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仙山、贝藻王国的旅游胜地,南麂岛

张敏

<p class="ql-block">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东南海域,有一组被冠以<b>“碧海仙山”</b>、<b>“贝藻王国”</b>、<b>“海上神农架”</b>等各种美好称号的岛屿群,这就是南麂列岛。</p> <p class="ql-block"><b>南麂列岛</b>陆地总面积为11.3平方公里(其中主岛7.64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大,但名气很大。</p><p class="ql-block">1990年它被国务院评为首批五个<b>“海洋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之一;</p><p class="ql-block">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b>我国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b>;</p><p class="ql-block">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等全国23家主流新闻媒体参与评选的“<b>中国最美十大海岛”</b>中,南麂岛综合得分名列第五;</p><p class="ql-block">2023年该岛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与上海崇明岛、福建鼓浪屿、湄洲岛、广东南澳岛、广西涠洲岛、海南分界洲岛等33个大名鼎鼎的岛屿一起,被国家自然资源部评为<b>首批国家级“和美海岛”</b>。</p><p class="ql-block">此外,它还是国家<b>4A级旅游景区</b>、<b>国家级科技兴海基地</b>、<b>国家级海钓基地</b>、<b>浙江省风景名胜区</b>、<b>省级海珍养殖示范基地</b>。</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南麂列岛又新增<b>“国际重要湿地名录”</b>这一国际名片,也是目前我国距离大陆最远的世界级滨海湿地。</p> <p class="ql-block">南麂岛距离平阳县鳌江港28海里(约56公里),距离台湾省马祖列岛70海里,距离台湾省基隆港140海里,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岛屿之一,且地处东海与南海航道交汇处,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岛上唯一的博物馆<b>“南麂海洋馆”</b>中,有对南麂列岛的形成、特点、演变、历史等介绍。</p> <p class="ql-block">南麂岛形成于几亿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原来是和大陆相连的,经过地壳运动和亿万年的沧桑变化与大陆分离,又经过千万年的海浪和潮汐冲击,基岩裸露,形成以海蚀为主的典型基岩岛。</p> <p class="ql-block">南麂列岛由52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岛屿组成,另有30余个暗礁、明礁和干出礁。从地形图看,因主岛形状酷似一头从海上面向着大陆奔腾的小鹿也就是麂,又在平阳县大陆的南面,所以称之为南麂列岛。地形图还显示了主岛<b>“三横成王”、“五岙拥珠”</b>的独特地形,即由三个条形陆地自西北向东南走向拼接成“王”字,又在这三个条形陆地上构成五个“岙”(即小海湾)。</p> <p class="ql-block">南麂岛的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海岛森林覆盖率达70%,被称为“海上神农架”,是因为南麂列岛不但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品种在全国海岛资源中属于罕见,更因为其海洋生物资源可与神农架的陆地森林资源媲美,而且在生物种类数量上远远超过神农架。</p><p class="ql-block">据南麂海洋馆介绍,南麂列岛周围海域现已发现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1876种,其中大型底栖藻类178种,微小型藻类459种,贝类427种,甲壳类257种,鱼类397种,其他海洋生物158种,体现出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代表性和稀缺性,所以又被称为<b>“贝藻王国”</b>、<b>“海洋生物基因库”</b>。</p> <p class="ql-block">南麂在唐代时始有季节性生产,到宋代开始有人居住并进行开发性垦荒。明朝万历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在《郑和航海图》中将之所称“南杞山”。后明朝实行“禁海令”,将岛上居民迁往内陆,实行闭关锁国。</p> <p class="ql-block">禁海令使南麂岛及东南沿海岛屿成为无人岛,却也提供了倭寇长期盘踞的地盘及骚扰沿海的跳板。万历年间,浙江德清人许孚远任福建巡抚,于1582年奏请在南麂岛设置副总兵,抵御来犯的倭寇。