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时辰和二十四个节气

JSC世代昌盛

<p class="ql-block">十七,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代表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标志着气候从凉爽向寒冷过渡‌。‌</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寒露正好处于国庆节与中秋节的长假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十一个人驱车到苏州太湖边的酒店度假,其中有一天到虎丘景区去游玩。</p> <p class="ql-block">在虎丘景区里的摇撸船上摇啊摇!</p> <p class="ql-block">在虎丘景区的髙空舞狮丧演</p> <p class="ql-block">正宗的苏帮菜,著名的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米蝦)。</p> <p class="ql-block">每年有四个季;每季有三个月;每个月有二个节气;一个季度有六个节气;全年四季共有二十四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p><p class="ql-block"> 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节?什么是气</p><p class="ql-block">1,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与“气”的区别</p><p class="ql-block">‌节‌: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指的是季节的起始或转折点,例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这些“节”标志着季节的更替,通常位于每个月的月初。‌</p><p class="ql-block">‌气‌:二十四节气中的“气”则反映气候的具体变化,例如雨水、谷雨、小雪、大寒等。这些“气”通常位于每个月的月中,描述的是气候现象或天气变化。‌</p><p class="ql-block">2. ‌每个月包含一个“节”和一个“气”,例如正月有立春(节)和雨水(气),二月有惊蛰(节)和春分(气)。‌</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中共有12个“节”和12个“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p><p class="ql-block">3. ‌功能与意义‌</p><p class="ql-block">‌节‌:主要用于划分季节,指导农事活动。例如,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农民会根据这一节气安排春耕。</p><p class="ql-block">‌气‌:主要用于描述气候特征,帮助人们了解天气变化。例如,雨水表示降雨增多,提醒人们注意防洪。</p><p class="ql-block">4,“节”与“气”的划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p><p class="ql-block">“节”与“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时间体系。</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顺序</p><p class="ql-block">每一个月有二个节和二个气。</p><p class="ql-block"> 春雨惊春清谷天</p><p class="ql-block"> 夏滿芒夏两暑连</p><p class="ql-block"> 秋处露秋寒霜降</p><p class="ql-block"> 冬雪雪冬小大寒</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诗词中对十二时辰的雅称</p> <p class="ql-block">诗词中的十二个时辰</p> <p class="ql-block">十二时辰和生肖确实存在密切的关联‌。</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人们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称为一个时辰。这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并分别以地支为名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同时,中国古代还有以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生肖属相。</p><p class="ql-block">这种关联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各种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习性,以及天象和日常作息来确定的。例如:</p><p class="ql-block">子时(23时至01时)‌:夜深人静,老鼠最活跃,所以称为子鼠。</p><p class="ql-block">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之际,农家会起床喂牛,所以称为丑牛。</p><p class="ql-block">寅时(03时至05时)‌: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最凶猛,所以称为寅虎。</p><p class="ql-block">卯时(05时至07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吃草,所以称为卯兔。</p><p class="ql-block">辰时(07时至09时)‌:起雾的时候,相传龙喜欢在雾中飞腾,所以称为辰龙。</p><p class="ql-block">巳时(09时至11时)‌:天阳当空高照,蛇最喜欢出来走动,所以称为巳蛇。</p><p class="ql-block">午时(11时至13时)‌:太阳最烈,马的个性也最烈,所以称为午马。</p><p class="ql-block">未时(13时至15时)‌:太阳渐渐西沉,是放羊的最佳时机,所以称为未羊。</p><p class="ql-block">申时(15时至17时)‌:太阳已经西下,猴子出没玩耍,所以称为申猴。</p><p class="ql-block">酉时(17时至19时)‌:太阳落山,所有的鸡都要回窝,所以称为酉鸡。</p><p class="ql-block">戌时(19时至21时)‌:夜深人静,狗在睡前巡视,所以称为戌狗。</p><p class="ql-block">亥时(21时至23时)‌:夜色已深,猪睡得最香最沉,所以称为亥猪。</p><p class="ql-block">这种关联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时间和动物的细致观察,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图</p> <p class="ql-block">春节是阴历大年初一(根据月亮运动规律决定的)不是农历中的节气!</p><p class="ql-block">今年的春节是1月29日</p> <p class="ql-block">节日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2025年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去川沙老街及城隍庙和财神庙!</p> <p class="ql-block">一,立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打春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后逐渐演变为流传千年的各种民俗:包括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p> <p class="ql-block">🌸 春季的雅称:三春、九春、青春、青阳、艳阳、芳春、阳春、阳节、昭节、淑节、韵节、苍灵等。</p><p class="ql-block">🌼 夏季的雅称:朱明、夏至、朱夏、炎夏、清夏、长赢、炎节、三夏、九夏、长夏、昊天、槐序等。</p><p class="ql-block">🍂 秋季的雅称:素商、高商、白商、商节、萧瑟、长吟、三秋、九秋、金天、金素、白藏、白茂、凌辰等。</p><p class="ql-block">🌨️ 冬季的雅称:玄英、隆冬、三冬、九冬、严冬、冬节、元冬、玄序等。