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天的大好时光是不能错过的,老友们相约去浙江桐乡游玩几天。以前去桐乡大多是冲着买羊毛衫去的吧。今日重游桐乡,是因为桐乡有了濮院,还有乌镇的木心故居纪念馆和木心美术馆,这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海南站坐动车,一个小时到桐乡。在下榻的假日酒店吃好午餐,叫了网约车直奔乌镇。</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乌镇既不是19世纪时手工业小作坊的中心地带,也不是20世纪因《林家铺子》而博得声誉的革命之乡。时空魅力与当代文娱成为乌镇的新名片,这也是此行关注的重点。</p> <p class="ql-block"> 进了乌镇东栅景区,跟着导游图直奔木心故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木心故居纪念馆位于乌镇东栅财神湾,取名晚晴小筑,分为三个主要展馆:生平馆、绘画馆和文学馆。</p> <p class="ql-block"> 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庭院,又想起那首诗:</p><p class="ql-block">记得早先少年时</p><p class="ql-block">大家诚诚恳恳</p><p class="ql-block">说一句 是一句</p><p class="ql-block">清早上火车站</p><p class="ql-block">长街黑暗无行人</p><p class="ql-block">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p><p class="ql-block">从前的日色变得慢</p><p class="ql-block">车,马,邮件都慢</p><p class="ql-block">一生只够爱一个人</p><p class="ql-block">从前的锁也好看</p><p class="ql-block">钥匙精美有样子</p><p class="ql-block">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p><p class="ql-block">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首《从前慢》,或是听过《从前慢》这首歌,却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是木心先生。</p> <p class="ql-block"> 木心先生是画家、文学家、诗人,其原名为孙璞,成年后,以“木心”为笔名。</p><p class="ql-block"> 木心一生,堪称传奇。他一生漂泊辗转,早年离家求学,中年入狱、家亡,50多岁又背井离乡,只身前往美国,再回故乡已过古稀之年,终于落叶归根。</p> <p class="ql-block"> 生平馆,通过光影记录了木心先生曲折而丰富的一生。馆内展示了《乌镇·上海:1927—1949》、《上海岁月:1949—1982》、《纽约岁月:1982—2006》和《晚晴小筑:2006—2011》四部分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t</p> <p class="ql-block"> “卧东怀西之堂”,木心曾经开玩笑说,“卧东怀西”是半夜躺在东栅的床上睡不着,便会怀想西栅的羊肉汤,味道真美;其时西栅当时正在规划建设他的美术馆,有住在东栅而对西栅的美术馆怀有向往之意。</p> <p class="ql-block"> 绘画馆,展示了木心先生的粉画、水彩画、石版画和书法作品近30件,包括画具等遗物。这些作品是木心先生画作在中国的首次展示。</p> <p class="ql-block"> 木心的山水小画很特别,有人说像乌镇被水汽浸染发霉的墙壁,有评论家说木心与工艺巧匠的区别在他并不以小中见繁复为追求,而是胸中有沟壑。远看是山水,细细品读也很有滋味。这些画是木心趴在地上,用排笔一点点刷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 “作而不述之室”,“作而不述”是其重要的创作观点,这句话是反孔子的“述而不作”而发的,大意是指只创作不解释、不评价、不陈述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文学馆内有木心先生的写字台、办公桌、用具等遗物,展示了木心先生的台湾版著作、大量世界文学著作民国版真迹、数十件手稿、稿本、乐谱等。</p> <p class="ql-block"> 木心故居纪念馆不仅保留了建筑的原貌,里面的家居布置也几乎没变,仿佛木心先生还在这里生活着一样。纪念馆内的水池、花木、二层小楼等都保留了原样,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五年,这里也成为了他精神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客厅,故居曾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木心的母亲去上海后沦为铁砂厂,历经四十年,破败不堪;“晚晴小筑”是根据木心先生设计的草图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餐厅。</p> <p class="ql-block"> 院子里的这条小道,曾留下木心先生在生命最后五年里春夏秋冬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 木心先生一生冷冷清清,笔下却藏着万千世界,毕生经历和思想都融进了他的诗文里,读来字字皆清醒。