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寻幽探秘之星】 ‍沙特德拉伊耶古迹遗址

勃勃生机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1921829</p> <h1> <b>谨以此篇献给“国际古迹遗址日”!</b></h1> 德拉伊耶遗址的阿图赖夫区是一处位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文化遗产。此处遗址是沙特王朝的第一任首都所在地,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市境内。德拉伊耶是利雅得省的一个城镇,位于首都利雅得西北16千米的哈尼法谷地。 201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德拉伊耶遗址的阿图赖夫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与遗址区交相呼应的椰枣林。椰枣几乎是整个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p class="ql-block">原来这里的椰枣树林连同古城被奥斯曼帝国摧毁,后来沙特国家出资重建了这里。</p> 出椰枣林走向古城遗址的景区 古城遗址景区的入口,尽量保持了古城的建筑风格。 古城始建于15世纪。这里仍然可以看到阿拉伯半岛中部特有的纳吉迪建筑风格。18世纪期间及19世纪初,随着政治和宗教的作用加强,阿图赖夫区的城堡成为了沙特王室临时权力中心,以及穆斯林宗教内部传播瓦哈比教派改革的中心。 德拉伊耶遗址的阿图赖夫区是沙特家族的发源地,该城建有许多清真寺,曾是默罕穆德传播教派的根据地,他在部落中推行逊尼派罕百里学派教法,大批宗教学者云集、学生纷至沓来。1818年,奥斯曼帝国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率军镇压瓦哈比教派运动,该城被摧毁。 这一遗址包括了许多宫殿遗迹和一处在德拉伊耶绿洲边缘兴起的城市区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该遗址是阿拉伯半岛中部纳吉迪建筑的历史见证。 遗址景区内有一座桥,把遗址分为了两部分,入口处及管理处这边比较规整,我以为这边是新建的,地导告诉我们,古城原来就是被一条河分成两部分的。 不过原来城中的那条河已经被岁月抽干,现在是一条现代化的大道。 靠大门的这边修复的比较好,建筑与园林面貌一新 过桥走向对面便开始显现古城的“遗址像”了,可以看到正在维修中用的脚手架。 这是一口保存的比较好的水井,上面的两个圆盘是提水时用的滑轮。由于中东地区比较干旱,所以水井打的比较深,一般都是用牲畜牵引绳索,通过滑轮提水上来。 我习惯把现场的外文说明拍照下来,便于过后理解。<div>这里大概说的是:阿拉伯半岛与其他社会一样,社区的增长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地下水和井,此处的水井促进了地区的增长和农业生活的繁荣。</div> 遗址区内的椰枣树林,椰枣汁曾是当时贵族的专属饮品。 遗址区内设有市内展厅,结合文物展示了沙特王朝早期的文化。 展厅内的工作人员 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div>图片上部的文字包含了古兰经的经文;中间有“你的崇拜者,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本人的的签名;下面有“伊玛目-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使用的官方印章。</div><div>伊玛目:伊斯兰教教职称谓。音译,意为“领拜人”、“表率”、“率领者”。指清真寺内率领穆斯林群众举行拜功的领拜师。什叶派与逊尼派中的“伊玛目”一词意义有所不同。</div> 为不失偏颇,特保留了前一幅画面说明的照片,以供阿拉伯历史与英语好的博学之士指点。 这是沙特的家族树,画面太大了。黑底的是重要节点,图中每一小点都有真实的存在。 这是金属铸造的古城废墟核心部分的模型 阿拉伯马虽然体格不算大,但体质干燥结实。这种马肋拱圆,尾础高,臀部深;四肢细长,肢势端正,肌腱发达,蹄质坚韧,繁殖能力强。阿拉伯马原产于阿拉伯半岛,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骑乘品种,而且还是与蒙古马齐名的两大马种之一,许多名马均含这两种马的血统。<br> 阿拉伯马被引进到英格兰,成为纯血马的祖先。在俄罗斯,阿拉伯马血统为奥尔洛夫快步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法国,它们被用来培育著名的佩尔什马。在美国,它们又成为摩根马的祖先,并通过和英国纯血马杂交,培育出了快步马。作为马中最古老的轻型种和种蓄群,阿拉伯马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实物是当年的骑行用具 德拉伊耶遗址的阿图赖夫区说明了阿拉伯中部高原人类居住区的一个重要阶段,18世纪中期,作为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的首都和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德拉伊耶遗址的阿图赖夫区是沙漠环境中传统人类居住的杰出例子。 阿图赖夫城堡代表了绿洲中多样化的、强化的城市整体,它见证了一种非常适合其环境的建筑方法,在主要的宫殿建筑群中使用土坯,以及一种非凡的几何装饰感。 这个一望无边的古堡太大了,估计很难全面恢复。 夕阳下的残迹在讲述着沧桑的历史 <p class="ql-block">好在沙特政府在尽力修复,希望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城堡焕发新的生命。</p> <div>  此张照片来之不易!进入遗址区不允许带相机也罢(相机必须存在游客中心,此篇中的照片都是手机片),还有遗址区不能出现外国文字的规定。地导与遗址区工作人员相识也不行,不过交涉过程中他们工作人员“闭了一会儿眼”,才有了此照。</div> 穿玫红马甲的是我本人。 晚霞中的遗址管理处 走出古迹遗址时天色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