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美篇号:1751699</div><div><br></div> <h5>荥经出口</h5> 四川·天全 从安顺场到石棉县城,上G5京昆高速,一小时后在荥经下高速。<div><br> 荥经,是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都到达的地方。中央红军过泸定桥后,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向天全挺进,红一军团五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为中路,从荥经入天全。途中遇敌机轰炸,毛泽东的警卫员胡长保为保护毛泽东而牺牲,如今胡长保烈士墓就设在荥经县烈士陵园内,还建有胡长保纪念馆。电视剧《彝海结盟》中,红军从冕宁去安顺场渡口途中有胡长保牺牲的镜头,显然是为了艺术表现而设置。</div><div><br> 荥河和经河在此交汇,汇合后为荥经河,我们没有在荥经县城停留,而是顺着荥经河沿308省道向北,快到天全时转G318国道,经龙尾大桥过天全河,便进入天全县城的向阳大道。荥经到天全40公里。<br></div><div><br></div> <h5>天全县(2023年4月经过)</h5> 2023年我和妻走G318国道时来回两次经过天全,并未入城,只是远远地看了两眼,那时正值春天,座落在山青水秀中的天全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div><br> 提起天全就让我想到二郎山,小时候唱的那首《歌唱二郎山》,反映了1950年进藏部队边进军边修路的情况,11万军民战天斗地用了4年时间建成川藏公路,在青藏高原上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14座大山,跨过大渡河、金沙江、怒江等众多江河和8条大断裂带,其难度是世界公路修筑史上前所未有的,在整个修筑过程中,有3000多人牺牲,长眠于这条路上。二郎山就是其中最为险峻的路段之一。</div><div><br></div> <h5>二郎山观景台</h5> 当年红军渡过大渡河,再翻越二郎山进入天全。今天过二郎山已感觉不到它的险恶了,1999年底二郎山隧道通车,川藏公路二郎山段缩短了25公里,天险变通途。可惜这次未从泸定走,绕过了二郎山。<div><br> 龙尾大桥或许就是当年的龙尾峡。红军先遣队于1935年6月6日来到天全城外的沙坝村,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必须尽快拿下天全,可是沙坝村与天全中间隔着天全河。敌军的火力太猛,红军渡河不成,6月7日中午组织交通队绕到下游龙尾峡强渡过河,与突袭城西的红九军团配合才攻下天全。</div><div><br></div> <h5>二郎山隧道</h5> 走上红军进城的道路,思绪正飞扬间,看见四川省天全中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个字醒目地刻在学校大门边。学校正对着的大道另一侧,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天全红军广场。<br><br> 广场前临文笔塔,右邻龙湾湖,修建于2004年,占地48亩,2013年芦山地震损毁后又重建。广场中央巨大的长征火炬雕塑巍然耸立,雕塑后方左右两侧各有一面浮雕墙,一幅是战斗场景,一幅是救护伤员的场景,指挥员和伤员都举手指向前方,表情坚定。<div><br></div> <h5>广场雕塑</h5> 广场边还有两组雕像,一组是红军推拉战马奋力爬坡的情景,一组是手握望远镜的红军指挥员,身后坐着一名男红军和一位怀抱婴儿的女红军,表现了长征途中少有的温馨时刻,不过这是一种意象,长征中是不允许带孩子的,尤其是婴幼儿。<div><br> 游览了广场,我们便来到火炬雕塑后面的天全县红军纪念馆,纪念馆前还有一组表现红军在天全的浮雕,除此之外,纪念馆的特别之处是将红军在天全的展出和城市规划合在一起,产生了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效果,颇有创意。</div><div><br></div> <h5>天全县红军纪念馆</h5> <h5>天全城市规划</h5> 1935年6月8日就在中央红军右路纵队进入芦山的时候,中路先遣队也攻下天全,9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军委纵队进驻县城,并部署了下一步行动。当时只有一个大的方向,就是不顾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但并不知道红四方面军的确切位置,如果要会合有三条路可走,东边和西边都要经过敌人防守密集区,中间这条路需要翻越人迹罕至的雪山,中央红军选择了中间这条最难走的路,没想到正是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最近的路。于是中革军委命令二师主力携电台迅速取道宝兴,限6月11日赶到和攻占懋功(今小金县),并查报沿途道路、粮食情形。<div><br> 过了大渡河到达天全,疲惫的红军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聂荣臻回忆,红军一到天全、芦山,就像到了天堂一样,没有大山了,能见到各种蔬菜和物资,大家吃得饱饱的,搞卫生、治病,部队补充了给养。</div><div><br></div> <h5>广场雕塑</h5> 我们继续向宝兴进发,途中经过天全烈士陵园和红军村。<div><br></div><div> 红军长征两次到天全,另一次是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击败刘湘的王牌军郭勋祺部,占领天全,在天全县境驻扎了108天,总部设在天全县仁义乡程家窝村,就是我们看到的红军村。因为时间问题,我们没有过多停留,一路向北进入宝兴。</div><div><br></div> <h5>天全县烈士陵园</h5> 四川·宝兴 路过灵关镇,这里原属天全,现属宝兴,是当年陈云出川之地。泸定会议决定派陈云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并寻机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情况,部队到达灵关时,组织安排时任灵关小学校长的地下党员席懋昭负责护送陈云出川,历时10余天,行程700余公里,经天全绕荥经、雅安、成都抵达重庆,登上去上海的轮船。<div><br> 席懋昭(1912-1949),四川仪陇观音乡人,1933年入党,从事地下工作。他在送走陈云返回雅安途中,得知正在通缉他便折回成都。1935年8月在阆中小黄沟被捕,西安事变后被营救出狱。1937年到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同年11月底他在延安再次见到陈云。1948年3月18日,席懋昭在雅安做地下工作时被特务逮捕送往重庆“中美合作所”,1949年11月27日被害。解放后,因对其情况不了解未定为烈士,后陈云为其证明,1984年追认为革命烈士。