今天却突发了去陆家嘴看看的兴趣。 走进上海中心大厦的52层朵云书院,仿若走进了一个被文字与墨香晕染的梦幻之境,满目的书架,如是知识的山峦,层层叠叠,一本本书都像是时光的容器,承载着不同的故事,蕴藏着无数个或绮丽或深邃的世界。 坐在朵云书院的窗前,手中的拿铁飘着咖啡的香气,远望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像被岁月磨成的铜版画,沙逊大厦的尖顶挑着云絮,汇丰银行的廊柱还凝着百年前的雨痕,正被春阳镀成暖金; 环球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上映着金茂大厦的身影,东方明珠刺破青天锷未残,钢铁丛林森森;黄浦江如缎带飘逸, 江上游轮、货轮如过江之鲫。看着浦江两岸建筑对峙又共生,恰似上海的前世和今生。慵慵懒懒的欣赏,挺好。 与邻座优雅的女士闲聊,从浦东到浦西,从外滩到杨浦,渐渐地发觉,竟是失去联系45年之久的虹口老邻居! 她是陆家嘴第一望簇陆深的后人,陆家嘴是陆氏祖莹之地,花园石桥路是祖宅的花园---后乐园,陆家嘴也是因陆深而得名。现定居在西雅图,如今是回来探望父亲。当年是梳着长辨的小姑娘,现已是乡音无改鬓毛衰了。 相隔快半个世纪,冥冥之中有缘在云端重逢;二本不同的书,讲述不同的故事,在这里发生了交织。 作为邻居,那是在虹口区提篮桥的平凉村,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起,大概到1980年左右他们家搬走,也就基本失去联系了。2000年因建大连路隧道,平凉村的拆迁了一半,我家也搬离了平凉村。后来我也到老房子去看过,大连路、榆林路过隧道的天桥桥墩处,正是我们家9号的位置。前二年,因提篮桥地区的改建,平凉村的居民全部迁出了,现几排老房子孤零零的站在那里,等待开发了。随着历史的发展,平凉村也可能将被人遗忘。 我们把在朵云书院的合影,发给了双方的兄弟姐妹,大家都惊叹竟有这样的偶遇,也激起了大家相聚的兴趣。我们相约在五角场见面相聚。聚会上大家相互想讲起了小辰光,他们讲起了我家小脚外婆对他们的照顾有加,我们回忆起了他们刻苦学习的时光。那时的邻居宛如一家人,那象现在邻居是老死不相往来。 我想或许真正的魔都的结界,不在于高耸入云的“三件套”,而在于它能让消逝的岁月,在某个云卷云舒的午后,突然伸手接住你坠落的记忆。这繁华都市的一隅,与邻居的偶然相遇,这份缘分,成了我们心中温暖的念想,也让这座城市,多了一份别样的温情。 <div>资料有选自网络</div> 202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