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清老人的美篇

月清老人

漫  忆  出  行(1) <p class="ql-block">  我居住的文翔名苑,私家小车停放成了令人头痛的事。现在每家都有小车,而且一般来说,上班族的夫妻都是人各一辆。原来建筑的两个地下车库远不能满足停放的需要,小车就溢出了地面,早把小区内的环行柏油路占领了一半,只留下另外的一半供车辆来往。这样,不但苑内交通受阻不能顺畅,而且也容易出交通事故。本来蛮好的事情发生了若大的麻烦,令我这古稀之人不禁感慨多有,不由得又从出行工具想到出行,回首经历的诸多往事。</p><p class="ql-block"> 英 明 的 决 定</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刚进入七十年代,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赣东北的一个农垦企业劳动,不久就提拔到分场工作。分场离总场有五十里地,要到总场开个会,我们必定提前一天出发,全靠双脚量山区公路赶去。走到离总场还有十几里的时候,肚子里的稀饭早就变成尿撒在路边的草窠里了,饥肠辘辘闹腾得不行。好得这里有我们的一个林场,路边有小供销店。说是供销店,但货架上疏々落々没什么东西,却有绍兴黄酒供应。我走进店里,化个一毛七分钱,叫上一斤,就着柜台,虽然买不到诸如花生等下酒的吃食,也不影响我美滋々地一口气喝光,长々地舒了一口气。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鲁迅先生短篇小说《孔乙己》中关于短衣邦在咸亨酒店喝酒的生动描写,觉得自己很滑稽。喝完酒后,凭着酒力,我轻松地走到了总场,参加第二天召开的会议。</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分场机关的上下人员最盼望就是公家有辆自行车就好了,赶总场开会、办事多洒脱!领导那会不知道大家的心愿,他们自己去总场开会也同样享受着徒步的待遇。终于有一天,书记、场长一发狠,从财务上挤出了一两百块钱,买了辆自行车公用。这事让我们高兴了好几天,到总场去不要走路了呗!</p><p class="ql-block"> 我到现在还认为这是个英明决定!而我在路上仰着脖子喝一斤酒的事,还有同事们会偶尔提及。</p><p class="ql-block"> 快 乐 与 艰 难</p><p class="ql-block"> 到七十年代中期,我被调到总场工作,也有了家室。妻子是我在分场工作时找的,她的父母是那里的职工。这时,每次回岳父母家又成了难事。回老爸老妈家还好,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辗转搭班车回去。在儿子女儿相继出世后,回妻子的娘家就更艰难了。为了出行方便,家里必须有辆自行车,我和妻子商量。但我记得,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还是父母亲买的。看我经济拮据,就从他们的积蓄中拿出一笔钱,又通过关系才买到的。</p><p class="ql-block"> 有了它,我们回泰山家就方便了。那时我年轻力壮,有得是力气。每次回妻子娘家,我骑在车上,儿子坐在前面靠着车把手,妻子抱着女儿坐在后面的架子上,爬坡下岭,弯弯曲曲,有劲得很,爽气极了,真是幸福满々。从岳父家回来,还要捎带上他老人家种的名种莱蔬,挂在车后的架子上。现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我还感慨地对女儿说:那辆我骑的自行车呀,就等同你现在开的轿车,那作用!而且还不要汽油费。</p><p class="ql-block"> 但骑在那辆自行车上,脚下又是山区的沙石公路,坑々洼々,颠々簸々,不是有体力,绝对骑不动。而且,若无好身子骨,像我现在的老朽,恐怕早就散了架了。我记得当时女儿坐在妻子的怀抱里,天真地问母亲:“妈々,怎么路上这么多包的呀?”孩子说的包,指得就是沙石公路没有勤于维修,经大雨冲刷而裸露的石块。它硌得车子跳々蹦々,决没有坐在轿车上的平稳。 </p><p class="ql-block"> (待续) </p><p class="ql-block"> 2025.4.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