</p> <p class="ql-block"> 84年来,木心先生始终孑然一身,惟有文学与艺术相伴。正因如此,他的诗作是一座丰富而珍贵的宝藏,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反复品读。</p> <p class="ql-block"> 走出故居不远就是有名的“江南百床馆”。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馆内收藏的古床种类繁多,包括架子床、拔步千工床、夫妻床、贵族床、小姐床等,每一张床都按照其用途、材质、主人身份等进行分类展示。</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最出名的是清朝的拔步千工床。这张床用料为黄杨木,前后共有三叠,历时三年才雕成,用工千余,因此得名“千工床”。这张床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 修复师在拆卸一张明代竹节纹架子床时,意外在床顶板夹层发现象牙微雕象棋。棋子仅绿豆大小,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車马炮"的阴刻篆文。更令人称奇的是,棋盘纹路竟由床梁天然木纹演化而成,数百年前的主人大约常在夜雨敲窗时,独自推演这方寸间的金戈铁马。</p> <p class="ql-block"> 最惊艳的当属小姐床了。床围十二幅螺钿镶嵌画描绘着《牡丹亭》游园惊梦。手指轻触杜丽娘裙裾时,螺钿碎片突然折射出彩虹,惊觉这些贝壳内壁竟暗含七种天然色泽。古人用月光研磨螺钿的智慧,让机械时代的精密仪器都黯然失色。</p> <p class="ql-block"> 在往前是宏源泰染坊。</p> <p class="ql-block"> 院内种有染色的蓝草。</p> <p class="ql-block"> 蓝草的根叫板蓝根。</p> <p class="ql-block"> 染坊里还有体验房。制作的第一步是刻板,师傅把棉布铺在印花台上,覆盖上模版,用滚筒上浆。用板蓝根制成染布的汁液后,布要放入染缸中浸泡10分钟,晾干、浸泡,反复7、8次后再晾干,时间的晕染在布上留下痕迹。上过浆的布有一些硬,洗几次会更软一些。</p> <p class="ql-block"> 从东栅出来坐免费班车前往西栅。</p> <p class="ql-block"> 沿着木质栈道步行5分钟左右即看到乌镇大剧院。蓝天白云,绿树碧水,衬得大剧院时尚潮流起来。设计师姚仁喜是台湾人,伯克利加州分校毕业,信佛。他为大剧院设计了并蒂莲的造型,江南冰裂窗棂的外观,水中倒影与大剧院一虚一实,有“水中月”之感。</p> <p class="ql-block"> 隔着湖对面就是木心美术馆了。2011年木心逝世,生前陈丹青为其筹建此馆。简洁大气的美术馆静静地矗立在元宝湖的水面上,仿若时间尽头处的一道风景。从桥望向大剧院,一方一圆,一深一浅,塘水过度,错落相叠,这是空间的艺术,江南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 美术馆设计师是木心好友贝律铭的弟子林兵。美术馆狭长而简洁,临水而立,颜色清雅,现代节制。馆内有绘画馆、文学馆、狱中手稿馆、图书馆。木心文革期间入狱,后游历纽约,06年归来隐居。他一生致力于融汇东西方文化与美学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 木心形容其为“风啊,水啊,一顶桥”。桥上铺着方格垫,与美术馆形成几何的对撞。木心最爱的灰色是美术馆内部装饰的主色调。</p> <p class="ql-block"> 置身木心美术馆,我们仿佛与先生共处同一个空间,呼吸、思想、心跳都处于统一节奏。</p> <p class="ql-block"> 木心美术馆共设立五个展厅,分门别类地陈列着木心先生的画作、画具、书法、文学作品以及狱中手稿等。</p> <p class="ql-block"> 展厅。</p> <p class="ql-block"> 美术馆还包括阶梯式图书馆(今天没开放)、咖啡厅、影像厅以及艺术品衍生商店等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除了画作和手稿,美术馆墙面上的各种短句也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早晨走進畫室 / 畫兒們齊聲高叫 / 先生畫得真好 ”</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有许多隐形的读者 / 我们是永远见书不见面的 ”</p><p class="ql-block">“ 你不是省油的灯 / 我也不是省灯的油 ”</p><p class="ql-block">“ 别写我 / 你们写不好的 ”</p><p class="ql-block">“ 我曾是一只做牛做马的闲云野鹤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地下一层的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 咖啡厅的玻璃幕墙外,是一片细密的水帘,阳光下闪烁如珍珠,形似流动的、透明的珠帘,并伴有“哗哗”水声,与木心美术馆外观的几何线条相得益彰,颇可赏玩。</p> <p class="ql-block"> 木心先生留给当代中国文化界最重要的遗产,不是艺术的,也不是文学的,而是为人的那种格调、坚守乃至难言的深痛。</p> <p class="ql-block"> 从美术馆出来,左手边是进入西栅的小门。