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饥饿:人性之镜与历史的伤痕 </p><p class="ql-block">《饥饿的乡村》以极具冲击力的笔触,将读者拉入一个被饥饿笼罩的村庄。这里的天灾人祸交织,土地龟裂、粮食枯竭,村民们在生存的极限边缘挣扎。饥饿不仅是生理的匮乏,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人性最深处的善与恶。书中主人公王良,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知识分子,在李家沟的所见所感,揭示了一个被饥饿撕裂的社会图景:有人因饥饿沦为暴戾的施害者,如薛永革、二爷之流,以权力之名行剥削之实;也有人如李秀秀、秋眉嫂,即便在绝境中仍坚守良善,用微弱的火种点亮希望。 </p><p class="ql-block">这种对比让人联想到历史中真实的饥荒记忆。冯积岐在散文中回忆祖父舔碗的细节,以及母亲为借面下跪的屈辱,正是饥饿时代人性尊严被践踏的缩影。而《饥饿的乡村》则以文学化的叙事,将这种集体创伤升华为对人性本质的叩问:当生存成为唯一目标时,道德是否还有立足之地?答案或许是悲观的,但书中那些在黑暗中仍能“用血脉中的不屈拯救生命”的角色,恰恰证明了人性之光的不可磨灭。 </p> <p class="ql-block">二、土地:苦难的承载者与希望的隐喻 </p><p class="ql-block">在《饥饿的乡村》中,土地既是苦难的根源,也是救赎的象征。干裂的黄土地吞噬了无数生命,但它也被赋予了一种近乎神性的期待——秋眉嫂口中“仙女山的乳汁终将流淌”,李江玉讲述的李广后裔的勇气,无不寄托着村民对土地的信仰。这种信仰与关中农民对粮食的珍视如出一辙:冯积岐的祖父从民国饥荒中幸存,一生将粮食视为生命,甚至锁住家中余粮以保生存。土地与粮食的联结,构成了中国农民最原始的生存哲学。 </p><p class="ql-block">然而,土地的馈赠从未轻易降临。书中反复出现的“尘暴区”“水土流失”等意象,暗合了地缘政治学者布朗在《饥饿的地球村》中的警告:人类对土地的过度索取正导致生态崩溃,全球谷物库存锐减、水资源枯竭,饥饿的阴影从未真正远离。小说中的李家沟,恰是这种危机的微观缩影。当王良目睹村民为一口搅团放弃尊严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整个农业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 </p> <p class="ql-block">三、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饥饿书写的当代意义 </p><p class="ql-block">《饥饿的乡村》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历史复现,而是通过饥饿主题串联起过去与当下的对话。老一辈人对食物的囤积癖、年轻一代对浪费的无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代际差异揭示了饥饿记忆的断裂:当物质丰裕成为常态,苦难的集体记忆正在被遗忘。 </p><p class="ql-block">但小说并未沉溺于怀旧,而是以冷峻的笔调警示现实。书中权力者对粮食的垄断(如二爷以生产队长身份克扣口粮),与今日全球粮食分配不公的现状遥相呼应。当美国将谷物转化为乙醇燃料,当中国依赖进口大豆维持畜牧业,饥饿的危机早已从个体生存问题演变为地缘政治的博弈。《饥饿的乡村》通过一个村庄的命运,叩问着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实现公平与可持续? </p> <p class="ql-block">四、文学的力量:乡土叙事的精神返乡 </p><p class="ql-block">作为一部乡土小说,《饥饿的乡村》的叙事风格与潦寒的《故乡在纸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皆以村庄为容器,承载历史、人性与文化的多重维度。潦寒笔下“熏黑的厨房与老风箱”“走丢的碗与蒸发的人”,以白描手法还原乡村的粗粝质感;而《饥饿的乡村》则通过魔幻与现实交织的笔法(如仙女山传说),赋予土地以神话色彩,形成强烈的精神张力。 </p><p class="ql-block">南帆在《村庄笔记》中提出,乡村书写的价值在于“他者视角”的观察与反思。王良作为外来者,既是苦难的见证者,也是变革的推动者。他的迷茫与觉醒,象征着知识分子对乡土中国的再认识:唯有深入土地的肌理,才能理解农民的坚韧与智慧。这种视角与冯积岐“我依然是农民”的身份认同不谋而合——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土地始终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p> <p class="ql-block">五、结语:在饥饿的废墟上种植希望 </p><p class="ql-block">合上《饥饿的乡村》,耳边仿佛回响着书中那句预言:“这片饥饿的土地一定会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这不仅是文学的浪漫,更是历史的必然。从关中农民舔碗的辛酸,到今日“光盘行动”的倡导;从李家沟的尘暴,到全球气候危机的警钟,饥饿始终是人类文明的试金石。 </p><p class="ql-block">这部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苦难,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近乎悲壮的希望:在饥饿的废墟上,人性的光辉从未熄灭,土地的信仰终将重生。正如作者所言:“磨难是淬炼希望的田野。”当我们以文学之眼凝视饥饿,实则是为了在历史的伤痕中,寻找照亮未来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文/凤凰涅槃</p><p class="ql-block">图/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