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醉白池”的春天

云昌

<p class="ql-block">“醉白池”是中国历史名园、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五大古典园林为:豫园、古猗园、秋霞圃、曲水园和醉白池),公园占地5公顷。原址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谷阳园,明万历年间大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曾在此觞咏挥毫。清顺治至康熙年间(1644年﹣1722年),工部郎中、著名画家顾大申在旧园址上重建,效仿宋宰相韩琦仰慕白居易而将此园命名为"醉白池"。</p><p class="ql-block">园景以一泓池水为中心,四周古木葱茏,步移景异,满园似画,素有"春访牡丹夏观荷、秋来赏菊冬瞻梅"之趣。园内楼堂亭榭,曲径通幽,保存着明代柱颊山房、疑舫、读书堂,清代池上草堂、宝成楼、雪海堂、雕花厅等亭台楼阁;收藏有元代赵孟书法真迹《前、后赤壁赋》石刻、清代《云间邦彦画像》碑刻等艺术瑰宝;园内悬挂的当代书法名家题字匾联更是不计其数,人文艺术与中华造园艺术在这里积淀、融合和传承,是上海千年历史文脉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泼水观音石为松江著名历史文化遗迹,毁于上世纪"文革"。现立岫玉"泼水观音"石为2013年在辽宁岫岩县偶得,2014年请至醉白池园内安坐。石碑的神奇之处,在于石面平时不露痕迹,一旦被水泼淋,观音之像徐徐而现。新旧泼水观音均为天地造化之圣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鹿九回】一块反映松江历史传说的青石碑刻,寓意落叶归根。喻指外出为官或经商者,十有九人都因思念家乡而返回故里的,"十鹿九回头"就成了留恋故土的代名词。该碑最早嵌于松江普照寺,后从云间第一楼搬迁至醉白池。</p> <p class="ql-block">屋顶墙上的倒挂“蝙蝠”。</p> <p class="ql-block">【草堂烟雨】建于清末宣统元年,整座建筑凌空于池上,承白居易《池上篇》之意而得名。堂上匾额"醉白池"三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的墨宝,题于1972年。</p> <p class="ql-block">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池上篇》</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1555~1636),明代画家、书法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致仕。绘画专善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倪瓒等。讲究笔情墨韵,画格清润明秀。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师晋、唐、宋诸名家,工楷、行、草书,自然秀雅。书画理论对后世极有影响,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等著作传世。其绘画多从古人画迹着手,通过悉心模仿和兼收并蓄地加以融会贯通,探求得古人的笔墨情趣。他擅长运墨,墨色鲜丽,层次分明,于意趣简淡中见天真秀润。</p> <p class="ql-block">懂舫是明代建筑,是董其昌会客饮茶休闲之处。</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先生作品选</p> <p class="ql-block">百年腊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