左行百步,右手边就是草木本色染坊。</p> <p class="ql-block"> 染坊前面店铺,后面作坊和晒场。晒场比东栅的大,高杆挂染布。换布时将新布一端系于旧布一端,拉扯旧布,就能将新布拉过木杆。蓝印花比彩布好看,花纹很漂亮,风吹动蓝布,布与木架交织,身穿汉服的小姐们在布中穿梭,平添几分摇曳,画面有了动感。</p> <p class="ql-block"> 染坊出来不远就是婚俗馆。</p> <p class="ql-block"> 囍庆堂是一个专门展示江南民间婚姻嫁娶和喜庆礼仪的地方,被誉为婚俗博物馆。这里不仅展示了传统的婚嫁习俗,还还原了旧时大户人家的庭院、厅堂和婚房布置,从里到外一片红色,喜气洋洋,让人忍不住想进去沾沾喜气。</p> <p class="ql-block"> 囍庆堂由上下两层四个古厅堂组成,内设前堂、婚礼堂、议事堂、轿厅、后堂、三尊堂、彩楼、洞房、后花园等,展示了旧时婚礼习俗的嫁妆、摆设、道具、服饰、珠冠、披挂、喜船、囍贴、吹打班子等。</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乌镇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酱鸭是用每天游够8小时的草鸭做的,肉质一定不错的吧。</p> <p class="ql-block"> 诱人的羊肉汤。这就是木心先生喜欢的西栅羊肉汤吗……</p> <p class="ql-block"> 走至西栅大街昭明书院。一进大门即有木质影壁,内设萧统像。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撰整理了我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昭明文选》。绕过影壁,进入内院,抬头看到明朝万历年间的牌坊石“六朝遗胜”,下书“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沈尚书是昭明太子的老师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军人物,《宋史》就出自他手。</p> <p class="ql-block"> 过小桥,七拐八拐进入叙昌酱园。一入门便被大片的酱缸和斗笠震了一下。酱缸口被白布蒙住,用绳子扎起来,上面用斗笠挡雨,但可以透气。缸中既有酱油,又有豆瓣酱。</p> <p class="ql-block"> 从酱园出,步行2分钟至亦昌冶坊,院内有那口天下第一锅。锅后有铸铁的石模具,将生铁倒入夹层中,煅烧后就成锅了。石柱、石地板、石模具,都是冶铁坊的“职业”特色。</p> <p class="ql-block"> 此时,夕阳斜照,为古镇的小河与旧居抹上一层金色的颜色。站在桥上左右相望,入眼是一幅标准的江南水乡画卷,临河的餐厅将窗打开,挂上几盆小花,多了几分生机,与湛蓝的天空相映,让满目的绿多了几分跳跃。</p> <p class="ql-block"> 去过乌镇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细节,偌大的一座古镇,是没有集市的,也没有特别大的开阔地,可以容纳集市的存在。那么,在河道多于巷道的乌镇,人们是怎么做买卖的呢?答案,在乌镇西栅的水上集市可以找到。</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水上集市,是个早市,在久远的年代,这座千年古镇并没有发达的路上交通,人们出行,以及生意往来,都通过水路,也因此,交易的场所,也大都是围绕水道进行,要么在码头、船埠头,要么在桥头,要么在固定的开阔水域形成一个集市,而西栅的水上集市,历史上,就是古镇最大的水上交易市场之一,大到做大宗货物贸易,小到小镇居民买个菜,都是在这里进行。</p> <p class="ql-block"> 随着公路交通日渐发达,乌镇如今保留下来的水上集市,便只有西栅景区内这一处了。每天早上开市,开市的时间,与乌镇早茶客同步,而集市的交易对象,也从传统的小镇商家、居民,变成了游客,交易的商品,从之前的鱼、虾、蟹等水产品,各类新鲜的时令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到如今以适合游客需求的蓝印花布、梅干菜、小鱼干等土特产与新鲜水果为主,不过船舱里货物的那一份新鲜感、丰富感,以及小木船与船夫的那种乡土的淳朴气息依旧,能够让你感受到古镇骨子里的那种传承。</p> <p class="ql-block"> 到晚上,这里会变身成一座灯火辉煌的水上戏台,成为看“社戏”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美,是晨雾中的桨声汨汨,是夜色里的灯火阑珊,是石板路上沉淀的千年时光,也是新旧文化交织的鲜活生命力。这里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也有“一夜鱼龙舞”的热闹,无论追寻诗意、历史,还是慢生活,乌镇都能让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告别乌镇。</p><p class="ql-block"> 静谧的枕水人家这一固有意指突然变成了乌镇的刻板印象,由互联网大会、乌镇大剧院、木心美术馆等现代文化的凝聚构成的“新乌镇”成为此行的亮点。百年前的手工作坊与近十年的国际审美建筑相呼应,以江南水乡为底色,绘出融合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游览桐乡的濮院时尚古镇。看介绍这是2023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可以说是嘉兴,乃至整个江南“资历尚浅”,”最年轻”的古镇。