</p><p class="ql-block">四季的别称,每一个都蕴含着丰富的诗意和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二,雨水</p><p class="ql-block">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20;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讨论</p><p class="ql-block">9</p><p class="ql-block">春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p><p class="ql-block">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p><p class="ql-block"> 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雨水相关民俗主要有“补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p> <p class="ql-block">到二月下旬了,商圈内的过年气氛一点都没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三,惊蛰</p><p class="ql-block">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24,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p><p class="ql-block">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在古时惊蛰当日,一些地方人们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此外还有“蒙鼓皮”“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p><p class="ql-block">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惊蛰过后几天就是‘女神节’了,今年的三八节晚上是这样过的!</p> <p class="ql-block">四,春分</p><p class="ql-block">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公历3月20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标志着春季的中分点。</p><p class="ql-block"> 春分时,太阳到达黄经0°,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时长几乎相等(理论各12小时,实际因地理位置略有差异)。 </p> <p class="ql-block">三月下旬我们去吃西餐了</p> <p class="ql-block">五,清明</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p><p class="ql-block"> 北斗七星斗柄的旋转方向(顺时针)和角度(每15°对应一个节气)是古人划分二十四节气的重要依据,与太阳黄经度数同步对应‌‌。</p><p class="ql-block">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北斗成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随北斗指向而来临。“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p> <p class="ql-block">三月底孙女假期结束,回日本之前,我们三个人去吃了一次淅江的农家菜。</p> <p class="ql-block">六,谷雨!</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是谷雨节。</p><p class="ql-block">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后天气就进入了夏季了。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从现在开始,我想在每一个节气的日子里,把小区里和花园里的景色都拍了照片,加到这个美篇里,完成可能要一年,希望能够顺利完全!</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谷雨前我们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正大广场用餐。</p><p class="ql-block"> 桂满陇是杭州菜,著名的有叫化鸡,扎肉和西湖醋鱼等。</p> <p class="ql-block">毕业了六十三年的大学同学聚会,一个年级二个班共有六十个人,只有我们十几个人还能参加,大家都老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盛开的樱花,一场大风以后,已结束了。</p><p class="ql-block">剩余的茶梅花还可以见到,但时间不会太久了。</p><p class="ql-block">石榴树上的石榴花,含苞欲放!</p> <p class="ql-block">我家花园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枫树叶红了,罗汉松,石榴树,柿子树,桂花树的叶子都绿了!</p> <p class="ql-block">小区的景色,现在正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七,立夏</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5月5日,农历乙巳蛇年四月初八,13时57分立夏,今日八字:乙巳 庚辰 甲戌 甲子。</p><p class="ql-block">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p><p class="ql-block">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已经长大,得名立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p><p class="ql-block"> 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p><p class="ql-block">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上海浦东张江长泰广场的西餐厅美食</p> <p class="ql-block">我们小区西门博华路上的玫瑰花开得正旺,整条马路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八,小满</p><p class="ql-block">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60°7。 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第一,与气候降水有关。小满节气期间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第二,与农业小麦有关。在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降雨较少甚至无雨,这个“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p> <p class="ql-block">  小满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你看那花开到半盛,多美啊。好比一个姑娘,略施粉黛,清新自然,太过浓艳反倒失了韵味。</p><p class="ql-block"> 人间小满,就像刚出锅的馒头,欠一点火候就不熟,过一点就焦了。这和我们为人处世一样,火候要刚刚好。</p><p class="ql-block"> 小满是一种知足的境界。哪需要什么都填满呢?就像一个小盒子,装满了就塞不下新东西了</p><p class="ql-block"> 小满的生活,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它不是到了尽头的终结,而是正在发展中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5月17日上海市熏衣草节在上海熏衣草公园开幕。</p><p class="ql-block"> 薰衣草(学名: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又名英国薰衣草,是唇形科(Lamiaceae)薰衣草属(Lavandula)下一种半灌木或矮灌木。其多分枝,被星状绒毛,常见为直立生长,株高30~90cm。叶线形或披针状线形,在花枝上的叶较大,疏离,在更新枝上的叶小,簇生。轮伞花序,多数,在枝顶聚集成间断或近连续的穗状花序,花冠呈蓝色。小坚果呈椭圆形光滑。</p><p class="ql-block"> 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后被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相继引种栽培。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引种进入。</p><p class="ql-block"> 薰衣草主要生长于海拔700-1500m的山区,属于全日照植物,性喜干燥,耐寒、耐干旱性强,适宜微碱性或中性的砂质土,以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p><p class="ql-block"> 薰衣草具有园林观赏价值,不仅可观花, 还可以闻香,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的园林景观中。