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立夏</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5月5日,农历乙巳蛇年四月初八,13时57分立夏,今日八字:乙巳 庚辰 甲戌 甲子。</p><p class="ql-block">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p><p class="ql-block">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已经长大,得名立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p><p class="ql-block"> 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p><p class="ql-block">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每年有四个季;每季有三个月;每个月有二个节气;一个季度有六个节气;全年四季共有二十四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p><p class="ql-block"> 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节?什么是气</p><p class="ql-block">1,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与“气”的区别</p><p class="ql-block">节: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指的是季节的起始或转折点,例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这些“节”标志着季节的更替,通常位于每个月的月初。</p><p class="ql-block">气:二十四节气中的“气”则反映气候的具体变化,例如雨水、谷雨、小雪、大寒等。这些“气”通常位于每个月的月中,描述的是气候现象或天气变化。</p><p class="ql-block">2. 每个月包含一个“节”和一个“气”,例如正月有立春(节)和雨水(气),二月有惊蛰(节)和春分(气)。</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中共有12个“节”和12个“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p><p class="ql-block">3. 功能与意义</p><p class="ql-block">节:主要用于划分季节,指导农事活动。例如,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农民会根据这一节气安排春耕。</p><p class="ql-block">气:主要用于描述气候特征,帮助人们了解天气变化。例如,雨水表示降雨增多,提醒人们注意防洪。</p><p class="ql-block">4,“节”与“气”的划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p><p class="ql-block">“节”与“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时间体系。</p> <p class="ql-block">我们小区西门博华路上的玫瑰花开得正旺,整条马路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上海浦东张江长泰广场的西餐厅美食</p> <p class="ql-block">六,谷雨!</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是谷雨节。</p><p class="ql-block">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后天气就进入了夏季了。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从现在开始,我想在每一个节气的日子里,把小区里和花园里的景色都拍了照片,加到这个美篇里,完成可能要一年,希望能够顺利完全!</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谷雨前我们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正大广场用餐。</p><p class="ql-block"> 桂满陇是杭州菜,著名的有叫化鸡,扎肉和西湖醋鱼等。</p> <p class="ql-block">现在,盛开的樱花,一场大风以后,已结束了。</p><p class="ql-block">剩余的茶梅花还可以见到,但时间不会太久了。</p><p class="ql-block">石榴树上的石榴花,含苞欲放!</p> <p class="ql-block">小区的景色,现在正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我家花园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枫树叶红了,罗汉松,石榴树,柿子树,桂花树的叶子都绿了!</p> <p class="ql-block">十二时辰和生肖确实存在密切的关联。</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人们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称为一个时辰。这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并分别以地支为名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同时,中国古代还有以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生肖属相。</p><p class="ql-block">这种关联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各种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习性,以及天象和日常作息来确定的。例如:</p><p class="ql-block">子时(23时至01时):夜深人静,老鼠最活跃,所以称为子鼠。</p><p class="ql-block">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之际,农家会起床喂牛,所以称为丑牛。</p><p class="ql-block">寅时(03时至05时):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最凶猛,所以称为寅虎。</p><p class="ql-block">卯时(05时至07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吃草,所以称为卯兔。</p><p class="ql-block">辰时(07时至09时):起雾的时候,相传龙喜欢在雾中飞腾,所以称为辰龙。</p><p class="ql-block">巳时(09时至11时):天阳当空高照,蛇最喜欢出来走动,所以称为巳蛇。</p><p class="ql-block">午时(11时至13时):太阳最烈,马的个性也最烈,所以称为午马。</p><p class="ql-block">未时(13时至15时):太阳渐渐西沉,是放羊的最佳时机,所以称为未羊。</p><p class="ql-block">申时(15时至17时):太阳已经西下,猴子出没玩耍,所以称为申猴。</p><p class="ql-block">酉时(17时至19时):太阳落山,所有的鸡都要回窝,所以称为酉鸡。</p><p class="ql-block">戌时(19时至21时):夜深人静,狗在睡前巡视,所以称为戌狗。</p><p class="ql-block">亥时(21时至23时):夜色已深,猪睡得最香最沉,所以称为亥猪。</p><p class="ql-block">这种关联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时间和动物的细致观察,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诗词中对十二时辰的雅称</p> <p class="ql-block">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p><p class="ql-block"> 北斗七星斗柄的旋转方向(顺时针)和角度(每15°对应一个节气)是古人划分二十四节气的重要依据,与太阳黄经度数同步对应。</p><p class="ql-block">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北斗成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随北斗指向而来临。“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4月4日是清明节,它是今年的第五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