但是它也借鉴了“前辈们”的特点,尤其是名字里带有“时尚”二字,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里,依旧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 这次桐乡带给我新的惊喜就是濮院时尚古镇了。它和乌镇是同一个总设计师,历经9年的开发与打造,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的不同,面积比乌镇大三倍。</p> <p class="ql-block"> 从游客中心进入,看见的就是碧绿的河水和停靠在码头边的乌篷船,这让我瞬间想起了,乌镇不就也是这样的布局么!放眼望去,景区内的至高建筑福善塔赫然在河对岸。</p> <p class="ql-block"> 很好奇为什么古镇前面有时尚两字?濮院的总设计师陈向宏说:“濮院是一个新概念和新定位的水乡古镇。如果把乌镇和濮院都比作一个人,那么他们可能外表长得有点像,但乌镇的性格比较沉稳,濮院则更加年轻、更加潮流”。我想这就是它叫时尚古镇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北廊桥进入古镇深处。</p> <p class="ql-block"> 来到北更楼里,这边可以学习当地方言,了解当地居民的姓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打更茶楼小息,坐在里面,吃着甜酒酿棒冰,感觉回到小辰光的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 濮院镇是一座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而濮院时尚古镇遵循了“历史街区再利用”的开发理念,对整个古镇的民居、街道、河流、桥梁等进行了系统性规划,保护修复了大量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濮院里的民宿都很有情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不多见的四眼井,井口覆盖着石板,仅留四个圆形的取水口,因此得名“四眼井”。这口井不仅造型独特,而且雕花工艺精湛,梅兰竹菊的图案凹凸有致,展现了江南工匠的独特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 古镇以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质朴大气,悠长的巷弄纵横交错、首尾相连,宛若棋盘,有曲径通幽之意。古镇内水网密布,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临河筑阁”的水乡风貌,展现了温婉自然的江南韵味。</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的复古咖啡酒馆,仿佛让人穿越回了美国的老电影时代。酒吧内部装修充满了美式复古风情,木质装饰、白色砖墙、老榆木吧台、复古台灯和藤编座椅,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 院区里有一家当代帽饰馆,以“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设计融合”为核心,提供沉浸式帽饰文化体验。主理人会指导游客根据个人风格、喜好,给你个性化定制,打造独一无二的时尚单品。</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濮院是商业文化重镇,濮商会馆就是从建筑到内容的历史再现。</p> <p class="ql-block"> 濮商会馆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秀水、桐乡两县组合成立,隶属桐乡商会领导。</p> <p class="ql-block"> 它起源于濮氏家族,因濮氏后裔在濮院因地制宜发展农桑和丝绸业而闻名。通过改进织造技术,濮绸产业发展迅速,为商会成立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馆内藏品丰富,展示了濮商昔日的辉煌,包括地下银库,可惜银库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 瓦舍说书,坐下来听一听桐乡本地方言的说书,曲目是《庵堂相会》。</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建造的梅泾剧场。</p> <p class="ql-block"> 剧场建筑带有典雅的民国风格,让人产生时空穿越感,尤其适合怀旧的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濮院的石板路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陆并行任我行,河街相邻情更浓。</span>感受历史的呼吸与心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濮院的建设有一部分是对老建筑的修缮,还有一部分是从历史文化上对濮院的还原。古镇始于南宋,兴于明清,所以有福善寺、淑芳禅院这样南宋时期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 寺里有两棵百年银杏,其中一棵已经有800年了,秋天来一定美翻了!</p> <p class="ql-block"> 庭院的柱子是从北非进口的实木,原始又结实,承载着设计者满满的诚意。