后因倭寇入侵少了,海禁逐渐废止,渔民又重新迁岛建立村落。</p> <p class="ql-block">清朝初年,朝廷为断绝在台湾建立明郑王朝的郑成功得到沿海居民的接济,实施“迁海之役”,将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禁止返回原地,并焚毁房屋,致使沿海田园荒芜,渔业枯竭,盐业废止,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南麂岛也再次成为废墟。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平定台湾后正式展界,安排被强迁的居民复返故土。</p> <p class="ql-block">南麂岛与郑成功有着历史渊源。1659年他率十七万大军沿海北伐打到镇江,包围南京,平阳、温州的沿海岛屿成为他的基地。1658年~1659年,郑成功的水军曾驻扎在南麂岛的西岙进行操练,后人为纪念郑成功,将“西岙”改名为“国姓岙”。</p> <p class="ql-block">南麂列岛拥有各类景观180多处,许多景点不乏自然的天韵和神话般的魅力。虽然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人文资源,但解放后因地处东海前沿和对抗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前线,战略地位重要,长期作为军事要地驻扎部队,民用开发一直受到限制。直至二十世纪末,南麂岛仍面临着用水困难、交通不便等问题,军事设施的优先性也导致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南麂岛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规定的全国唯一集保护区、领海基点和军事保护设施为一体的海岛,这为南麂岛的开发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本世纪之前,南麂岛经济以渔业为主,岛上居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简单的海产品加工,旅游业尚未起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南麂岛开始有了少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潜力开始受到关注。一直到二十世纪末,平阳县成立南麂岛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启动了防波堤、环岛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逐步拉开序幕。但当时的旅游只是一些较原始的项目,如沙滩游玩、海鲜品尝等,旅游品种较为单一,也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与当时国内大搞建设、无序发展、破坏环境,先致富再治理的模式不同,南麂岛是实行了有组织的开发。</p><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考察南麂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对海岛的保护开发说:<b>“南麂岛是一个宝岛,南麂自然保护区是我省唯一的国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态价值,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里的生态环境,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好。”</b></p> <p class="ql-block">在考察大沙岙和三盘尾景区时,习近平说:<b>“南麂要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适度开发旅游资源,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对保护与开发要深度研究,进一步完善规划。要控制岛上人员增加,实行岛上居民只搬出不迁进。”</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以现在的眼光看习近平当时的话,确实是有相当的前瞻性。南麂岛最多的时候人口超过3000人,据南麂海洋馆展示介绍,现在全岛共有11个行政村,全岛户籍人口2413人。</p> <p class="ql-block">根据2015年制定的《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平阳县实施方案》,<b>南麂岛开发的基本原则为: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岛际联动、整体推进;特色引领、示范发展;项目带动、重点突破。</b></p><p class="ql-block">重点是构建“一心五区两带”功能分区。“一心”为以司令部为核心,完善通讯、安全、卫生等综合服务功能。“五区”是打造大沙岙滨海休闲区、新码头海产交易区、三盘尾海岛观景区、竹屿海岛海钓区、柴屿海洋实验区。“两带”是东北与西南生态保护带。