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班主任感悟 日记第883篇

黄莲娇

<p class="ql-block">2025.4.20 周日 晴</p><p class="ql-block">农历乙巳年三月二十三 酒泉市敦煌太阳大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已带初二的小儿子请假出来走戈壁了。昨收到了他班主任发在家长群里的一段话,很感慨和有心得!毕竟,这个阶段的娃正处于青春期,既有个性又有主见,既要彰显独立,又不得已还要依赖父母 ,本身是矛盾体的一种临届期,,,</p> <p class="ql-block">估计是马帅老师下定决心要管好班级和孩子的功课了,我认为挺专业和用心的,分享给大家,你们好何看呢?</p> <p class="ql-block">各位家长好☀☀:</p><p class="ql-block">一点点感想,怎么管教学生?</p><p class="ql-block">在与八年级学生长期的斗智斗勇中,我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规则探索期"——他们擅长用敏锐的观察力触碰成人世界的底线,从课堂纪律到生活习惯,从校园规范到家庭规则,许多看似叛逆的行为(如化妆、沉迷手机、抵触学习、忽视校服要求等),本质上是对"底线在哪里"的持续试探💢💢💢💢。</p><p class="ql-block">当我强调七点跑早操却缺乏明确惩戒机制,当孩子发现熬夜玩手机只会换来家长的口头训斥,当回家反省反而成为逃避学业的"休息福利",这些信号会被孩子解读为:规则是可突破的,边界是有弹性的。这种认知一旦固化,再怎么强调学生也不会听,导致习惯矫正难上加难。</p><p class="ql-block">我和家长的心情和态度一致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心❤也是无比抓狂,我建议从三个维度构建教育共同体:</p><p class="ql-block">一、建立清晰的规则</p><p class="ql-block">家长与我需提前约定"红线清单",如在家手机使用时长(刚开始建议从每日8小时递减至6小时)、作息规范、作业纪律等,对每项违规行为匹配明确的后果(如延迟1小时娱乐时间、增加20分钟家务劳动等)。重要的是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触碰底线必然触发相应后果,而非陷入"说教-妥协-反弹"的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二、构建渐进式威信体系</p><p class="ql-block">威信的建立始于细节的坚持:让孩子参与家务分工(如每日整理书桌、周末采购食材),在完成小目标中积累信任感;在手机管理中采用"契约制",共同制定使用规则并签字确认,家长率先遵守屏幕使用礼仪(如就餐时不刷手机),用身教代替说教。当孩子发现家长对原则问题"说到做到",就会从"试探对抗"转向"理性合作"。</p><p class="ql-block">三、把握关爱与规则的黄金平衡点</p><p class="ql-block">青春期孩子需要被尊重的心理需求,远大于被控制的服从需求。建议家长每天保留15分钟"非教育时间",专注倾听孩子在学校的见闻(避免说教式提问),在情感账户储值后,再切入规则讨论。例如:"妈妈知道你今天篮球赛表现很棒(情感联结),但我们约定的22点前放下手机(规则重申),需要妈妈陪你制定一个更合理的时间安排吗?(平等协商)"</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场需要耐心的持久战,当家庭与学校形成"温柔而坚定"的教育同盟,孩子终将明白:自由源于对规则的敬畏,成长始于对自我的管理。让我们从今晚的手机管理、明晨的起床纪律这些"小事"开始,用持续的行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号——我们爱你,但绝不纵容伤害未来的坏习惯。</p><p class="ql-block">期待与各位携手,在这个关键成长期为孩子筑牢行为根基。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在规则中学会自律,在关爱中收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