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有个热点事件引发网络热议,说的是河北省三河市推行广告牌“颜色革命”:要求所有商铺的招牌不得使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理由是“不协调,影响市容”,必须更换为相关部门指定的绿色或灰色。</p><p class="ql-block">三河领导把自己当成美学专家,依仗手中权力,号令全城换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此举给消费者带来困惑不便,还让商户徒增营业成本,有的营业额甚至大降三四成。于是怨声载道,引发关于城市治理与行政干预不当的热议。据说,当地纪检部门已介入调查,相关负责人受到处理。</p><p class="ql-block">其实,在我国城市管理实践中,类似三河的胡搞并非个案,除了屡屡案发的统一商铺招牌以外,各地城市还先后发生过防盗网拆除行动、行道去榕树化行动、拆卷帘门行动,以及当街捕杀宠物狗行动等等。好在这些荒唐之举发生在网络时代,非议太多的话,执法部门尚能及时收场改正,对城市的伤害不会太大。</p><p class="ql-block">上了些年纪的老人,由此会想起几十年前发生在杭州的那场拆坟运动:1955年,毛主席在杭州西湖国宾馆小住。某日,与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凭栏远眺,感慨道:“西湖边坟太多了,这些坟可以拆迁埋到郊区去,让死人也过集体生活不好吗?”江华闻言连连点头,表示立即照办,于是一场拆坟行动在西湖边迅即展开。</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西湖边名人墓葬众多,尤其晚清民国之际,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等辛亥英烈也陆续归葬于此,古今名人墓群由此成为西湖深厚人文底蕴之一部分。好在此次拆坟,因为当地的抵触和周总理的及时干预,在拆除了十几座古墓后就及时收手了。不过,这只是几年后西湖大规模拆坟的先声和预演而已。</p><p class="ql-block">几年后,中国社会急剧泛政治化。1964年某日,陪同领导在西湖疗养的秘书胡乔木突然也有了感慨,填词一首曰:“……土偶欺山,妖骸祸水,西子犹污半面妆。天共我,吼风奇剑,扫汝生光!”,呈领导审阅,领导大笔一挥,将末句改为“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还加批注:“杭州及别处,行近郊原,处处与鬼为邻,几百年犹难扫尽。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解决,太轻敌了。至于庙,一个也未动。”</p><p class="ql-block">此后,《沁园春·西湖感事》连同领导批注在《浙江日报》第一版显著位置隆重刊发,成为重启西湖大规模拆坟运动的宣言和动员令。</p><p class="ql-block">夜里,一束探照灯光射向西湖西泠桥头,从苏小小墓开始,疯狂的拆坟运动由此拉开序幕,为时一个半月,拆坟654座,其中有打虎英雄武松和鉴湖女侠秋瑾的墓冢。另外,云栖寺莲池大师塔坛和佛像、六和塔内31个菩萨、岳庙牌坊、于谦牌坊、包括司徒雷登家族的传教士墓群,均悉数被拆或就地深埋,从此永没黄土之下。</p><p class="ql-block">世事沧桑,到了八十年代,杭州市政府又将这些强拆走的坟茔陆续回迁。然而,并非所有的坟冢都这样好运——当年没有留下什么标记,不少坟冢已沦为野墓孤魂,不为世人所知。古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在我们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荒唐事之所以不绝如缕的原因,其实并不深奥也不复杂,或许,就是西谚里那头“房间里的大象”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