</p> <p class="ql-block">南麂岛原属平阳县鳌江镇,2016年为更好地对该岛进行保护开发单独挂牌立镇,本着“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以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导向,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渔业、资源开发、海岛建设,拆除了旅游景区6570平方米违章建筑,取消了滨海沙滩的收费,实施景区仿生态项目改造,并于2016年12月27日被正式评定为<b>国家4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据《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年7月20日报道,近几年来,南麂岛发起了三场“革命”:<b>一是“垃圾革命”</b>,建立了垃圾分类收集装置,实现了“生活垃圾不留岛”,获评“国家卫生镇”。<b>二是“厕所革命”</b>,建造了冲水式卫生公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b>三是“污水革命”</b>,2016年起实施容污工程并已覆盖全岛,经过处理的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p> <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底,国网平阳供电公司铺设一条43.9公里长的光电复合海缆,在南麂岛新建35千伏变电所,与大陆联网工程正式通电,岛上供电能力提升了20倍,浙江省最后一个电力孤岛告别“孤网”历史。2024年11月,南麂水厂改造二期工程完工,实现了岛上清洁生活用水全覆盖,结束了岛上“靠天吃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去南麂岛,那时岛上的旅游设施还较初级简陋,主要的旅游景点大沙岙和三盘尾刚走出原生态,我住在部队招待所。</p><p class="ql-block">第二次2018年再去岛上,旅游设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也有了较好的旅游酒店。我住的酒店“迷途”民宿在2019年获评浙江省最受欢迎民宿。</p> <p class="ql-block">2021年第三次去岛上,各旅游设施又令我眼目一新。新置的三层豪华客轮“南麂之星”能承载380人,抗风等级可达八级。大沙岙景点被鲜花装饰成大花园,环岛公路被改造成了彩虹路,还添置了沙滩摩托车供游客体验玩沙的乐趣。我不但参观了新建了南麂海洋馆,还参观了修复的美龄居等人文景点。据报道,岛上共有民宿60余家,彻底告别了单靠农民家里自办农家乐的住宿历史。</p> <p class="ql-block">2017年后,南麂岛实施生态保护措施,每天登岛游客限流在1500人,6~8月为旺季,必须提前订票,否则一票难求。上岛门票80元,岛上公交车票三天通票45元,招手即停,还可以电话叫车。</p> <p class="ql-block">南麂岛的旅游开发核心区域是大沙岙,不但有沙滩游玩和冲浪运动等,各类宾馆、文化设施、美食等大都集中在该区域。大沙岙位于南麂岛西南部,面向东海,三面环山,沙滩长达800余米,纵深达600余米,面积达48万平方米,而且还在逐年增大。</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南麂岛最早开发旅游资源的地方。早年作为天然海湾,曾是渔民避风停泊的地方,1998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后,开始建设简易步道和观景台,开始有限度的旅游资源开发。2005年后,大沙岙被划为生态旅游区,但限制过度开发,保留原始风貌。近年来在生态保护依旧的前提下,加快了整体环境美化、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体验、增设环保厕所等开发步伐,我每次去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大沙岙海滨浴场沙质细腻,在千万年来的海浪冲击下,贝壳碎片形成了罕见的细沙,在阳光下呈现金黄色,是中国唯一的贝壳沙滩。</p> <p class="ql-block">大沙岙的海域能见度很高,夏秋两季风平浪静时可达7米。蓝绿色的海水适合潜水、游泳等水上运动,也是大人小孩嬉水玩沙的绝佳之地。海滨浴场两旁的岬角深入海中,阻挡海浪的侵袭,环境秀丽,滩地广阔,可容纳千人同时嬉水玩沙。</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大沙岙的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不但有完善的淡水冲洗室,还有游泳装备和沙滩玩具商店,并提供遮阳伞和沙滩摩托车、水上运动器具出租,为滨海休闲提供更为多样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大沙岙形如簸箕,天然沙滩大浴场面朝东南方,浴场正前方百米外的海域中,有一座威严的虎屿礁,如猛虎般在海涛的拍打下守卫着沙滩浴场上嬉水冲浪、玩沙采贝的游客安全,也告诉着游泳的人不要越过这条水线。据说这海滨浴场从未发生过鲨鱼侵袭、游者溺水的事故,人们总觉得这是虎屿的庇佑。