除观赏价值外,薰衣草还在食品、饮料、保健、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含有的芳香油,是调制化妆品、皂用香精的重要原料,具有镇静安神、改善抑郁情绪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薰衣草精油中的主要成分芳樟醇有抑虫杀菌的功效,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常用于果蔬保鲜。</p><p class="ql-block"> 此外,薰衣草还可在饮食中作为调味料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女从日本回来聚会</p> <p class="ql-block">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 “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从字面意思理解,“芒”指麦芒类植物,表明此时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需要及时收割。“种”指谷黍类作物,意味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芒种的寓意:芒种代表着收获与播种的双重意义,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气。它寓意着夏熟作物的丰收,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人们迎来收获的喜悦。同时,也寓意着秋收作物的播种开始,此时节过后,农作物的成活率会越来越低,所以要抓紧时间播种,为秋天的丰收奠定基础,蕴含着人们对未来收获的期待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邻近我们住的小区的“锦绣文化公园”芒种时节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锦绣文化公园附近的休闲区内的简餐,很有点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十,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0~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p><p class="ql-block">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p><p class="ql-block">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六月下旬天气还不错,周六周日与家人相聚,吃饭是次要的,坐下来聊聊天,说说话是主要的,这就是‘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一,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意味着天气开始进入炎热阶段,但尚未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小暑的雅称主要包括“溽暑”“薰风月”“伏日”“朱夏”“槐序”等,这些名称均源于古人对小暑时节气候特征的观察与诗意表达。</p> <p class="ql-block">上海夏日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端午节不属于农历的节气)</p><p class="ql-block">阴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端午节假期正值六一国际儿童节,上海下着大雨,但是世界各国因为中国的免签政策,所以来到中国上海的游客很多的,其中韓国和日本的居多,外滩是外国游客的打卡点,但是今年的的情况与平常不同,中外游客都打着伞,倒成了一道伞天下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十二,大暑!</p><p class="ql-block"> 大暑(Great Heat),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p><p class="ql-block">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p><p class="ql-block">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七月二十日上海进入了三伏天的初伏。</p> <p class="ql-block">十三,立秋</p><p class="ql-block">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在每年公历8月7、8日或9日。</p><p class="ql-block">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立秋前与二个上大学的孙女和外孙女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减少或下降。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十四,处暑:处暑位列二十四节气第14位,紧随立秋之后,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每年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交节,对应公历日期为8月22日-24日,2025年的处暑时间为8月23日。</p><p class="ql-block">“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后。讨论处暑时,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p> <p class="ql-block">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老鸭味甘性凉,做法多样,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老字号通常选用当季的百合、陈皮、蜂蜜、菊花等食材来调制老鸭,符合这一时节润肺健脾、清热生津的原则。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秋暑 宋.楊万里</p><p class="ql-block"> 不教老子略眉开</p><p class="ql-block"> 夏热未除秋日来</p><p class="ql-block"> 一夜凉风吹欲尽</p><p class="ql-block"> 半轮晓日換将回</p> <p class="ql-block">十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庚;太阳达黄经165度。“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p><p class="ql-block">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俩个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翠芦莉是我们小区门口马路边的绿化植物,现在开得正旺!</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8日到9月凌晨(乙巳蛇年7月16到17)发生月全食,出现了难得的红月亮!</p> <p class="ql-block">十六,秋分</p><p class="ql-block">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到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p><p class="ql-block">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同“春分”日一样,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4季开始划分四季,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之日正居于秋季90天的中间,是初秋和深秋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于夜,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分节气阴阳均衡,正合中华文化追求的平衡之道。此时暑热消退而寒凉未至,正是一年中气候最适宜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问秋!</p><p class="ql-block">我问秋风何时愁</p><p class="ql-block">秋风笑我何时忧</p><p class="ql-block">不过红尘一过客</p><p class="ql-block">何苦悯春又悲秋</p><p class="ql-block">且随落叶寻青去</p><p class="ql-block">莫让烦思锁眉头</p><p class="ql-block">待到霜寒梅绽日</p><p class="ql-block">再邀朋月共登楼</p> <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的外滩和南浦大桥</p> <p class="ql-block">上海外滩的“民国外滩往事”餐厅到是正宗的上海菜。</p> <p class="ql-block">再过100天就要迎来2026 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