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退休后二十年内,若无器质性大病,堪称人生又一黄金期。此时,多数人的精力与体力还不错,又非谋稻粱死干活,获得了人生大自在。不足之处是脱离了原工作单位,告别了熟悉的人和环境。孤独(孤单释义附后)便逐渐成个人生活的日常态。</p><p class="ql-block">这种孤独感觉与有无婚姻,儿女是否在身边等似乎并无直接关联的,而是和人的内在素养有关系。一个人跟孤单和寂寞其实是两回事。一个人可以不孤单、不寂寞,假如你爱享受宁静和独处的话;多个人也可以很孤单、很寂寞,当你们相互之间无法欣赏彼此存在的价值,相互不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提供情绪价值,无法分享爱与关怀时……</p><p class="ql-block">而那些晚年生活幸福的人其实,往往都是从做自己喜爱之事中获取的乐趣。这种乐趣无需依赖他人,似乎也不取决于物质条件和客观环境,只要你愿意并积极参与和投入便能获得。</p> <p class="ql-block">譬如我,因心梗装过支架。12年退休静养一年,但也时不时跨上汉特2.0变速运动车,骑行金陵城郊四野。13年参加“大行折叠车仙鹤街骑友会”以车会友,先后骑行过南京高淳老街,安徽荆州盘山公路、家朋乡油菜花田,环骑太湖、青海湖等。同时把骑行途中随手拍的图片和体验撰写成文,陆续发布在QQ、新浪,骑行岛、光影流刑地和美篇等公众号上,累计浏览量达七百多万人次,成就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美丽乡村自由骑 一路向东环太湖</p> <p class="ql-block">环骑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南京浦镇区滨江绿道</p> <p class="ql-block">15年小区门口开了家健身中心,老妻知我爱游泳,5800元帮我办了张2年卡——老妻她还在一家公司继续打工。让我除准备一日三餐外便去泳池打卡,忽忽已有十年矣。</p><p class="ql-block">我喜游泳的爱好是打小养成的。记得当年父亲在上海工作,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每逢暑假便会在寄给我妈生活费外多寄10块钱,让我去五台山游泳场学游泳——当年8元/人.月就是困难户的救济标准哦。我的蛙泳便是这样自学而成的。后来陆续在五台山游泳场和新街口工人游泳场考过深水池资格证。71年7月19岁那年曾参加工厂组织的“庆祝伟人畅游长江五周年”纪念活动,以蛙泳一种泳式从安徽马鞍山一路游到南京——整整50多公里哦。那天不巧,中途下起了小雨,又恰逢天文大潮,江水回涌的厉害。游泳方阵早晨8:00下水,游到南京夹江已是万家灯火。下水时有10多个方阵(10人x10列)一天游下来,到南京仅剩1个方阵,我有幸名列其中,也是克服了四肢百骸的僵硬疲累和精神上的不自信,咬牙硬挺着游了下来。</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是我吹牛的傲娇资本。但不会游自由泳,总是心有戚戚矣。</p> <p class="ql-block">如今退休后身无挂碍,又跟着视频学起自由泳来。还别说,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花甲重逢之年开始学的,到古稀双庆之年居然被我学会了自由泳!好开心哦!而且在健身中心同龄人里,我的自由泳水平能排进前三,不无得意。</p> <p class="ql-block">健康若失物质皆虚;体魄犹存快乐可栖。我想说,照顾好自己,活在当下。年轻时不赘上人,年老时不累下人。此生圆满矣。</p> <p class="ql-block">偶与同事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年春节,儿子和媳妇孝敬,送了两部苹果手机给我和老伴。闲暇时刷手机看短视频——有线电视早就停了。看到有一元钱学口琴的广告,儿时的遗憾顿时又被勾起。</p><p class="ql-block">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买过一把国光24孔C调复音口琴,按照说明书自学,唔哩唔啦吹了一暑假,勉强会打舌伴奏,但只能吹奏几首歌。当年,同学口琴的3人中,一个当时就能吹“梅花三弄”曲,让我艳羡不已;另一个更厉害,从口琴到钢琴再到小提琴一路开了挂般学。“改开”后曾代表省总工会参加新加坡世界职工室内乐大赛,还拿了金奖。和他俩相比我心窘窘然。</p><p class="ql-block">似为补儿时遗憾,我点击界面报名按钮,参加了“1元学口琴”的视频直播课,听了几次又被拉进线上培训班——1500元/半年,还被动员买口琴节拍器清洗机等。我原有1把C调复音、1把C调回音口琴,培训班上又被动员买了1把升C#口琴,为后续学持双口琴而备。另买一把C调复音口琴打算送给孙女以后学口琴用。今年春节后开始上课,每周三次/1H至今。不管咋样小时候学吹过,一点也不怵。</p><p class="ql-block">上了专业课才知道,小时候学琴慢,慢在不懂乐理上。现在有专业老师的全面教学,加之成年人的领悟力,现在已能吹奏十多首老歌了,自信之心爆棚。</p> <p class="ql-block">而今的我每天接送孙女上下学;游泳——基本上每天游1公里的自由泳。