这也是大沙岙碧海、金沙、险礁和谐共生的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大沙岙周边新开发的海鲜排挡一条街,和休闲、篝火、露天KTV等服务设施,构造了“戏海水、观海景、吃海鲜、买海货、住海滨”的全方位体验乐趣,拉长了旅游产业链。</p> <p class="ql-block">大沙岙的西北海边,是海洋牧场养殖区。这里的海域水温、盐度等条件较为稳定,水流平缓,礁石和海底地形也为贝类提供附着和栖息场所,自然环境适合贝类生长,且水流交换良好,为贝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往下看,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养殖网绳和圆形养殖圈如同一朵朵“海上之花”绽放在海上,这就是海洋牧场。据介绍,南麂岛贝藻王国海洋牧场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鱼礁投放和海洋牧场建设之地,历时38年,累计投资超过6000万元,2016年成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p><p class="ql-block">这里的贝类以牡蛎为主,其贝壳生长封存了大量的碳酸钙,发挥着显著的“碳汇”功能。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所测算,该示范区光牡蛎的年均固碳量达到13.6吨,相当于每年减排约50吨二氧化碳。</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岛上基督教会长老的安排下,乘坐他的船出海穿梭在海洋牧场上,感受着捕捞生蚝、扇贝及海带的乐趣,引起海边众多游客的一阵羡慕。晚上在他家里品尝刚捕捞上了的美味。据介绍,不同颜色的浮筒养殖着不同的贝类,这里所有的养殖都由政府投资开发公司统一规划,并租给当地的渔民。</p> <p class="ql-block">每个渔民都有自己的养殖区域。我很好奇,看上去一望无边的养殖区域内,密密麻麻分布着养殖网绳,怎么能分清哪几条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p> <p class="ql-block">南麂岛的海洋产业也经历了漫长的改革期。南麂岛原来靠养海带为主,因每年5~11月常有台风来袭,产量一直受限,渔民只能出海捕鱼,出海一次一两吨鱼获,一斤只能卖8分钱。随着鱼越捕越少,上世纪九十年代,渔民尝试着小规模渔业养殖,但往往赶上一场台风就血本无归。</p> <p class="ql-block">2005年在南麂岛考察深水网箱养殖时,习近平说:<b>“发展渔业生产,提高渔民收入,关键在于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我们在发展远洋捕捞时,要积极发展养殖业,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b>他还亲手放生了六尾大黄鱼。</p><p class="ql-block">在平阳县政府和海洋、渔业部门的带领下,老村长到山东参观学习海水养殖渔业发展。在科协部门的组织下,渔业养殖户利用岛上海水盐度高且无污染的优势,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与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建立战略联盟,解决了大黄鱼鱼种培育等大量技术问题,开发出了肉质鲜美的大黄鱼。自2013年起,浙江省渔业互助保险协会与保险公司合作,养殖户只需出30%的参保金,各级政府补贴70%,以保险方式分担台风带来的风险。2017年,南麂岛大黄鱼养殖协会成立,统一育苗、规范养殖标准、监督养殖品质、统一商标和广告。2017年中国杭州举办的G20峰会,南麂岛大黄鱼作为“国宴”被端上了峰会餐桌。2020年南麂镇投资5.39亿元打造南麂岛海洋牧歌田园综合体,壮大大黄鱼养殖规模,当年大黄鱼全年产量1200吨,产值达2.2亿元。</p> <p class="ql-block">十八年来,南麂岛的海洋渔业从生态优先出发,减轻近海海洋捕捞强度,从“捕”转“养”,建成了“海上牧场,共富工坊”,开启了“因海而兴”的致富之路。</p><p class="ql-block">(南麂岛大黄鱼养殖围网。照片自央视纪录片中截屏)</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晚,夕阳倒映在海上,整个世界慢慢染成金黄色。海风轻轻拂过,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悦耳的声响。随着太阳逐渐西沉,海面上的金色光芒也越来越柔和,最终消失在海平面以下。</p> <p class="ql-block">尽管旅游业快速发展,军事管制仍对部分区域开发形成限制。如南麂岛的最高处名头山,可观望万顷波涛,也是可以欣赏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处,但山顶设有海军雷达站而禁止游客进入。</p> <p class="ql-block">据岛上居民讲,岛上现有四个兵种,海军、空军、陆军和雷达兵。为此我查了一下,《环球时报》2014年报道,据日本共同社的“独家消息”,过去南麂岛上驻有少量海军,2014年秋季数百名军方人员进驻该岛,在岛上最高处安装了大型雷达,军队使用的超高速互联网也开始铺设。2013年后空军进驻,已完成直升机起降场地,将在2015年在临近岛屿修建飞机跑道。预计将来陆军也会加入,实现陆海空军共同驻扎。