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仙都

枫林踏雪

<p class="ql-block">  “丽水仙都”,仙都,这个充满诗情话意的地方,历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到访的圣地。一听这么漂亮的名字,就引领了游人的意向,没进景区就感觉要跃跃欲试,迸发出一览美丽风景的欲望。历代以来,无数文学大家和著名诗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故事,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与仙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丽水仙都风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街道。丽水市可是被《中国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据传说:因唐玄宗李隆基到此亲览,惊叹“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乘兴御书“仙都”而远近闻名。景区兼具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雁荡之幽”的景观特点,吸引了众多游人来此观瞻景区靓丽芳容。</p> <p class="ql-block">  按行程计划夜晚我们要住宿在丽水仙都,当我们的大巴车到景区时,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我们就抓紧时间在落日前后,再游览一个小赤壁景点,就可以缓解一下明天的景点行程。</p> <p class="ql-block">  小赤壁古时名叫白岩,是电视连续剧《庆余年2》的取景地。小赤壁下面是一条小溪—练溪。练溪向上是绝壁陡峭的悬崖,东西横亘长数里,高六十米,石壁下部呈赭红色,犹如焰火烧过,酷似长江赤壁,因规模小故称小赤壁。岩壁有署名印海(明代邑令龚庭宾)的“小赤壁”题刻。悬崖中有一天然栈道,长数百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自然奇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  练溪的对面就是小赤壁,这里有一座如屏的石山,颜色赭赤,故名。沿着山腰的悬崖峭壁,横嵌着一条长达六七十米的天然石廊,俗称“白蛇路”。山体原为东北向断裂,因受溪水侵蚀风化作用,岩石崩塌,断面裸露,成此绝壁奇观。</p> <p class="ql-block">  相传当年刘秀遇难,追兵将至,突然一条鳞光闪烁的蛟龙飞速从岩壁间穿过。开出路来使他脱险。所以“龙耕路”得以名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樊献科来此写下诗词赞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削壁入云天,凌空几岁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桥藏野艇,幽谷泻飞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洞隐诸峰合,林荫一鹤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草堂归路近,明月半溪烟。</p> <p class="ql-block">  落日余晖,夕阳洒在的河水和朱红色的岩石上峭,格外美。</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虎迹岩、八仙亭、“晨炊玉甑”和仙榜岩等景观,前面还有许多鳞峋的怪石散落在练溪水中,形成溪中有岛,岛中有水,似岛非岛,似湖非湖的小蓬莱。</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爬山岩壁,踏步于“龙耕路”时,探身向外瞭望,太阳正在冉冉落下,霞光映红了山、映红了水,此时溪边的树木、红枫、凉亭、小山都映浸在了水面,造就了另一番景象。小桥拖起来一枚太阳,又藏起来了一面太阳,在这美妙的美景中人们相互地拍照,留住着瞬间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踏着河面上的小桥,听着溪流的撞击声,结束了一天的游览回到了酒店。</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起了一个大早,早饭都没有吃,就赶到景区内的朱潭山景点,准备拍摄早晨老农牵牛过小桥出耕的网红画面。到桥前看到大雾弥漫,根本看不到山、也看不到水,牵牛过桥更是无影无踪。我们只好先回酒店吃饭再过来拍。</p>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回来大雾已散,高高的山、清清的河水。为了烘托氛围都要用上烟饼给环境放烟,雾散了,景区过来早上8点就不让放烟雾了,遗憾之余只好对付拍了。</p> <p class="ql-block">  大雾散去时候湖水映衬山色,石桥流水,风景、黄牛、老翁真的很美。知道网上的“照骗”是在仙都摆拍的,如此拍照一回,也是一种乐趣。一会我们花500元请来的一对夫妻 、一头牛、一条狗就出现在了小桥上。</p> <p class="ql-block">  老翁牵着牛,老伴挑着担,一条狗跟在后面。构成了一副温馨俊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朱潭山与板堰村隔溪相望。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于仙都,余暇时常到此闲散,泛舟于碧潭,游憩于山野。后人遂将此潭名为朱潭,潭边之山名为朱潭山。</p> <p class="ql-block">鼎湖峰景区</p> <p class="ql-block">  鼎湖峰,又名独峰、丹峰,俗称石笋。是仙都的标志性景点,被称为“天下第一笋”,峰伟挺拔高耸入云,非常壮观。传说黄帝曾在此炼丹,最后乘龙升仙。峰顶松柏间,丹鼎凹陷形成小湖,泉水清澈,四时不竭,故名鼎湖,十分神奇。