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在美篇记录的第十一个广东古村,江边村。江边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因北临东江,故名江边。从广州自驾,需要一个多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江边村口牌坊</p> <p class="ql-block">江边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元至大年间(约1311年),江边村黄氏始祖黄云萝第七代孙黄月牕定居在此。江边村经历元、明、清三朝定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江边村有两个传奇。第一个传奇,江边村可能是东莞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聚居于今江边村西面一带。这里原有一座寺庙“万福神院”,因此被命名“万福庵贝丘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个传奇,历史上著名的明朝清官海瑞来过江边村。江边村里有两个人物雕塑,江边村黄氏十五世祖黄学伊和明朝清官海瑞,他们是至交好友。据黄氏族谱资料,黄学伊于明朝嘉靖年间中了举人,最初在海瑞家乡海南琼山县任教谕。后来,他们同在江西为官,黄学伊任抚州通判,海瑞任兴国知县。两人做官理念相同,都是清官,因而关系密切。海瑞曾来江边村探访黄学伊,住了二十余日。期间,海瑞为黄氏宗祠书题楹联,还为黄氏祖墓题写“福寿名山”长宽三寸大字四个,刻碑于墓莹。</span></p> <p class="ql-block">这棵秋枫树树龄超过千年,据说是东莞地区最年长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这是江边村黄氏宗祠。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年),黄氏第十五世祖黄学伊中举出仕,官至江西抚州通判。在其倡议之下,兴建了黄氏宗祠。清咸丰九年(1859年),黄氏第二十三世祖黄龙韬征剿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赏,又集资对祠堂进行了重修。黄氏宗祠正门斗拱牌楼大气恢弘,在私家祠堂建筑中较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著名明代清官海瑞曾为黄氏宗祠题楹联一副:匡弼王公葵悃日倾沾雨露,忠诚赤子铎声时振彻云霄。可惜已经丢失了。</p> <p class="ql-block">据黄氏族谱记载,海瑞在黄氏宗祠左厢房住了二十多天。江边村至今有一个传说,海瑞住过的黄氏宗祠左厢房没有蚊子,因为蚊子不叮咬清官。</p> <p class="ql-block">黄氏宗祠外,这幅画描绘了黄学伊和海瑞“共友泛舟,同楫观荷”。</p> <p class="ql-block">举人碑和夹旗石,黄氏族人引以自豪的历史记载。举人碑,也称举人石。明清时期凡考中举人或进士,都会在祠堂面前竖立,向先祖报喜。举人碑与夹杆石由两块扁平石块组成,面对面分立在祠堂门前两侧,右块上方的圆孔用来绑旗杆。</p> <p class="ql-block">江边村头有一个池塘,池塘上有一座曲折蜿蜒的浮桥。</p> <p class="ql-block">池塘南岸,是江边村的古建筑群。现存明清时期的祠堂13座、古民居96座、书室4座、古井12眼、围门3座、谯楼5座。</p> <p class="ql-block">一江公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p> <p class="ql-block">头门红砂岩匾额阳刻“一江公祠”,题“同治五年丙寅孟秋谷旦重建”。</p> <p class="ql-block">隐斋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六年(1880年)、2006 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经国公祠,建干清同治六年(1867年)。</p> <p class="ql-block">沂川公祠,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p> <p class="ql-block">乐沼公祠</p> <p class="ql-block">菊轩公祠</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一7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江边公社队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鲜亮的祠堂后面是江边村的老村,“三纵十五横”巷道井字形网状布局,交通、防御、排水、消防体系完整。</span></p> <p class="ql-block">兴仁里围门,江边古村当年的主要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村头的土地庙,保佑一方平安。</p> <p class="ql-block">古井</p> <p class="ql-block">土坯墙</p> <p class="ql-block">门联,依稀可见是文革时期标语,“大闹革命改天换地,……”。</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门联,这才是普通百姓的内心呼唤。</p> <p class="ql-block">可以按照设计好的参观路线边走边看。</p> <p class="ql-block">也可以随心所欲在长满青苔的小巷里漫步。</p> <p class="ql-block">江边古村的老屋大多数属于危房。村民早已搬迁住进新居。</p> <p class="ql-block">村民新居。</p> <p class="ql-block">我发现,江边村民的新居设计新颖时尚。</p> <p class="ql-block">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