</p><p class="ql-block">《环球时报》文章说,这是日本安倍政府及日本媒体的炒作,为与日美“有事”做准备。文章没有对这一“独家消息”证实或否定。文章说,即便是中国在南麂岛建设军事设施、部署武装力量,都是我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非常正常”。但当地居民讲,岛上军队确实比过去多了。据平阳县政府网站报道,许多基础设施如供水工程等,通过驻军与地方政府协同推动水库和水厂改造,彻底解决了岛上供水问题,实现了开发与国防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南麂岛的另一个主要旅游景区是<b>三盘尾景区</b>。三盘尾位于南麂岛的东南,如飞奔中小鹿的尾巴伸向东海。其中头屿与二屿、二屿与三屿之间的位置很低,乱石相接,涨潮时海水淹没低处,小船可自由通行,各山岩便形成了独立的岛屿,好像三个“绿盘”漂浮在海面上,故称“三盘尾”。</p> <p class="ql-block">三盘尾景区外部有一块大型的<b>“南麂岛大事记”文化墙</b>。文化墙建于2016年,<b>以“山海遗珠、千年印记”为主题</b>。浮雕群围绕着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温州人苏步青于1993年8月题写的“碧海仙山南麂列岛”为中心,以浮雕的形式记录了南麂岛自明万历十年(1582年)设立南麂副总兵署、明末清初郑成功在此操练水军、1912年王理孚筹资拓荒、抗战期间被日军占领、1955年2月南麂岛解放等时间轴为主线的重要历史变迁,展示了南麂岛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三盘尾景观较集中,被冠以“万景园”。这里有丰富的海蚀地貌,怪石嶙峋,也是南麂岛最早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政府就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门亭、公厕、凉亭、护栏等。</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住在岸边山上的“迷途”民宿,虽然房价高达2000多元一天,但这里视野开阔,环境幽静,景色优美,可以看出旅游开发和环境整治的力度之大。</p> <p class="ql-block">三盘尾是南麂岛最佳的日出观赏点,站在悬崖上无论是哪个位置眺望东海,都可以欣赏到壮观绚丽的日出景象。</p><p class="ql-block">2018年我从山上的迷途民宿一早来到崖边,欣赏到了难得的一次视觉盛宴。日出前天边一片红霞,随着太阳跃出水面,色彩越发丰富,万道金光喷薄而出,云彩被镶上了金边,海面闪烁着细碎金子般的粼粼波光,三盘尾的礁石、植被都折射出五彩的光芒,让人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三盘尾的入口处是<b>“南麂万景园”门亭</b>,这是一座八角亭,造型古朴典雅。三盘尾因奇石景观和海岸风光被称为“万景园”,享有<b>“浙江东南海滨第一胜景”</b>的美誉。门亭不仅是景区入口标志,也起到引导游客进入景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从门亭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艘木船,船上站立着南麂岛开拓者王理孚的塑像。<b>王理孚</b>(1876~1950年),祖籍鳌江,17岁中秀才,1901年入学交通大学的前身上海南洋公学,为清末民初的平阳县开明绅士,曾任浙江省议会常驻议员、省都督府秘书、鄞县知县。后弃官还乡创办实业,开办学校,主持县志编撰,使鳌江成为当时与温州繁荣程度并列的浙南第一大港口城市,被称为<b>“鳌江开埠先驱”</b>。</p><p class="ql-block">他在民国初期积极参与平阳和瑞安关于南麂岛的归属争端,最终“平垦南麂、瑞垦北麂”。1912年他集资两万银元,创办“南麂渔佃公司”,购置一条20吨的小轮船“静江号”开辟鳌江至南麂的航线,并招募渔民移居南麂,在岛上种了十万株松树,并盖有一所“沧浪草堂”作为晚年隐居之所,并自号为“海髯翁”。可惜该草堂后毁于台风。</p> <p class="ql-block">他在《南麂八咏》中写道:</p><p class="ql-block">“登高远望两峰巅,仿佛齐州九点烟。南部戈船兹一系,兵家形胜自天然。”(描绘南麂岛的险要地势与军事价值。)</p><p class="ql-block">“驰骋中原愿已虚,更从海外觅扶余。英雄尚厌弹丸小,底事虬髯老畋渔。”(以“沧浪草堂”为寄托,抒发拓荒者的孤寂与坚守。)</p><p class="ql-block">“乘桴浮海意堪伤,错被人呼作大王。虚牝黄金庸计左,千家渔稻已成乡。”(感叹开发初期艰辛,最终使荒岛变为渔耕之乡的成就。)</p><p class="ql-block">1939年抗战爆发后记,他把渔佃公司的地权、资金及收入全部捐与平阳县政府,作为成立平阳县立中学的基金。王理孚开发南麂二十余年,岛上居民人数从数十人发展到最多万余人,被称为<b>“南麂的拓荒者”</b>。</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自南麂海洋馆)</p> <p class="ql-block">三盘尾总面积为0.68平方公里,景区内建有一条5公里的环海步道,沿着山脊和海岸线修建,串联海边各地质奇观60多处,可近距离观赏海蚀地貌和野生植被形成闭合游览路线,是景区内最经典的徒步线路。