</div><div><br></div> 从灵关镇向北16公里,进入宝兴县城。<div><br> 宝兴,隶属四川省雅安市, 因当地矿产丰富,取《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云,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之意而名。这座位于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上的小城,因最早发现大熊猫和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而闻名于世。</div><div><br></div> <h5>进入宝兴</h5> 山谷之中,宝兴河穿城而过,我们住在河边的旅馆。这样的场景一下让我想起了波密,在波密我们也是住在河边,同样翡翠般的河水,只是河的名字不同。美景总是令人亢奋,我们放下行李便逛起了宝兴城。<div><br> 过宝兴河步行10分钟就到了红军广场,广场紧靠宝兴河东岸,面积不大,对一个山间谷地的小城来说,能有这么大一块空地已经很奢侈了。天色尚明,很多人已经聚集在广场,手拉手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音乐伴着流水的节奏漂荡在每个人的心头,既使不会跳舞的人也想一展身手。</div><div><br></div> <h5>宝兴河</h5> <h5>红军广场</h5> 宝兴有“熊猫老家”之称,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在宝兴发现,发现者竟然是个法国人。广场边的宣传栏,介绍了这个叫戴维的法国人,全名叫吉恩·皮埃尔·阿尔芒·戴维。<div><br>1869年,戴维在宝兴县邓池沟首次捉到野生大熊猫,并将其制成标本带回法国,引起轰动,大熊猫由此命名。其实被戴维制成标本带回法国的还有扭角羚、金丝猴、绿尾虹雉、珙桐(鸽子花)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显然有人对这个法国的社会科学院院士、动植物学家不感冒,宣传栏上戴维的中文名字被生硬地刮擦掉,已辨认不清。</div><div><br></div> <h5>红军廊桥</h5> 广场边的红军廊桥横跨宝兴河两岸,廊桥很宽,有双向走廊,十分气派。<div><br></div><div> 在廊桥的旁边还建了一座铁板桥,悬空于河面之上,我们饶有兴致地在桥上行走,感觉很像泸定桥,只是桥面铺的是钢板,稳定许多。河水从高处流下,因为坡度大,水流很急,显示出一般河流所没有的气势。</div><div><br></div> <h5>铁板桥</h5> 第二天一早,我们再次来到红军广场,参观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div><br> 广场中央立有“雪山丰碑”雕塑,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夹金山七十周年时建。雕塑不算宏大,却十分精致特别,采用了圆雕、浮雕和仿青铜浮雕等多种手法制作。雕塑正面右侧以圆雕手法刻画了三个人物,红军在藏族向导的引领下登上夹金山顶的情形;雕塑正面左侧和背面均以仿青铜浮雕手法,塑造了红军不畏艰险攀登雪山的动人场景;碑侧刻有《雪山丰碑》铭文,以赋体格式凝炼而精美的语言,满怀激情地讴歌了红军跨越雪山的英勇壮举。</div><div><br></div> <h5>雪山丰碑雕塑</h5> 广场边上临河一侧的连环画护栏长达160多米,一块块浮雕石板,刻画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录和手书等内容,再现了那一段艰难而伟大的征途。<div><br>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二层结构,一楼展厅为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分为挺进宝兴、翻越夹金山、红军南下、北上抗日三过夹金山等几个部分,全面反映了红军数次翻越雪山的过程。中央红军第一次翻越大雪山,在宝兴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来红四方面军南下,宝兴是红军攻占的第一座县城,红四方面军在此驻留了125天。因此,宝兴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留下了众多红色足迹。</div><div><br></div> <h5>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h5> 纪念馆二楼展厅展出了陈云光辉的一生及其当年出川的情况,我们非常高兴,因为灵关镇也有陈云出川纪念馆,可我们昨天路过时太晚无缘参观,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div><br> 1935年6月中旬,陈云奉命出川,到达上海后于9月上旬秘密登上一艘苏联货轮,至海参崴后改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10月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向西北战略转移及遵义会议的情况。同时陈云还做了一件事,他以“廉臣”为笔名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在巴黎《全民月刊》上发表,首次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div><div><br></div> <h5>陈云出川</h5> 陈云出川意义非常,不仅让世界知道了长征,更重要的是让共产国际及时了解了中国革命的情况并承认了遵义会议的结果,认可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对后来同张国焘的斗争以及获得共产国际的支持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div><br>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踏上了去往夹金山的路。</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全到宝兴</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续......)</font></i><div><br></div></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4月</h3> 附图: <h5>天全中学</h5> <h5>广场火炬雕塑</h5> <h5>红军长征过天全路线图</h5> <h5>天全城市规划</h5> <h5>宝兴</h5> <h5>宝兴河</h5> <h5>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前合影</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