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称 知音<div>美篇号 559385</div> <p class="ql-block"> 在福建闽南山区腹地的南靖县,一座座或园或方的土楼点缀在田野间、小溪旁、掩映在绿树环抱的山脚下。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纯朴、宁静。千百年来,任凭风吹雨打,却依然巍然屹立。日本建筑学家称它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赞叹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p> <p class="ql-block"> 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讲述着古老的东方文明;土楼是一部读不完的书,它的古朴、神奇令我向往。一月中旬,我与几位摄友终于走进土楼,住进土楼,探幽土楼,真正体验了一把土楼人家的生活气息,领略了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土楼各个角度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在数以千计的漳州土楼中,南靖田螺坑的土楼建筑群是最美丽的。它由一座方楼(步云楼)、三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一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四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田螺坑土楼群的精美建筑组合,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之成的绝景,给人强烈的观赏冲击,令人叹为观止,当地人戏称“四菜一汤”,真是太形象了。</p> <p class="ql-block"> 来到田螺坑已近傍晚,我们就住在那座椭圆形的文昌楼内的“小晖驿站”。</p> <p class="ql-block"> 文昌楼内共三层,每层32个房间。年轻的村民出去打工,空着的房子就做了客栈。我们六人分住在2楼和3楼。室内没有卫生间,整个土楼只有楼下两个公用卫生间,两个楼梯上下。每屋放一个木桶,供夜晚起夜用。房间、走廊、楼梯全部是木头的,走在上面吱吱嘎嘎,晃晃悠悠。房间隔音也差,打呼、放屁、尿尿…什么动静,隔壁能听得一清二楚。</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不及放下行李,趁着暮色,直奔后山观景台。气喘吁吁,奋力攀登,想摄下暮色中的“四菜一汤”。可惜光线太暗,照片拍出来黑漆漆一片。</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下得山来,“小晖驿站”的老板娘已给我们做好四菜一汤,摆放位置酷似土楼“四菜一汤”,真有趣!</p> <p class="ql-block">▽左二本人</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早,我们再次来到山顶的观景台。“上看一朵花,下看布达拉”,田螺坑的“四菜一汤”这五座土楼,居高俯瞰,宛若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山间。而从下观景台仰望,又恍若横空而出的布达拉宫般庄严巍峨。</p> <p class="ql-block">▽左三是本人</p> <p class="ql-block"> 福建南靖土楼群,还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裕昌楼共有五层,高18.2米,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358.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 </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依溪而建,一座石桥横跨溪上,溪边一棵老梅树白花盛开,景色非常优美。</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初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 共同兴建居住,故整座楼设计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大卦13开间,小卦9开间,每卦设一部楼梯,外墙设五个瞭望台五姓人家,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行排列,体现祈望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裕昌楼与田螺坑土楼不同,祖堂不在大门对面的大土楼一层,而是在大天井中心建了一座单层祖堂。</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祖堂有三个门:正门为喜门,喜事、祈神由此进出;左为生门,祈愿孩子平安有作为,由此进出;右为死门,办丧事由此进出。 </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的部分支柱右倾右斜。经过风霜雨雪,造成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裕昌楼建成600多年来,经历多次地震,经历无数风雨,有惊无险安如山。因此,被称作“东歪西斜”楼。</p> <p class="ql-block"> 中华第一奇楼“东歪西斜”楼 裕昌楼全景(接片)</p> <p class="ql-block"> 河坑土楼群由15座不同造型的土楼组成。这些土楼气势恢宏,分布在“丁”字形的小河流两岸的狭小地带,是南靖县境内土楼建筑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居高俯视,偌大土楼群星罗棋布于青山秀水之间,给田野平添了一道壮丽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从狮子山观景台看河坑土楼群。</p> <p class="ql-block"> 在狮子山前,两条溪流在左边山脚下交汇,形成了和坑村的风水结晶“丁”字水,在狮子山后和“丁”字形溪流两岸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集排列着14座不同年代的大型土楼。</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七座明清时期建造的方形土楼和七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巧妙地构成了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p> <p class="ql-block"> 河坑土楼群的美还在于它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人工融于自然,不仅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也给人美景天成的感觉。 </p> <p class="ql-block"> 这里土楼都是封闭式的,底层只有一个大门,门楼皆是石板材半圆拱顶。</p> <p class="ql-block"> 这里民风淳朴,人们还是过着原生态的生活。土楼里鲜见居民,偶尔看见一些老人,还有不少废弃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屋檐几乎碰到一起了,形成了一线天。老屋里记录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南靖土楼群田螺坑、“东倒西歪”裕昌楼、土楼水乡塔下村、河坑土楼群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它们像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上长出来的蘑菇,点缀在南靖的群山中,和周围的群山、梯田、果树、溪流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摄影、编辑 知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