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酱油(二)

卫水清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散装的酱油和醋的颜色,都是那么的重,家里灌酱油和醋的瓶子,大都是一模一样的。酱油瓶和醋瓶也极少去清洗,同样的瓶子,同样的颜色,经常让大人们也分不清楚是盛放的酱油还是醋。还记得,从家里去买酱油的这段巷子里,也不过是一百多米的距离,小嘴巴总是重复着父母交待的买酱油或醋,一路就是这样叨叨着“酱油,酱油,酱油”,或是“醋,醋,醋”。可是到了小卖部,当售货员问到灌酱油还是醋的时候,又是说不清楚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不把瓶子先放在小卖部,回家再去问一下父母,要不就是让售货员闻一闻瓶子里的味道,来确定是买酱油还是醋,大多时候,又免不了被父母吵了一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条去往小卖部的小巷,从孩童走到了少年、青年、中年,以及渐渐已至的老年。几十年间,小巷的长与宽从未改变,改变的是先从之前的砂石路面,变成了水泥路面,又从水泥路面变成了如今平坦的柏油路面。而那个小卖部早已经不再存在,变成了村民改建的两层高高的小楼。巷子两侧的老屋老院,也早就变了模样。只是,住在巷子两侧,看着我从小长大,每次见面总是亲切打招呼的族里的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叔叔婶子,大都逝去,变成了故人和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当再次的回想起他们,怎么让人莫名的多了一丝丝的惆怅和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艰苦的年代,早已成为了过去。曾经很小的村庄,已经扩展了三四倍,人口数量也从之前的将近两千来口增加到了现在的四千多口。村子里,小一些的超市和大一些的超市已经有了好几个。除了服装,家电等大件的东西,需要去外面采买,诸如禽蛋肉,蔬果以及日常用品,足不出村就可以买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生活,用村里那位已经九十多岁的老人,逢人便讲的话,“现在种地也不用交农业税,国家每年还有粮补,出门打工每月挣个三五千,想吃啥买啥,想买啥就买,现在的人过得生活,真是掉进蜜罐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那些艰苦的岁月,磨练着人们的意志,它让人奋起,努力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处境。在不断奋斗的道路上,创造出一个个的奇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前人们筚路蓝缕,披荊斩棘,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去领悟和学习。所有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希望,怀抱里的孙儿,也如他的祖辈和父辈一样,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在通往梦想的征程上,不畏困难和艰险,挫折和磨难,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必将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