</p> <p class="ql-block">猴子拜观音,也叫寿星石,是南麂岛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景点,高20米的观世音菩萨身披风帔,垂着两袖,注视着海面。在1.5米外,有5支石柱耸立,其中最高的柱顶酷似在听观音讲经说法的小猴子。南行数十步,从另一角度看,观音却变成了老态龙钟的南极仙翁。</p> <p class="ql-block">2007年国家邮政发行的《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其中一枚就是这个景点。</p><p class="ql-block">(图片下载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位于三盘的斜坡之上,有一片面积63亩的天然大草坪,顺着地势铺开,整体充实、饱满,没有一个坑洼,没有一块乱石,也无一棵杂树。草坪上长着一种神奇的草,叫结缕草,终年不枯且始终保持五、六厘米长,一年四季呈嫩绿、深绿、黄绿交替。这种草坪人踩上去,不会留下一个脚印,也不会踩出一条小径。而且这种草根须互相纠结,无论如何使劲拔,只能断其草茎,而不能拔出草根。</p> <p class="ql-block">在大草坪的边上,有原国民党军留下的战壕。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部队在岛上修建了36个碉堡、19个永久性隐蔽部,并依地势修建了战壕。这些战壕宽1.8米至2米,最长处70多米。1949年大陆解放后,这里曾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后来国民党军撤退前炸毁了部分碉堡。1955年南麂岛解放后,战壕一度为驻岛解放军所用,后被遗弃。2013年初,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对部分战壕进行了修复。2023年,南麂岛海防军事遗址作为不可移动文物上榜。</p> <p class="ql-block">沿着环海步道,一路上都是典型的海蚀地貌,岸线曲折,岬角丛生,礁石密布,形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唐僧取经</p> <p class="ql-block">熊猫听潮</p> <p class="ql-block">石青蛙</p> <p class="ql-block">狮象合卧</p> <p class="ql-block">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石笋峰</p> <p class="ql-block">风动岩</p> <p class="ql-block">天然凉棚</p> <p class="ql-block">鸽子岩</p> <p class="ql-block">观音手掌</p> <p class="ql-block">试剑石</p> <p class="ql-block">走完五公里的步道必须带好水,做好防晒措施,因为一路上是没有小卖部,除了天然凉亭等少数几处地方外,几乎没有遮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到了第三盘的尾端,又是另外一种景色,犹如苏轼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场景,展现出一幅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在大沙岙东北面山坳,背山面海,有一座大块花岗岩和钢筋水泥构筑的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呈碉堡式结构,整体设计隐蔽且坚固,窗口安装防弹钢丝网,这就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b>“美龄居”</b>(又称“栖凤居”)。建筑内前间为保卫室,中堂为会客室,右边是卧室,左边是书房,屋后两厢房分别为卫生间和厨房。</p> <p class="ql-block">2013年6月,南麂保护区管理局修复美龄居后,在内创办展览馆,展示1949年至1955年间国民党在浙东南一带的活动历史,并委托台湾影视公司在台湾和大陆两地拍摄《解密“飞龙计划”》专题片。美龄居正门上方匾额“南麂美龄居”为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题写;会客室内“南麂美龄居”匾额为国民党前主席连战题写。</p> <p class="ql-block">1954年5月9日,蒋介石、蒋经国、俞大维(国防部长)、刘廉一(大成防卫司令部司令、浙江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等乘坐“峨眉号”军舰巡视南麂岛,停泊于马祖岙外。蒋介石在微风细雨中登上马祖岙,勘察修建机场并考虑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长期驻守。然而南麂岛到处都是岛礁,没有大片平地而无法建造机场。当时南麂岛条件很差,全岛找不到一间像样的房子,巡视当天蒋介石一行的食宿都是在“峨眉号”上解决的。</p> <p class="ql-block">据展览馆内展出的蒋介石日记记载:</p><p class="ql-block"><b>“余平(本)想来此勘定飞机场址,由廉一偕至地址,即在沿山脚之岩石山边供,余大失所望,如须建筑完成必须绝大经费也。