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

恒山

<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DC.),又名叶牡丹、牡丹菜、海甘蓝等,是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属(Brassica)野甘蓝(Brassica oleracea)的一个园艺变种,属二年生草本植物。羽衣甘蓝主根不发达,须根较多。茎直立,肉质,有分枝或无分枝。叶皱缩,呈白黄、黄绿、粉红或红紫等色,有长叶柄。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果实为角果、扁圆柱状,表面光滑无毛。种子圆球形,黄褐至黑褐色。花期4月3。</p> <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原产于地中海至欧洲北海沿岸,英国、德国、美国和荷兰广泛种植。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荷兰、日本等地引种栽培。羽衣甘蓝性喜冷凉气候,具有极强的耐寒性,能够忍耐多次短时间霜冻。对栽植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以疏松、肥沃、保水、保肥、透气的沙壤、壤土及轻黏土为宜。</p> <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叶形态丰富多彩,叶片颜色鲜艳多样,抗逆性强,可以用作花坛、花境、盆花和切花等。其叶片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有益健康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羽衣甘蓝凭借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的健康属性,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从曾经的几元一公斤涨到30元一公斤。</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叶牡丹、牡丹菜、海甘蓝。</p> <p class="ql-block">植物学史</p><p class="ql-block">起源演化</p><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被认为是最接近野生甘蓝的变种,关于甘蓝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甘蓝起源于地中海及小亚西亚附近区域,这是最普遍的看法,也有学者认为甘蓝起源于大西洋沿岸并被引入地中海地区。</p> <p class="ql-block">栽培历史</p><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最早的驯化记录出现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将野生甘蓝驯化成不分枝羽衣甘蓝,并将其应用于饲草领域。公元前4世纪,希腊出现了平叶和卷叶品种,罗马人称其为“Sabellian kale”,这类羽衣甘蓝是现代羽衣甘蓝的祖先。13世纪左右,德国人将不分枝羽衣甘蓝驯化成高茎羽衣甘蓝、分枝细茎羽衣甘蓝和髓状茎羽衣甘蓝。“结球甘蓝”,“抱子甘蓝”和“皱叶甘蓝”是由不分枝羽衣甘蓝驯化而来;“青花菜”和“木立花椰菜”是由分枝细茎的羽衣甘蓝驯化而来;“球茎甘蓝”由髓状茎的羽衣甘蓝驯化而来。13世纪,甘蓝开始作为食物出现在西欧,14 世纪的英国人将甘蓝分为“hard-heading cabbage” 和“losse-leaf kale”。人们从皱叶甘蓝里选出了叶片鲜艳多彩的品种用于观赏,随后驯化出了现在的观赏羽衣甘蓝。</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地区的多年生羽衣甘蓝perennial kale也称为thousand-head kale,这种羽衣甘蓝极有可能是最古老的野生甘蓝的一种。葡萄牙的另外一种羽衣甘蓝Galega kale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这种羽衣甘蓝最早种植于古代的伊比利亚半岛,之后在古罗马出现两种羽衣甘蓝即平叶羽衣甘蓝smooth kale和皱叶羽衣甘蓝curled kale。这类羽衣甘蓝于中世纪种植于葡萄牙,1612年引种到法国,1821年引种到英国,1850年引入美国,1947年引入亚洲。</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高20-40cm。</p><p class="ql-block">根和茎</p><p class="ql-block">主根不发达,须根较多。茎直立,肉质,较粗壮,有分枝或无分枝。</p><p class="ql-block">叶</p><p class="ql-block">叶片较厚,皱缩,呈白黄、黄绿、粉红或红紫等色,有长叶柄,约占全叶长度的1/3,无蜡粉,圆形,边缘呈羽状分裂,裂片互相覆盖,形似皱折,有的向外卷曲。</p><p class="ql-block">花</p><p class="ql-block">伞房状总状花序,高可达120cm,着生茎顶。花朵鲜黄至淡黄色,色泽浓郁,呈十字形开展,较大,花瓣长达3cm,花瓣4枚。</p><p class="ql-block">果实与种子</p><p class="ql-block">果实为角果、扁圆柱状,表面光滑,无毛。种子圆球形,黄褐至黑褐色。