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盘屯,地处风景秀丽的盘阳河畔,依山傍水,极具古典田园风光色彩,是巴马著名的长寿之乡。</p><p class="ql-block">巴盘屯以其众多的百岁老人闻名,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比例高达33.3人,远超联合国标准,因而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p> <p class="ql-block">走进巴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着“福寿山记”的石碑,上面的文字详细记录了长寿之乡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位于巴马长寿村东南边的两座山峰上可以看到两个红色的大字。其中左边山上雕刻的是繁体的“寿”字。</p> <p class="ql-block">而右边山上则镌刻的是 “福”与“寿的合并字,被称之为“福”中有“寿”,充分展现了巴马长寿之乡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仁寿源,是清光绪帝钦命广西提督学院赠送“惟仁者寿”寿匾给寿民邓诚才老人的故居,是巴马长寿文化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景区集巴马长寿文化、养生文化、孝道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景区的(壮族补粮敬老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源于壮族尊老敬老传统,是壮族孝老、尊老、敬老文化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四年,朝廷给邓诚才老人颁发的聖旨。</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镌刻着“惟仁者寿”五个蓝色大字,仿佛在告诉世人,只有心怀仁爱的人才能真正享有长寿。这不仅是对巴马长寿文化的总结,更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邓城才老人的故居,山庄占地约十亩。</p> <p class="ql-block">故居为三进院落,保存完好,正厅中悬挂着光绪皇帝御赐的“惟仁者寿”牌匾,充分展示了邓城才老人的生活环境和长寿文化。</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邓城才(1802~1928),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敢烟屯人,享年126岁,被誉为“丰功伟绩”,光绪帝亲笔题写“惟仁者寿”的寿匾以表彰其仁德与长寿。</p><p class="ql-block">邓城才的事迹不仅为巴马长寿文化提供了历史依据,也为后人树立了仁者长寿的典范,成为当地旅游和养生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故居中展示的精美瑶族服饰</p> <p class="ql-block">厚重结实的“朝天柜”</p> <p class="ql-block">小桥横跨于绿水之上,两侧长满青苔与绿植,呈现出一幅幽静别致的自然画面。</p> <p class="ql-block">在美丽的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宁静的小池塘倒映着周围的建筑与树木,古色古香的凉亭高挂着红色灯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讲述着长寿文化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氛围。</p> <p class="ql-block">晚间的篝火晚会,由当地少数民族表演了精彩的民族歌舞和民俗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