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起义的口令《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兮》

青藜堂谱牒文化徐州刘景文

<p class="ql-block"><b>徐州云龙山放鹤亭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为文人隐士张天骥所建。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歇山飞檐,古朴幽雅。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元丰元年秋,苏轼写了《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变幻莫测的迷人景色外,还称赞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超凡出群的隐士形象。因此文脍炙人口,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毛泽东曾来此参观,并背诵《放鹤亭记》佳句:“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但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现在此亭为清末重建,匾额上“放鹤亭”三字乃苏轼手迹。</b></p><p class="ql-block"><b>鹤归来兮, 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 黄冠草屦, 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 其馀以汝饱。</b></p><p class="ql-block"><b>“归来归来兮, 西山不可久留兮”</b></p><p class="ql-block"><b>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第3天,驻徐州贾汪地区的国民党第3绥靖区所属部队,由潜伏敌营数十载老共产党员,张克侠将军何基沣将军、率国民党59军全部、77军所辖38师、180师、132师及37师1个团共2万3千多名官兵,在运河前线举行起义,起义部队把“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兮”定为互相联系暗语和口令,更增加徐州云龙山放鹤亭红色神秘色彩。</b></p> <p class="ql-block"><b>潜伏敌营数十载共产党员,张克侠将军,何基沣将军。</b></p> <p class="ql-block"><b>贾汪起义指挥部旧址。</b></p> <p class="ql-block"><b>口令!归来 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兮!徐州刘景文站在徐州云龙山放鹤亭前遥望着西山,天空中仿佛仍能听到78年前起义官兵威武霸气口令声。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