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爷爷含泪摔孙子 嘴里抠粮救乡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济南战役一等功袁永福:口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整理:袁联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争,如同一只可怕的巨兽,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毁灭。</p><p class="ql-block"> 战争,能让人失去理智,还能让人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甚至是残忍不堪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即便岁月如何变化,爷爷和孙子之间血脉相连的亲情永远不会改变,那份牵挂与疼爱深入骨髓。</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76师226团2营4连副指导员袁永福在回忆中说:“在15军接防上甘岭阵地前,一直由我们26军部队坚守,我们4连是个加强连有210人,以伤亡177人的极大代价,在上甘岭阵地与美国鬼子拼死战斗了300天。”</p><p class="ql-block"> 袁永福又伤感地说道:“中国有句俗话叫隔辈亲,战争除了残酷之外,还有一幕朝鲜人民骨肉分离的惨剧,令他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1951年7月的一天,我们在上甘岭下的马天里阵地坚守,发现从远处走过来一位男性朝鲜老乡,年龄在60多岁,怀里抱着看上去只有两、三岁的小男孩,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累了,就坐在了离我们阵地不远的一块大石头上,只听到小男孩用沙哑的哭腔一个劲地喊:“爷爷,我饿呀!爷爷,我饿呀!……”。</p><p class="ql-block"> 这句朝鲜语我们在阵地上都听得清清楚楚,听得叫人撕心裂肺。 </p><p class="ql-block"> 入朝后我们每个连队都配有一名朝语翻译和英语翻译,平时只要有空,我就跟着二个翻译学习,学了9个月,日常朝语和英语都能听懂。小男孩这句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朝语,让我们听得十分难受。可以肯定,小男孩的哭声喊声,深深地刺痛着这位朝鲜老大爷的心,也深深地刺痛着阵地上每一位志愿军战士的心。</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正准备搞点食物给老人和孩子送过去,不料出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悲惨一幕:只见爷爷听着小孙子的哭声,脸面肌肉颤抖,泪如雨下,缓缓站起身来,仰天长叹,口中不知说了一些什么,然后抱起孙子亲了亲脸蛋和额头,又用手轻轻擦去孙子脸上的泪珠。突然,把孙子高高举过头顶,朝着刚才坐过的大石头上狠狠地摔了下去,瞬间,这个小男孩停止了哭喊。</p><p class="ql-block"> 我立刻派人过去问个究竟,还带过去一些食物,老人看着地上摔死的孙子,老人放声恸哭,大骂美国鬼子,说美军的飞机炸死了孙子的爸爸和妈妈,家里只剩下他和孙子,带着孙子四处讨饭,已经几天没有吃上饭了,这样下去早晚都是个死。他不愿意亲眼看着孙子被活活饿死,把孙子摔死,自己就去死,这都是被美国鬼子逼得,不让我们朝鲜人民活下去了呀。</p><p class="ql-block"> 听着朝鲜老大爷的哭诉,我们每个志愿军战士都流下了难过的眼泪。因为,我们每一位志愿军同志的家庭,在旧社会都有一本血泪史。 </p><p class="ql-block"> 我及时把这一情况向亓庆标团长作了汇报,团长把这一情立即又报给了戴成功师长。师部经过研究后,决定自这一天起全师官兵从每天每人供应的4两黄豆中,抠出二两,救济当地的朝鲜乡亲,帮助他们渡过这场战乱饥困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战士每天的定量本来就吃不饱肚子,这样一来,我们就更得饿肚子了。不久,有的战士双腿就出现了浮肿,走起路来都非常困难,但大家想到这是为了朝鲜老百姓,还是顽强坚持下来了。为了解决部队口粮缺乏的问题,干部们和战士们动脑子想办法,组织山东、河南籍会磨豆腐的战士加工豆腐,朝鲜的水好,1斤黄豆能磨出7斤豆腐,这一下缓解了部队供应减少的问题,团部、师部知道后迅速推广了我们连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有的战士无奈地说:“天天打美军,天天吃豆腐,天天胀肚子。”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的条件下,在上甘岭阵地与现代化装备、食物充足、生活优裕的美国鬼子抗衡了整整300天啊!打得美国鬼子寸步难行,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