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连续多天的低温阴雨终于在今天早上醒来时结束。今天是入春以来第一个晴好温热之天,天气好了,人的心情自然也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俗话说,“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尽管今天是一个大晴天,但我并不认为今年的年景会不好,这并没违背“谷雨难得雨”的俗谚。因为谷雨并不单指今天,而是指近半个月的时令。所以,前几天的雨不能不被认为是谷雨的雨,加上去冬雪大,今春大地墒情较好,预示着今年粮食作物的好收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气象专家并不认为今年属于倒春寒,但因为今年农历闰月,也就是俗语说的“春脖子长”,时至今日,我生活的北方才出现零上十几度的好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谷雨的季节里人们应该做哪些事情呢?当然,农民要种地,工人要务工,学生还要上课学习。但无论如何,即使是这些人,他们也还是有一定闲暇的,更何况社会老龄化造就当今社会上一大批有闲之人。浏览今天的《人民日报》副刊,向我们展示了谷雨时节人们应该做也能够做的几件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赏花。谷雨时节,黄河流域的牡丹花竞相开放,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自然可以去欣赏,它们的国色天香,大可让人流连忘返。在这个季节,即使是没有牡丹花也还有许多当地的花儿在开放,人们完全可以走出室外踏春赏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无法看到盛开的牡丹,又想欣赏它的花色,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们在这样的日子里就去欣赏欣赏牡丹画作吧。大约在十年前的这个季节,我与朋友曾相约去了洛阳,在那里看到了各种花色的牡丹花,临行还购得一幅牡丹画。在没读《人民日报》这篇题为《谷雨花开 照见千年风雅》文章之前,应该说是完全不懂该如何欣赏牡丹花或牡丹画的。虽然知道宋代周敦颐所说的牡丹花之富贵,也知道喜爱牡丹的人异常之多。读了报纸上的这篇文章,才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多说道:无论赏花还是赏画,既要赏出它的花色属性,还有赏出它的人文品性;既要赏出历史文化,又要赏出时代精神……像古人徐渭、恽寿平,像近人吴昌硕、齐白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读书。或亭下明月清风,或室内窗明几净,清茶一杯,闲书一部,何等恬淡,何等洒脱。今天报纸上的《墨香伴书香》是一篇欣赏董其昌抄录《读书赋》,论鉴赏、舒情怀、谈读书的好文章。“松江九峰间飘着淅淅沥沥的微雨,墨池边,他展卷挥毫,时而出现的飞白,恰似夜读至深时呵出的雾气。读书时的会心一笑,就这样凝成纸上烟云。”《读书赋》是西晋束皙的美文,塑造了耽道先生爱读书的形象。董其昌抄录此赋“用圆融的笔触勾勒出读书人的温润气质。流畅的行楷如春山新雨,笔锋起落间,千年前展卷的耽道先生,仿佛正穿越时空与今人对望。”读书、读书法(古人将书法作品简称为书)、读读书人,实现了古今场景的穿越和古今思想的沟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品茗。同版还有一篇名为《茶气墨韵中的生命美学》的文章,带给读者的是一股清新、自然犹如春茶的馨香。谷雨时节,正是采茶、品茶的好时节。谷雨茶少了明前茶的飘逸,但多了明前茶的厚重。此时此刻,“与三五好友共品谷雨茶,延续一场跨越千年的雅集,堪称乐事。”文章还配发了明人文徵明的画作,两人对坐茶叙,远山、碧树,苍松,茅亭,意境清新而悠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上面这些事情是不可孤立也不能孤立的,一间静室,两三好友,三两盏淡茶,三五卷书画,人生足矣,至少没辜负了这美好的谷雨时节。</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人民日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