</p> <p class="ql-block"> 古镇内有一家汉服体验馆,据说包含妆造是300多一套,款式丰富,任你挑选,是不少年轻女孩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 碰巧看到在拍电视剧的剧组在忙活。</p> <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准备登福善塔看日落和夜景。</p> <p class="ql-block"> 到了九楼塔顶,举目望去,暮色在天际划出一道光线,半轮残阳如凝血琥珀悬于地平线,将云絮染成灼烧的绸缎,美得令人心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 从塔上下来,只见 “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月光、灯光倒映在水面,似点点星火点燃了微波粼粼的河面,恰是天上人间千里共婵娟!</p> <p class="ql-block"> 濮院古镇的夜色温柔而神秘。既有繁华的市井烟火,又有水乡的静谧安详。</p> <p class="ql-block"> 据说濮院的第二期,更加时尚,会有更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流光溢彩的霓虹灯,车水马龙的街道,有年轻人喜爱的灯红酒绿,也有向往的田园牧歌。</p><p class="ql-block"> 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感受历史的街巷古居与新潮的文化活动在这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从濮院出来已是晚上八点多了,叫了网约车去公园路98号“杭嘉湖咬强羊肉面馆”吃羊肉面。面非常好吃,有些甜口,羊肉酥烂,面很有嚼头,肉好大一块,来不及拍照就吃完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家店果然名不虚传。(</span>网上搜了一张这家店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安排了看湖、看展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去了凤凰湖。许多城市因湖而兴,因湖而美,甚至因湖而得名。桐乡的凤凰湖正是这样一处胜景,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生态福祉。</p> <p class="ql-block"> 凤凰湖,这个人工开凿的大湖,不仅是桐乡市重要的备用饮用水源,更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湖水经过精心净化处理,清澈见底,水里的小鱼儿们成群结队,在阳光下斑斓的舞动着,游来游去,为湖边增添了不少乐趣。</p> <p class="ql-block"> 凤凰湖水碧蓝如玉,草地青青如茵,绿树丛丛环绕,它不仅被誉为浙江省十大最具特色的湿地之一,更荣膺世界友好公园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在清晨霞光或夜晚的华灯下,人们漫步凤凰湖畔,习拳、起舞、散步、放歌……而这清澈的湖水,正是桐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吧。</p> <p class="ql-block"> 从凤凰湖北门出来,走十几分钟就到了桐乡市植物园北区的博物馆区。这里有三个馆组成,分别是桐乡市博物馆、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徐肖冰侯波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参观第一个展厅——徐肖冰侯波纪念馆。纪念馆原名侯波徐肖冰摄影艺术馆,1991年,两位老人将一生创作的2700多件电影、摄影作品捐献给家乡,到2013年其子女又捐献了7000多件摄影、图书、资料等。20<span style="font-size:18px;">13年12月新馆在桐乡市植物园北区环园路建成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 步入大堂时,首先被盘旋上升的巨型胶片装置震撼——数百米长的金属镂空胶片以DNA双螺旋结构盘旋至穹顶,每一格胶片内嵌着徐肖冰《延安与八路军》的战场纪实、侯波拍摄的《开国大典》彩色原片等数字化投影,当光影透过螺旋间隙在地面流动时,仿佛时空隧道将参观者带回历史现场。</p> <p class="ql-block"> 在进口大堂中间竖立着徐肖冰和侯波的铜像雕塑。</p><p class="ql-block"> 徐肖冰和侯波是我国著名的摄影家伉俪,从延安时期到五六十年代,他们用手中的摄影机和照相机记录下了大量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的纪录片和照片,其中不乏《论持久战》、《解放全中国》、《开国大典》、《畅游长江》等不朽名作。</p>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纪念侯波诞辰一百周年的“光影共存”的摄影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 侯波本名阎千金,14岁就投身革命事业,在延安接受了7年教育后,成长为一名专业摄影师。新中国成立后,侯波被调到中南海工作,主要负责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拍照。