但此地机场之需乃对大陈之空援与将来之反攻皆为不可缺也。”</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昨在南麂视察后进入游击队驻所与民居视察,这里黑暗与污秽甚于地窖,殊非人的生活,不胜堪忧,因应设法改正。”</b></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巡视时带来讯息,宋美龄可能在下半年率“战地慰问团”来南麂慰问,驻军司令王生明考虑到必须要有一个像样的栖居处,便下令修建此建筑供宋美龄来岛时居住,但因战事紧张,宋美龄并未成行。当年10月王生明调任一江山地区司令,1955年1月战死于一江山岛上。1955年国民党军撤退时,因该建筑建造不易,且以宋美龄名字命名,故未被列入爆破计划,成为岛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混凝土建筑。</p> <p class="ql-block">1950年7月,解放军曾攻占南麂岛,后又三次放弃和两次攻占。到1955年,岛上有国民党正规军及游击队等4000余人,还组织了渔会、妇女会、青年会和童子军。</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党中央做出了“清理门户”的决定。1955年1月,解放军以优势兵力攻下一江山岛后,大陈岛失去外围屏障。2月7日至12日,蒋介石被迫实施<b>“金刚计划”</b>,从大陈诸岛撤走国民党正规军1万人,游击队4千人,居民1万7千人以及物资4万吨,同时将遗留的码头、渔船和各类设施悉数毁坏。</p> <p class="ql-block">至此,南麂岛已成为完全孤悬的岛屿,解放南麂岛近在眼前。2月18日,蒋介石最终下达了南麂岛撤退的<b>“飞龙计划”</b>,共撤运国民党正规军3608人,游击队819人,居民1996人,火炮34门,车辆29辆,机帆船22艘,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共1280吨,还出动了多架飞机,对岛上的设施进行了狂轰滥炸。</p> <p class="ql-block">1955年2月26日凌晨,解放军一个侦查班登岛搜索,随后海军巡逻艇又掩护一个团进驻岛上。2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b>“浙江前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二月二十六日解放南麂列岛。至此,浙江省沿海所有敌占岛屿,已告全部解放。”</b>由于大陆其他地方已在前完成统一,因此南麂岛解放意味着除台、澎、金、马外,大陆最终完成了全部解放。</p> <p class="ql-block">在美龄居的对面,有一座<b>“浙江省全景解放纪念碑”</b>,高4米,宽1.8米,碑座0.8米,碑身是火炬造型,象征光明和希望。该碑建于2013年,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碑名。</p> <p class="ql-block">面对一座荒岛,平阳麻布镇的60多名青壮年组成第一批垦荒志愿者,于当年5月登岛开始了重建南麂岛的垦荒。之后,政府又组织瑞安、文成等地268户872人迁居海岛,又从洞头派出大批干部和工商企业职工,和解放军一起开垦南麂岛。</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麂岛是最重要的东海前哨,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曾亲临南麂视察防务。全岛最多时驻扎1300余人的部队,设有海军观通站、空军雷达站等设施。岛上全民皆兵,18岁至50岁的人都要参加民兵训练。我们现在看到的同年龄老人,当年都是拿过枪的民兵。</p> <p class="ql-block">美龄居的边上有一片<b>“台湾相思园”</b>。当年随国民党军队撤离台湾的南麂岛居民,在屏东县高树乡建立了“南麂联合新村”,他们时刻不忘自己是南麂人。</p> <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24日,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率团组织居民到台湾“南麂联合新村”探望这些南麂的原住民,双方签订了双向友好互动意向书。</p> <p class="ql-block">第二年,台湾的南麂乡亲们开始每年有组织地回南麂探亲,并在当地政府辟出的“台湾相思园”中载下他们从台湾移植过来的相思树,在每颗树上挂上写有自己名字的纪念牌。如今,这里也成了“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近七十年的斗转星移,早已物是人非。如今的南麂岛不但成了当地居民的致富之地,更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美海岛”、中国最美十大海岛等众多的美好称号,承载着人们对“贝藻王国”、“碧海仙山”、“海上神农架”等美好想象,成为热门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本游记照片除了注明出处外,均由我本人所拍;文字参考景区官网及有关资料介绍,结合自己的心得编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