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西南那人的现代诗歌《那人》

尘埃

<p class="ql-block">作者:李开</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尘埃</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177432</p><p class="ql-block">插图:来自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附原玉:《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西南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在一月冷雨夜</p><p class="ql-block">走路带风的人</p><p class="ql-block">那个,天黑也不愿</p><p class="ql-block">摘下墨镜的人</p><p class="ql-block">那个,痴恋一剪梅</p><p class="ql-block">失去一片森林的人</p><p class="ql-block">如今,紧攥着</p><p class="ql-block">裤兜仅剩的硬币</p><p class="ql-block">倔犟的衣领不再挺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迎着肆虐风雪</p><p class="ql-block">眉骨为刀</p><p class="ql-block">执拗,笑化冰川</p><p class="ql-block">扯掉世俗虚伪</p><p class="ql-block">那些,信誓旦旦的诺言</p><p class="ql-block">最终都是</p><p class="ql-block">刺破心脏的锋芒</p><p class="ql-block">成为遮挡羞耻的彩旗</p><p class="ql-block">那个,用酒杯摔碎</p><p class="ql-block">冷月的人</p><p class="ql-block">他要在,钢筋水泥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找到缺口</p><p class="ql-block">把死在年尾的爱情埋葬</p><p class="ql-block">看轻千夫眼光</p><p class="ql-block">决然北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必担心</p><p class="ql-block">那人,只活在</p><p class="ql-block">自已的平行世界里</p><p class="ql-block">他是谁</p><p class="ql-block">要去哪儿并无关紧要</p><p class="ql-block">他是,向死而生</p><p class="ql-block">要把昨天杀死的人</p><p class="ql-block">风衣里只有愤懑</p><p class="ql-block">还活着的人,受够了</p><p class="ql-block">南方梅雨嘲弄的人</p><p class="ql-block">他是,要在今夜的风暴里</p><p class="ql-block">走路去北方的人</p> <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现代诗歌的特征之一——开放性: 现代诗歌具有多义性和开放性,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是正常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赏析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理解。</p><p class="ql-block">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在爱情和现实的夹击下,从失落走向觉醒,最终决然北上追寻新生的故事。它通过精妙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构建了丰富的张力,展现了深刻的主题立意,并抒发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p><p class="ql-block">一、主题立意与张力的构建:</p><p class="ql-block">诗歌的核心主题是:在爱情幻灭与现实压迫下,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重建,以及对自由和尊严的执着坚守。 这一主题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张力,即个人情感与外部现实的冲突。</p><p class="ql-block">爱情幻灭与现实压迫的张力:“痴恋一剪梅,失去一片森林”与“紧攥着裤兜仅剩的硬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爱情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构成了诗歌的基本张力,推动着主人公的行动和心理变化。诗人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这种张力具象化,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主人公的失落与痛苦。</p><p class="ql-block">自我追寻与未知的张力: “决然北上”象征着对未知未来的探索和对新生的渴望,但北方也意味着风险和挑战。这种对未知的渴望与恐惧交织,构成了另一层张力。 “北方”在这里是象征,代表着希望与自由,而“风暴”则象征着途中的艰难险阻。这种张力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展现了他勇于打破现状、追求自我的决心。</p><p class="ql-block">二、情感的表达与张力的体现:</p><p class="ql-block">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复杂而深沉的,充满了失落、痛苦、愤怒、决绝、坚韧和希望等多种情绪的交织。这些情感通过诗歌的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失落到决绝:从“信誓旦旦的诺言,最终都是刺破心脏的锋芒”的痛苦,到“扯掉世俗虚伪”的愤怒,再到“眉骨为刀,执拗,笑化冰川”的决绝,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这种情感的转变,正是诗歌张力的体现。诗人运用比喻和夸张,将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愤怒形象化,极具冲击力。</p><p class="ql-block">坚韧与希望: “迎着肆虐风雪”和“决然北上”展现了主人公的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前行的精神,是诗歌张力的另一种体现。诗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环境描写与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紧密结合,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三、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对张力、主题和情感的表达:</p><p class="ql-block">诗歌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在构建张力、表达主题和抒发情感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对比与衬托:通过对比南方与北方、爱情与现实、过去与未来,诗歌构建了强烈的张力,突出了主题,也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例如,“南方梅雨”的压抑与“北方风暴”的挑战形成对比,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转变。</p><p class="ql-block">象征与隐喻: “北方”象征着希望和新生,“风暴”象征着挑战,“酒杯摔碎冷月”隐喻着与过去的决裂。这些象征和隐喻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也使主题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有力。</p><p class="ql-block">比喻与拟人: “眉骨为刀,执拗,笑化冰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主人公的坚韧和决心形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信誓旦旦的诺言,最终都是刺破心脏的锋芒”则用比喻将诺言的背叛造成的伤害具象化,极具感染力。</p><p class="ql-block">排比与重复:诗中多次重复“那个”,既起到强调的作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例如,“那个,在一月冷雨夜...那个,天黑也不愿...那个,痴恋一剪梅...”这种重复和排比,加强了情感的表达,也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p><p class="ql-block">四、值得探讨小观点:</p><p class="ql-block">1、全诗没有明显的押韵,虽然现代诗不要求严格的押韵,但适当的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可以考虑在某些段落或句子中加入一些押韵的元素,除了使诗歌更具韵律感。押韵还可以增强诗歌的情感强度,使诗歌更具感染力。相同的韵母重复出现,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强化某种情感的表达,例如,押“ang”、“ong”等开口呼的韵母,可以表达豪迈、奔放的情感;押“i”、“ü”等齐齿呼的韵母,可以表达细腻、柔婉的情感。</p><p class="ql-block">2、“他是,要在今夜的风暴里,走路去北方的人”作为结尾,虽然点明了主题,但在力度上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可以考虑用一个更具画面感、更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或意象来结尾,使诗歌的余韵更加悠长,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比如:结尾也可以这样写</p><p class="ql-block">他是,</p><p class="ql-block">要在今夜的风暴里</p><p class="ql-block">将影子刻进北方的冻土,</p><p class="ql-block">成为一株不问归期的白杨。</p><p class="ql-block">“将影子刻进北方的冻土”用了一个充满力量感的动作,将主人公的身影与北方大地融为一体,象征着其决心已定,不可动摇。“成为一株不问归期的白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象,白杨象征着坚韧、孤独和顽强的生命力,不问归期”则表达了一种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精神。这个结尾画面感强,寓意深刻,更具感染力。当然可以有其他的修改,比如把过去的不好的埋葬,继续走,结尾留白,可以给人无穷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这些有待探讨的问题并不影响诗歌的整体质量,但如果我们能够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推敲,相信这首诗会更加完美,更具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总之,这首诗通过精妙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构建了丰富的张力,展现了深刻的主题立意,并抒发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诗歌中的对比、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其主题更加深刻,情感更加动人。主人公从失落到觉醒,从痛苦到决绝,最终走向坚韧和希望的心路历程,引发读者对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是一次对自我追寻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也是一曲向死而生的壮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