</p><p class="ql-block"> 这位用快门定格历史的女摄影师,在政治与艺术的钢丝上行走12年,拍摄领袖最自然的神态,当调令突至,她带着刻满国家历史记忆的胶片,走出了改变命运的红墙。</p> <p class="ql-block"> 下图“开国大典”是侯波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60年在海南为周恩来和邓颖超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侯波在为刘少奇讲解照相机拍摄功能,照片由王光美拍的。</p> <p class="ql-block"> 1955年开国授衔,开国元帅和大将军衔授勋仪式。</p> <p class="ql-block"> 参观第二部分:伟大的历史记录——徐肖冰新闻记录历史电影成就展。</p> <p class="ql-block"> 徐肖冰是嘉兴人,1937年参军。在八年抗战期间,曾经为领袖人物们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并先后参与了《延安与八路军》、《抗美援朝》、《开国大典》等多部重要纪录电影的摄影或编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 徐肖冰获奖纪念证书和奖牌。</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凝固瞬间成就永恒——徐肖冰·侯波生平展。</p> <p class="ql-block"> 1941年,延安的窑洞里,两颗年轻的心在战火中相逢。他们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海誓山盟,只有一台相机,一段胶片,便携手走过了七十年的风风雨雨,相互扶持着走进了新时代。下图是徐肖冰和侯波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从徐肖冰侯波纪念馆出来去了旁边的桐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对桐乡来说最能体现其精髓的莫过于世代流传的凤栖梧桐的故事。相传,五代时“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凤凰曾来此栖息。凤凰驾祥云而来,百鸟朝贺这等浪漫唯美之场景,我辈已无福消受,但在梧桐树之乡,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凤栖梧桐的流风遗韵。</p> <p class="ql-block"> 凤栖梧桐,彰显了桐乡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在文化上,她融合了百越文化和中原文化,也是吴越文化的交接处。说到底,桐乡是一座资深的移民城市,资深到忘了自己的祖先从哪里来,但却把这些外来的文化与本土文化牢牢地扎根于此,不分彼此,血脉相连。</p> <p class="ql-block"> 凤栖梧桐,同样体现了桐乡的宜居特色。桐乡是一座沿海城市,却不见海;是长江流域上的一座城,也不见长江;是太湖流域的城市,同样也不见太湖。但这三者给桐乡带来的却是温暖湿润、没有大风浪的宜居特性,吸引着外来移民的安居。</p> <p class="ql-block"> 桐乡的风雅是在不徐不急中营造起来的,融合了稻作文化、蚕桑文化、工业制造和服务文明的勤劳肯干、务实质朴、含蓄内敛的市风。</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藏有不少历史文物,如罗家角遗址的陶器、良渚文化的玉器、春秋战国的原始瓷等,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桐乡博物馆内还有多个固定展览,包括: 《凤栖梧桐—桐乡历史文化陈列》:展示了桐乡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琢玉良渚—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专题展示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精品。《翰墨撷英—馆藏古代书画精品展》:展示了明清至近代的桐乡籍书画名家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参观了钱币博物馆,这是以桐乡籍古钱币收藏家钟旭洲名字命名的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钱币博物馆里收藏了由钟旭洲先生捐赠的5600余件精美藏品。馆内以中国历代钱币为主体,从先秦贝币、布币、刀币、圜钱四大类型,到当今的人民币。为了感谢钟旭洲先生的义举,桐乡市人民政府拨款建造了这座博物馆,于2009年11月12日对外开展。</p> <p class="ql-block"> 今日桐乡,左手历史——运河、古宅、青石巷,南宋遗韵未散;右手未来——羊毛衫织就“温暖宇宙”。这里,织机声与键盘声合鸣,老茶馆与电商仓共存。无需刻意寻访,烟火与革新自在其间流淌。若匆匆一瞥,便懂了:小城生命力,藏在“传统敢新生”的胆魄里。</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一天,你拿着手机,到桐乡走街串巷,总能找得到你所需要的美食,扫码消费,童叟无欺。坐下来,听听当地人的吴侬软语,忽然发现也能听懂一些,原来传说中的桐乡话也不是那么小众和难以理解。</p><p class="ql-block"> 凤凰来栖,你还不来?凤栖梧桐的流风遗韵,只有来过才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