手机随拍,学口琴,阅读。充实又自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闻作家半山说:世界上没有需要你去战胜的人,更没有需要你去战胜的事,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战胜自己,找回自我……</p> <p class="ql-block">关于阅读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小乌拉拉:</p><p class="ql-block">这是我近四年来在手机上看的大部分书单,有些没看完、大约占总阅读量的60%左右;剩下的阅读就是看一些自媒体文章约占到30%左右还有一部分实体书等……</p> <p class="ql-block">菲特:</p><p class="ql-block">你这几年阅读的50余本书,其中的50%我都看过。你的阅读内容“偏好于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博弈,硬科幻,武侠小说,冒险小说,微观视角的历史杂文,传记,近代史,科普读物”等,它们亦是我的阅读偏好,当然也有区别。 </p><p class="ql-block">譬如,对历史读物我早已不满足“明朝那些事儿,鱼羊野史,隋唐演义,袁讲先秦”等等简说、戏说历史类型,而喜欢看大家名篇的书,譬如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通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等系列;早年看过清.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范文澜的《中国通史》;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最近读过的有英.罗杰·克劳利的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系列;日本历史学家上田信编撰的十册《中国的历史》;易中天的《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以及《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自传》等。</p><p class="ql-block">还喜欢随手翻看诸如儒佛道;思政哲等古典以及近现代诗词歌赋类书籍,以及幼儿教育方面的杂书。武侠类早年迷金庸,今年听玄幻。时政经济类以看自媒体文章为主。电视节目也追番,譬如“中国好声音”,“最强大脑”,“以色列教育和创新”以及战争、谍战,传记,科幻和文艺片等类型。运动方面以游泳,骑单车,散步为主。</p><p class="ql-block">古先贤曾说读书有三重境界:</p><p class="ql-block">1、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生搬硬套</p><p class="ql-block">2、进会变通运用,巧舌如簧,似有一得</p><p class="ql-block">3、终方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为大成。</p><p class="ql-block">用大白话讲:读书应从薄读到厚,再消化成薄。即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依据自我体系以及人生定位,继续构建新的阅读书目。做事是谋生、读书如修行,都是一辈子的事。</p><p class="ql-block">大道至简,若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其人思考不只会有一定深度也能有足够广度。简单说就是对问题会看得比较通透,遇事处理时虽有原则但也能够循时务而有变通。你若能达此境界则人生虽难,难中亦会有真乐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过七十仗野矣,自我评价好像刚刚踏在“巧舌如簧,似有一得”的门槛之上。天地之间人如沙粒、白驹穿隙,有生之年能在阅读,运动和旅游以及陪着、看着猴娃可乐健康成长,便是爷爷奶奶的最大快乐,又夫复何求矣……</p> <p class="ql-block">小乌拉拉:</p><p class="ql-block">按这个标准我可能处于二层渐渐成熟,三层未到的状态,已经初步形成思考问题的体系框架,手边的事,已前的经历,包括随手翻看小初中的教材,很多上学时候觉得疑难的问题,现在自然而然一眼看透本质,我辅导可乐包括可言的作业,也经常高屋建瓴,洞若观火,可乐前两天的汉乐府背书,我自己也尝试背了一下,突然觉得记忆力远胜十几岁青年时期,一分钟就背得了,处理单位和副业的事,看起来千头万绪,但是三年下来也井井有条,人际关系也里外兼顾维持的不错,对人对事很多细节和策略好像自然而然就运用出来 这些都是在掌握了体系以后的感悟。当然,层次还有待提高,的确是学的越多,见的越多,越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做事就愈加谨慎小心。</p> <p class="ql-block">菲特:</p><p class="ql-block">始终保持清醒和敏悟状态,不能自满和骄傲。