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单式训练只是阶段性的要求

雨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太极拳的单式训练只是阶段性的要求</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初识太极:慢工出细活的修行</b></p><p class="ql-block"><b> 太极拳刚开始练习时,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些困难。稍不注意,心气就容易浮上去,毕竟多年形成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然而,练太极最讲究的就是“慢工出细活”。只要坚持下去,渐渐地,你会体会到那种心气和劲道沉降到腰腹后的轻盈与舒适。这时你会发现,太极不再只是外在的形态,更是一种内在的身心协调。</b></p><p class="ql-block"><b> 师父曾说过:“领直、放松、舒展,势式转换松沉一闪念,竖脊柱、收胯根。”这些要求都是阶段性的训练要领,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不良的习惯,把上身用力的习惯改为腰胯丹田用力。一旦这个习惯被改正了,就不必再执着于这些具体的要领。因为太极最终追求的是身心和谐、周身一体,是一动周身都要和谐灵动的状态。这不仅仅是腰腹用力,而是周身和谐用力,也就是整劲。</b></p><p class="ql-block"><b> 从单式到整劲:阶段性的修行</b></p><p class="ql-block"><b>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单式动作就像是一个个台阶,帮助我们逐步攀登到更高的境界。比如缝转必沉,这是实现周身整劲的初期过程。但切不可执着于此,否则就会影响浑然一气的太极态。就像一个人学习走路,先要学会单脚站立,然后才是迈步、跑步。单式动作就是那个“单脚站立”的阶段,它为后续的流畅动作打下基础。</b></p><p class="ql-block"><b> 孙禄堂前辈云: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该似水流。太极拳单式训练是基础,但当你练出内在气感,练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体会到似陆地游泳时,师父讲的舒适、顺畅、自然后,你原来学到了的东西会自觉不自觉的丢掉,周身一体的整劲会自然形成。</b></p><p class="ql-block"><b> 心境的修炼:从外在到内在</b></p><p class="ql-block"><b> 练习太极拳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心境的修炼。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急于求成,希望尽快掌握每一个动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太极拳的魅力在于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每一个单式动作都像是在提醒我,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感受身体的变化。</b></p><p class="ql-block"><b> 有一次,我在练习“云手”这个动作时,突然意识到,这个动作不仅仅是手在动,而是整个身体都在参与其中。手臂的挥动带动了肩膀的放松,肩膀的放松又影响到了腰胯的转动,而腰胯的转动则让丹田的力量得以释放。这种全身协调的感觉让我明白了师父的话:“太极最终练的是身心和谐周身一整。”单式动作只是帮助我们找到这种感觉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的目的。</b></p><p class="ql-block"><b> 阶段性的修行:从有形到无形</b></p><p class="ql-block"><b> 太极拳的练习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单式动作是有形的,它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训练目标和方法。但当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就要学会放下,不再执着于具体的动作细节,而是去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和谐。就像写字一样,初学者需要一笔一划地练习,但到了后来,字的形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字背后的精神和意境。</b></p><p class="ql-block"><b>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起一句古话:“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单式动作是形的修炼,而整劲则是神的体现。只有当形和神结合在一起时,太极拳才能真正展现出它的魅力。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单式动作的阶段,而是要通过这些动作,去寻找更高层次的修炼。</b></p><p class="ql-block"><b> 太极之道,贵在坚持</b></p><p class="ql-block"><b> 太极拳的单式动作只是阶段性的训练要求,它为我们提供了通向更高境界的桥梁。但最终,我们要学会放下这些具体的动作细节,去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和谐。这需要时间和耐心,更需要我们对太极之道的深刻理解。正如师父所说:“太极之道,贵在坚持。”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魅力,感受到身心和谐的美妙境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