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鼓楼巷小街,我来到了小街不远处的另一端,走到一堵石墙前,上面写着“打枪垻”三个红色的大字。旁边有个石台阶,顺着台阶上去,眼前是一个不大的平坝。上到台阶后的右面也有一堵墙,墙上也有一些壁画,通过画里,我了解了打枪垻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里位于通远门城墙西边不远处,既然是城墙,历代便有驻军,还设有炮台。明末清初,清军入关后,收编大量明军,也沿用了明军旧编制,其中就有“神机营”,就是使用火枪的军队。</p> <p class="ql-block">而这个火枪,在当时的清朝叫“抬抢”,所谓抬抢,是一种很重的枪,需要一个人使用,一个人抬着,其精准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驻防重庆的清朝官兵经常要进行演练射击。为避免枪支走火伤及无辜,于是,便在通远门内右侧西南山顶划出一片地方,这里作为城区的制高点,视野开阔,便成了清军的火枪演练场。当时的重庆老百姓就给它取了个俗名“打枪垻”。</p> <p class="ql-block">(抗金名将秦良玉的简介)</p> <p class="ql-block">这些画框诉说着稍纵即逝的过去,也承载着历史的尘埃。而“打枪垻”的地名却沿用了下来。</p><p class="ql-block">看着眼前的这个平坝,望着周边的景色,建筑旁的大树遮挡了天空,远处可以看到高楼大厦的城市。</p><p class="ql-block">这里仿佛是一个连接古今的地方,即有古老的气息,又透露出现代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