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唐肃宗像</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唐“乾元重宝”背東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永樂泉藏</b></p> <p class="ql-block">而中国的史学家主流认定是唐代管辖高度自治的东北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的铸币。</p> <p class="ql-block">朝鲜高丽王朝时穆宗王讼二年(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始铸。</p><p class="ql-block">形制仿唐乾元重宝,但只见有小平钱,直径约25mm,面文“乾元重宝”隶书,直读,“乾”字按古体,写作鱼钩乾,背穿上下“东国”二字,意指在中国之东。</p><p class="ql-block">另有铁钱,形制稍大于铜钱,为穆宗前成宗王治十五年(996年)所铸。</p> <p class="ql-block"><b>按照日本1938年出版的《东亚钱志》所说:是朝鲜高丽王朝钱币的一种。</b></p><p class="ql-block"><b>而中国的史学家主流认定是唐代管辖高度自治的东北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的铸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海东盛国 地图</b></p> <p class="ql-block">“乾元重宝”背东国,在中国历代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而在1938年之前的任何书籍泉谱中也没有任何记载,但当今中日韩各国泉谱及书籍,却均将此钱列为高丽钱币,唯一的理由和出处是 1938年奥平昌洪所著《东亚钱志》,这本书籍出版之后,1940年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也马上引用,是我国第一本引用此依据的泉谱,从此以后,东亚各国的泉谱及书籍均将此钱列为高丽穆宗时代铸钱。</p><p class="ql-block">而《东亚钱志》成为唯一出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但《东亚钱志》的依据又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依据一:</b>中国南宋洪遵于绍兴十九年(1149)所著的《钱志》,该书是当前我国存世的最早的钱币书籍,里面第一次对外国钱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包括了日本、朝鲜、安南、东南亚、西域的货币,里面第一次阐述了朝鲜高丽王朝的钱币:东国、海东、三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是东国俩字的混淆,东亚钱志就滥用概念外加联想,将乾元背东国也列为高丽铸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依据二:</b>朝鲜半岛屡次出土此钱,特别是故都开城也曾出土,当时中国鲜有出土记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依据三:</b>对东国这两个字的分析和理解,东国在古代泛指中央政权以东的日本、朝鲜。</p><p class="ql-block">殊不知还有一个早在王氏高丽200多年前就被称为 “海东盛国”渤海国,也属于“东国的范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仅仅凭借这几条靠不上的依据来认定乾元背东国是高丽货币,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p><p class="ql-block">但如今 《东亚钱志》却是最早认定此钱是高丽钱的书籍,也是唯一出处,这就给我们留下很大的探讨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亚钱志》认为乾元背东国是朝鲜高丽王朝时穆宗王讼二年(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始铸。</p><p class="ql-block">这就更站不住脚了,992-993年,第一次辽丽战争之后,高丽战败开始成为大辽附属国,向辽国称臣纳贡,与北宋断交,并放弃北宋年号而行用的是辽年号:统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辽丽和睦相处,与宋交恶,连宋朝年号都不敢用了,怎么可能铸造大辽国建国前的世仇唐朝的年号?? 当年大辽国还被称为契丹的时候,与唐朝也曾打的不可开交,高丽绝对不可能冒犯宗主国去铸造乾元通宝背东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设高丽敢于违背宗主国大辽国,铸造了乾元背东国,但唐乾元元年与高丽穆宗相隔200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穆宗又有什么理由来铸造乾元年号钱?</b></p><p class="ql-block"><b>是对一二百年前大唐的敬仰?</b></p><p class="ql-block"><b>那还不如铸造连日本都模仿的开元通宝,为什么要铸造安史之乱之后唐代开始衰落时期,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口碑很差的“乾元重宝”???</b></p><p class="ql-block"><b>所以 这个假设不可能存在,也实在说不通。</b></p> <p class="ql-block">所以 东亚钱志的依据和判定结果,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乾元重宝背东国,这种年号+地名的组合,可以判断,这是一枚中央政权下的地方铸币,或地方政权彰显与中央政权某种政治意义的钱币,也或许是中央政权铸造的跟某其他政权有关的货币(譬如乾隆背安南)有人始终认为乾元背东国是唐代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铸币。</p><p class="ql-block">一定不能忽视唐代东北一个强大的国家---渤海国。渤海国200多年与唐朝相始终,这亲密的200多年,唐代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均给予了渤海国强大的支持与输入。</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渤海国,疆域广阔,西伯利亚东部、黑龙江东部、吉林几乎全部、辽宁东部(恰恰此枚钱币出土于辽东)、朝鲜半岛北部(出土乾元背东国也很正常),均是渤海国的领土,这么强大的国家,繁荣的经济、发达的文化不可能没有铸币。</p><p class="ql-block">而唐肃宗乾元年间,恰逢渤海国王“大钦茂”将国都由中京显德府迁都到上京龙泉府,铸造乾元背东国,彰显忠于大唐,庆祝迁都,是有政治意义的,是可以说的过去的,而做为地方流通货币也是有可能的,铁钱大大多于铜钱,而渤海国的铸铁工艺恰恰很厉害,从渤海国遗址出土的大量铁具可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东国这两个字,渤海国使用在前,渤海国自古就有“海东盛国”之称谓。而高丽所谓的东国,意为中国之东,且比渤海国使用的晚,而且也跟乾元年号对不上,所以,“乾元背东国”无论从年号的使用、东国称谓的使用、以及当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均能排除高丽王朝铸币,并判定为渤海国铸币,理由和推理非常充分,而东北很多历史专家,渤海国史学家也都对这个认定没有什么争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与 古 为 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分享中国古钱币历史文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END—</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