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 月19日,广丰区诗词学会“诗润桐畈·笔绘春光”谷雨诗会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桐畈镇政府举行。广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余志勇出席仪式并致辞,桐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姚科致欢迎词。余志勇和姚科为广丰区诗词学会桐畈分会授牌。诗词学会向桐畈镇赠送诗词集。桐畈镇老干部支部书记刘雄出席。启动仪式上,诗词学会秘书长陈卫东、龙华寺主持灵学法师、广丰区诗词学会桐畈分会会长、桐畈中心小学校长颜建华、区文联干部王琦、老干部廖诗富等先后发言。启动仪式由广丰区诗词学会会长王亨俊主持。启动仪式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之后,与会人员在风雨中参观了龙华寺和靖安古村、王家古村。出席启动仪式并参加采风活动的诗词学会会员和各界嘉宾共45人。 余志勇在启动仪式上首先代表区委宣传部,向今天的谷雨诗会采风活动、向广丰区诗词学会桐畈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接着,他说,诗承千年韵,文润百姓心。 近年来,广丰诗词学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深入学校,受到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的欢迎。今天,广丰区诗词学会在桐畈镇采风,就是要让诗词走出书斋,走进田间地头、社区巷陌、校园课堂,让诗词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让文化的甘霖浸润每一位群众的心田。<br> 对于今后的工作,他讲了三点意见。<br> 第一,扎根人民,让诗词有泥土的芬芳。 要捕捉乡村振兴的脉动,书写农耕文明的传承、田园牧歌的温情,让诗词成为记录时代、讴歌人民的载体。 <br> 第二,传承文脉,让文化有乡土的根魂。桐畈镇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这里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动人的红色记忆、蓬勃的振兴图景。希望学会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将方言俚语、民间传说、非遗技艺融入创作,让诗词成为传承乡土文脉、凝聚乡愁记忆的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自信的力量。 <br> 第三,服务基层,让诗意有普惠的温度。诗词学会不仅要成为诗人的聚集地,更要成为群众的文化家园。让诗词走进百姓生活,让普通群众成为诗词的创作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br>我们要以诗为媒,共绘新篇。 区委宣传部支持诗词学会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支持桐畈分会建设,期待在座的诗人、文艺工作者与乡镇携手,用诗词点亮乡村文化之光,用诗意涵养社会文明之风,让“诗与远方”真正融入基层、融入生活、融入人心! <br> 他最后预祝本次采风活动圆满成功!祝愿桐畈镇分会蓬勃发展!祝愿各位文艺工作者采风顺利、创作丰收! 姚科在启动仪式上致词说,在这风和日丽、诗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诗润桐畈·笔绘春光”谷雨诗会采风活动。首先,我谨代表桐畈镇党委、政府,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br> 桐畈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特别是靖安古村,有着革命历史遗址,也有古建的光辉。龙华寺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还有王家村,也是千年古村。希望大家在采风过程中,能深入了解我们的风土人情,感受我们的民俗文化,体验我们的劳动生活,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作优美的诗篇,让更多的人了解桐畈、关注桐畈、走进桐畈。<br> 最后,祝愿本次采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余志勇和姚科为广丰区诗词学会桐畈分会授牌。 广丰区诗词学会副会长张荣富和秘书长陈卫东代表学会向桐畈镇赠送诗词作品。 <p class="ql-block">原铜钹山岭底乡乡长、林业局副局长、桐畈镇副镇长廖诗富发言。</p> 区文联代表王琦发言,向活动表示祝贺。 <p class="ql-block"> 广丰区唯一出席过中华诗词大会的会员、区政府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陈亨成发言。在启动仪式上发言的还有诗词学会秘书长陈卫东、龙华寺主持灵学法师、广丰区诗词学会桐畈分会会长、桐畈中心小学校长颜建华等。</p> 启动仪式由广丰区诗词学会会长王亨俊主持。 启动仪式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接着,全体人员来到了位于桐畈二渡关村的龙华山,参观访问龙华寺。听取了龙华寺主持录学法师对龙华寺的介绍。在风雨交加的龙华寺长廊、在图书馆、在龙华寺山门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区诗词学会会员邵金武参观后即首吟一首,以赞龙华寺:<br>谷雨游龙华寺<br>路陡山高客胆惊,凌观三省始心轻。<br>迷云出岫群峰隐,翠竹腾烟一刹横。<br>冷阻亭中衣恨薄,香浓馆内垢消清。<br>龙华胜景真如界,顶雨来参转去晴。 在风雨中去参观龙华寺图书馆。 在长廊里遇到狂风暴雨。 <p class="ql-block">在安静的茶室里休息。左一为诗词学会副会长郑宜良,中为陈卫东,右为刘雄。</p> <p class="ql-block">左一为王亨俊,中为诗词学会顾问傅金良,右为理事严建斌。</p> 参观精致的图书馆。 在阅览室看书。 在龙华寺山门拍照留念。 在靖安古村,参观了红十军训练处徐氏宗祠。1996年10月该处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氏宗祠前人曾是南昌徐孺子后裔。原居住地为南州靖安县,明初迁至永丰县(今广丰区)徐村,后改为靖安村。在修整一新的祠堂大门两边,大家看到了一副楹联:<div> 大江东去三千里,</div><div> 北闽南来第一家。</div><div>为徐氏家族奠定了光辉的基调。广丰唯一参加过中华诗词大会的陈亨成参观后即吟诗一首,以赞靖安古村:<br>咏靖安古村落<br>二渡关头古陌连,港源棠岭绕村前。<br>虬樟阅世枝凝翠,宗庙凌霄势破天。<br>黛瓦飞檐藏旧韵,碧渠环户漾春烟。<br>幸逢盛代弘文日,共护遗踪万载传。</div> 在简介的最后一行写着:1996年10月该处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安也是广丰通向福建浦城的交通要道。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桐畈镇王家古村。这里聚居着明朝从浙江杭州搬迁过来的王氏一族。家族史上有王勃、王安石、王阳明等著名历史人物。</p> 在王家村,大家参观了新建的王氏宗祠。并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十条由诗词学会会员傅金良、张荣富等撰写的楹联。门楣一副由会员张荣富撰写的楹联:<br>携太原王气,香火敢吞吴地月<br>汲渔沧紫光,人丁堪比楚天星<br>楹联大气磅礴。里面还有一副由傅金良先生题撰的楹联:<br>王土宜居,可耕可读<br>族人承祖,唯德唯才<br>表达 了人们对家乡的赞美和对子孙的期望。还有其他几条都写得很好,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的称赞。<div> 会员周流清访问王氏宗祠后题诗一首,以表达 自己的感想。<br><div> 访王氏宗祠<br>肃穆立祠前,檐牙映碧天。<br>雕梁呈古韵,遗像显慈贤。<br>族训馨风远,宗功浩气传。<br>虔心瞻旧迹,敬意满胸间。</div></div> <p class="ql-block"> 桐畈镇宽阔漂高的桐兴街。</p><p class="ql-block"> 虽然受到风雨的侵袭,但大家的热情还是非常高涨。至下午六点,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接下来将用唯美的诗词纪念这次桐畈之行。</p><p class="ql-block">2025.4.20</p><p class="ql-block"> 本期摄影:廖诗富、饶丽敏、饶黎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