人生犹如马拉松,终点未到何谈成?到达终点不计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个佛典:大梵天王为了请佛祖在灵鹫山上讲经,献上了一朵珍贵的金色婆罗花。佛祖手拈花朵,宝相庄严,面露微笑向着众人,却一句话没说,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猜测佛祖此举恐含深意,然真正能理解的只有佛祖的大弟子摩柯迦叶,天大的奥秘尽在师徒二人的相视一笑中得到传递和印证。后来佛祖还把自己的金缕袈裟紫金钵盂授与迦叶。这便是衣钵真传禅宗起源的公案。其实,佛祖拈花一笑时,不是过程而是静态。手拈一朵婆罗花,微笑着、静静的看着,静静的享受着。也可以说,佛主拈花一笑是一种详和宁静的心态,它不着形迹超脱一切,它是一种无相涅盘的终极境界。惟大弟子摩柯迦叶读懂了佛祖拈花微笑蕴含的“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的真谛,创立了禅宗一脉,流布东亚、深入欧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俺宝便也是爷爷奶奶拈中的一支金色婆罗花。有生之年能陪着、看着俺宝可乐,健康快乐地长大。吾和老妻余愿足矣。</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个人生活其实不必墨守成规,而是要突破思维成见,打破固执不自信,为人生找寻新的精彩。金钱最大的用处就是购买人生体验,创造回忆。新体验、新回忆不但能让人聊度庸常,还能给我们带来存在感和愉悦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偶看短视频,见名人马未都《 摘 句 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p><p class="ql-block">李白:我今停杯一问之?</p><p class="ql-block">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p><p class="ql-block">苏轼:最是橙黄橘绿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作本文结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关于孤独(孤单)的释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孤独的词典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也就是独一无二的王者。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或肯定,更不需要什么怜悯。因为,王者嘛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踯躅独行。</p><p class="ql-block">孤单,是个人独处的一种状态。它是物质的表象,一如离群孤雁,便是典型的孤单。孤单的人是群体的“异类”,是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缺少友情亲情温暖的不自信者。孤单也是一种茫然感、落寞感、漂浮感。犹如在黑夜中举目无光。这是人性最寒冷的心境,冷得叫人心痛。</p><p class="ql-block">孤独有时虽然也和孤单联系在一起,但更多的时候,孤独却是在熟悉的人群中,在习惯了的故土上精神的存在之态,它远离现实超越现实,它是精神永远向上不断远行的必然。这样的状态和过程也许痛苦,但苦得犹如醇厚的美酒如梦似幻。孤独是一种境界一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采,鲁迅的孤独。</span>于是这时的当事者的灵魂特别深刻;回忆起的往事特别亲切;尊严和信念特别坚定;情感和美丽特别纯粹。</p><p class="ql-block">这时,你或许会发现,其人似乎与永恒的真理靠得如此之近,又是如此容易沟通。孤独者的心中似乎充满着对美丽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求,一如白云在天边远处漫游。孤独和纯粹在一起、和彻底在一起;它所得到的体验、信念、人格、强力、美好、深刻,都不是现实所能给予的。</p><p class="ql-block">当然,孤独者在世俗意义的评判标准中并不一定是个出色的人物,但他是完全意义上的大写的人。而孤单却离孤独相距很远很远。孤单使人同情但了无趣味;孤独却能给人底蕴激人向上。在这个世界上不乏孤单的人们,却少有人能够坦然地走到孤独的深处。</p><p class="ql-block">孤独者其实并不孤单。高贵的灵魂自会有高贵的交往圈层。如果现实读不懂他们,历史可以;如果社会拒绝他们,文化可以。</p><p class="ql-block"> 摘自度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 菲特 录此备忘 乙巳年春日 </p><p class="ql-block">于金陵石城 江南名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