</p> <p class="ql-block">  轩辕祠宇前的放生池,锦鲤翻腾跳跃,我们进景区正遇上一个中学8个班的学生做研学活动,投喂的食物较多,锦鲤们可是饱餐了一顿。</p> <p class="ql-block">  黄帝祠宇(原名缙云堂)位置在鼎湖峰旁边,这里曾是轩辕黄帝三大行宫之一,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 (326-334)年间,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黄帝祠宇坐东南朝西北,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是我国南部祭祀、朝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这里每天都按时可以在此观看一场别开生面的《轩辕赞》实景祭祀祈福表演。</p> <p class="ql-block">轩辕殿下龙腾石雕画</p> <p class="ql-block">  黄帝祠宇作为南方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这里气势恢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  在鼎湖峰的路上,会经过鼎湖上很多石桥,人少的时候湖水映衬山色,石桥流水、天气明媚,一路景色秀丽,回忆电视剧中的场景,也算不错。有山有水,鼎湖的岸边有不少人工设置的旅拍场景,小船、渔网、鱼鹰模型都静静停憩在沙滩上。</p> <p class="ql-block">鼎湖</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个石墩小桥上,可以观览整个鼎湖景区,鼎湖峰、过湖拱桥、岸边栈道都会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过了休闲娱乐区,我们就来到了倪翁洞景点。</p> <p class="ql-block">  倪翁洞又名初阳谷,位于鼎湖峰西练溪边初阳山上,相传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由时任缙云县令、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p> <p class="ql-block">  相传是范蠡的老师计倪居住过的洞穴,洞内结构复杂,还有珍贵的壁文,洞外有草坪,适合游玩和露营。</p> <p class="ql-block">  这个洞穴由三个大小不一的部分组成,洞前有一条蜿蜒的好溪,远处可以望见鼎湖。洞内有一尊大卧像,描绘的是春秋时期的谋士和经济学家计然(计倪)。计倪不仅博学多才,还擅长计算,他与范蠡一起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复国。计倪在助越灭吴后,为了避免越王的加害,选择了隐居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洞内“倪翁洞”三个字,是唐朝著名书法家、缙云县有史可查的第一任县令李阳冰所题。李阳冰的篆书笔法独特,劲力豪爽,历史上他与李斯并称为“小篆二李”,后人尊其为“笔虎”。他的题字,加上颜真卿的书法,使得这个洞穴更加充满了文化气息。为保护这一珍宝,古人在石刻上方建亭遮风挡雨,亭子依岩凌空,因此得名“凭虚阁”。</p> <p class="ql-block">  洞中留有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文人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从唐朝开始,直到当代,这里汇集了真草隶篆行书各种字体,诗词歌赋记文体齐备,且不乏名家力作和精品佳作。</p> <p class="ql-block">  初阳山中有洞似幽谷,洞口朝东,每天清晨初升阳光首先照到,故俗称阳谷洞,又叫朝阳洞。这里的奇妙生物圈,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科幻世界。</p> <p class="ql-block">  初阳谷内,灯盏洞、米筛洞、读书洞三洞相连。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射入,阳光穿过不同方位的三个洞,形成“阳谷三窍”的奇观。最北边的“初阳谷”摩崖石刻由颜真卿所书,“初”字缺一点,待清晨阳光补上,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触摸着这些石刻的字里行间,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聆听历史的回音,体验与古人偶遇的美妙。这些石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岩宕书房</p> <p class="ql-block">  岩宕书房是位于浙江丽水缙云仙都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座独特洞窟书店,由废弃采石场(当地称“岩宕”)改造而成,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现代文化空间设计,兼具阅读、打卡与休闲功能。 ‌</p> <p class="ql-block">  此书房由建筑师徐甜甜团队设计,获2022年中国十大最佳建成建筑称号,强调“废墟再生”与生态保护,被誉为“精神乌托邦”。</p> <p class="ql-block">  酷似大西北独有的“敦煌”石窟,别有洞天,里面的书柜建筑让人产生强烈的反差感,手持一杯咖啡,立于石阶上,或坐在错落的读书平台上,随手一拍也是别具一格的大片。</p> <p class="ql-block">  岩宕书房以“人工凿痕与文明共生”为理念,既是文化地标,也是自然与人文碰撞的典范,吸引了游客、摄影爱好者及文化学者。</p> <p class="ql-block">  邻近的9号、10号岩宕被改造成天然剧场,常举办婺剧、音乐会等演出,形成“12时辰游千年石窟”的文化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