</p> <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原产于地中海至欧洲北海沿岸,英国、德国、美国和荷兰广泛种植。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荷兰、日本等地引种栽培,在大部分地区已得到普遍应用。</p> <p class="ql-block">生长环境</p><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常栽培在城市公园,用作花坛、花境、盆花。</p> <p class="ql-block">生长习性</p><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生长温度为5-20°C,高耐寒,能忍受短时零下10-15°C的低温,种子在3-5°C下可缓慢发芽,高于15°C发芽较快,在20-25°C时萌发最快。羽衣甘蓝喜肥水, 对水需求量较大,但不耐涝,需做好排水设施。在土壤相对湿度为75%-80%,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时最适宜生长。耐贫瘠,适应性较强,以疏松、肥沃、保水、保肥、透气的沙壤、壤土及轻黏土为宜。花期3-4月,从授粉到种子成熟,需要35天左右。</p> <p class="ql-block">观赏类型</p><p class="ql-block">常见的观赏型羽衣甘蓝品系主要有圆叶系(叶为圆形或微皱形,叶缘圆形或波浪状,耐寒力强)、皱叶系(叶缘有细小的皱折,耐寒力比圆叶系稍差)、珊瑚状裂叶系(新形态的叶牡丹,叶面较宽大,叶缘有深裂的缺刻,形状似珊瑚分支,耐寒力极强,但变色较慢)、孔雀羽状裂叶系(叶缘缺刻比珊瑚状更细小,形似孔雀羽毛,耐寒性极强)等品种。</p> <p class="ql-block">圆叶系 </p><p class="ql-block">白罗裙 </p><p class="ql-block">高生;心叶乳白色;外叶边缘微皱波浪状;株型齐整,株高约40cm;耐寒性极强,生长势强,抗病性高</p> <p class="ql-block">圆叶系 </p><p class="ql-block">红罗裙 </p><p class="ql-block">高生;心叶紫红;外叶叶基与叶脉红色,边缘绿色微皱波浪状;叶型紧凑,株高约40cm;极耐寒,长势强,抗病性高</p> <p class="ql-block">皱叶系 </p><p class="ql-block">东方绿嫩 </p><p class="ql-block">外叶深绿色,无蜡粉;叶边缘卷曲皱褶;该品种品质好,耐肥,耐热,耐寒,抽薹晚,生长势强</p> <p class="ql-block">孔雀羽状裂叶系 </p><p class="ql-block">红孔雀 </p><p class="ql-block">心叶红色;外叶紫红色,细锯齿叶,缺刻较深;耐寒性强,适合在冷凉地区栽培</p> <p class="ql-block">珊瑚状裂叶系 </p><p class="ql-block">红珊瑚 </p><p class="ql-block">心叶紫红色;外叶叶脉红色,边缘绿色,呈锯齿状;耐寒性强,适合在冷凉地区栽培</p> <p class="ql-block">主要价值</p><p class="ql-block">观赏价值</p><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叶形态多变,丰富多彩,叶片颜色鲜艳多样, 整个植株形如牡丹,被形象的称为“叶牡丹”,不仅可以用作花坛、花境、盆花, 还可以制作切花和插花,为装饰新宠。此外,羽衣甘蓝适应性、抗逆性强,可作为秋冬季节主要布景材料,用于道路两侧、分车带花坛等处,局部土壤改良后直接栽植,在寒冷的秋冬季为露地景观增色许多。</p> <p class="ql-block">食用价值</p><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钙、铁、钾含量很高。中心展开的羽状嫩叶为食用部分,可炒食、凉拌、腌制、做汤等,也与其它蔬菜可拼成各种图案的“沙拉”。羽衣甘蓝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为甘蓝类蔬菜之首,有“抗癌蔬菜”的美称。 羽衣甘蓝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含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与黄酮,能有效促进肠胃健康,缓解结肠炎引起的肠胃不适。</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8日消息,羽衣甘蓝粉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明它们具有什么特殊的减肥功能。网传靠羽衣甘蓝粉快速减肥成功,往往是因为这些减肥者将羽衣甘蓝粉直接当成代餐,整体热量摄入减少,而非羽衣甘蓝粉或可可粉本身的特殊功效。</p><p class="ql-block">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纤体”等产品宣传语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更多只是商家利用某些营养物质来偷换概念。王思露告诉记者,羽衣甘蓝遇水加工、经过切配等方式处理后,必然会损失一部分(营养),尤其是将羽衣甘蓝切碎和搅拌,“在榨汁过程中,(羽衣甘蓝)果蔬中的膳食纤维几乎全部被丢弃。相比而言,更靠谱的食用方式是选择新鲜的羽衣甘蓝,用煮、炖以及焯水后凉拌等低温烹调方式,减少营养素流失,更大概率摄入营养物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