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丽山庄“宋十五郎叶公墓” 与陆秀夫题诗事迹 历史交织下的文化探寻

叶鹰江

<p class="ql-block"><b>摘要</b></p> <p class="ql-block">  本文聚焦厦门市思明区莲前明丽山庄里的“宋十五郎叶公墓”以及宋丞相陆秀夫在此的题诗事迹,依托《莲溪莲坂叶氏族谱》《鹭江志》和《厦门志》等古籍记载,深入剖析其历史文化内涵。从墓葬信息追溯叶氏家族发展,解读陆秀夫题诗背后的时代背景与精神寄托,探讨这些元素在家族文化传承、历史事件考证及文化意义传递等方面的价值,揭示其在历史长河中独特的文化印记与传承脉络,着重分析“宋十五郎叶公墓”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b>关键词</b></p> <p class="ql-block">  宋十五郎叶公墓;陆秀夫;古籍记载;历史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b>一、引言</b></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长河中,古籍犹如熠熠生辉的明珠,承载着往昔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莲溪莲坂叶氏族谱》《鹭江志》以及《厦门志》中的相关记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宋十五郎叶公墓”与宋丞相陆秀夫题诗事迹从中浮现。这些记载不仅是简单的文字记录,更是家族兴衰、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见证。深入探究其中奥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挖掘隐藏在岁月背后的珍贵价值。尤其“宋十五郎叶公墓”,作为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价值,值得深入剖析。</p> <p class="ql-block"><b>二、“宋十五郎叶公墓”相关墓葬信息解读</b></p> <p class="ql-block">2.1 族谱记载中的墓葬定位与家族意义</p> <p class="ql-block">  嘉禾屿(鹭岛)原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根据《莲溪莲坂叶氏族谱》明确记载“十五郎讳元潾十三翁长子也二十二都古楼郑十三翁女二十六娘为配郑翁无嗣田业悉与二十六娘为妆奁十五郎卒葬自己地、二十六娘葬自地……公生子有六时㕥”。这一记载精准地确定了三世祖元潾公及其配偶二十六娘郑氏的墓葬位置,对于叶氏家族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从家族祭祀传统来看,它为后世子孙提供了明确的祭祀对象与地点,使得家族祭祀活动得以有序传承,强化了家族成员对祖先的崇敬与家族根源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  从考古学和家族文化研究角度出发,对古楼具体地理位置及墓葬详细情况的考证,有望还原叶氏家族当时的社会地位、生活区域和丧葬习俗等历史风貌。“自家土地”的记载暗示叶氏家族在当时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土地占有规模,反映出家族在地方社会中的经济基础,为深入了解叶氏家族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关键线索。</p> <p class="ql-block">2.2 墓葬信息在家族传承中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墓葬信息作为叶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族传承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年复一年的祭祀活动,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家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长辈通过讲述墓葬背后的家族故事,将家族的价值观、荣誉观传递给晚辈,使叶氏家族文化在代代相传中得以延续和发展。这种传承方式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家族成员紧密相连,维系着家族的团结与稳定。</p> <p class="ql-block"><b>三、陆秀夫题诗事迹及其时代背景</b></p> <p class="ql-block">3.1 南宋末年局势与陆秀夫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南宋末年,朝廷风雨飘摇,面临着元军的强大压力。宋丞相陆秀夫肩负着辅佐幼帝、挽救危局的重任。在航海入关途中,他临时驻跸于明丽山庄所在之地。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每一个决策与行动都关乎着国家的存亡。陆秀夫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四处奔走,寻求复兴之策。</p> <p class="ql-block">3.2 题诗行为背后的复杂情感与期望</p> <p class="ql-block">  陆秀夫在此地通过与当地父老乡亲交流,得知“宋十五郎叶公墓”是宋丞相叶颙的侄子后,便在墓旁巍石上题写“官荣”二字并留下诗作。这一行为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期望。一方面,鉴于元潾公与宋丞相颙公的亲属关系以及其生前功绩,“官荣”二字可能是对墓主人的肯定与赞誉;另一方面,更体现了陆秀夫对南宋朝廷的忠诚以及对复国的强烈渴望。</p> <p class="ql-block">  “距离塔头社几里的地方,官荣石也大有来头”。《县志》中写到:“宋幼主过此,民有馈献者,悉予官。陆丞相秀夫书“官荣”刻之。“官荣”二字,各取宀十木合成“宋”字,是为“怀宋”之意,更显示宋幼主曾经到过此处。他所题之诗“分忧随主逐红尘,矢志回天不惮行,万里河山寻净土,百年骸骨表荣名,天寒水冷鱼龙泣,雪暗风霏鸿雁鸣,那得重兴纶一旅,扫清羶秽恨方平”,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局势的艰难,表达了他追随幼帝、力图挽救危局的坚定决心。诗中借景抒情,以“天寒水冷”“雪暗风霏”等景象渲染局势的严峻,“那得重兴纶一旅,扫清羶秽恨方平”则直接抒发了他对重振南宋、收复失地的热切期盼。</p> <p class="ql-block"><b>四、“宋十五郎叶公墓”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b></p> <p class="ql-block">4.1 家族根源与传承象征</p> <p class="ql-block">  “宋十五郎叶公墓”作为莲溪叶氏家族三世祖的墓葬,是家族根源的重要物质标识。它承载着叶氏家族数百年的繁衍与发展记忆,通过代代相传的祭祀活动,强化了家族成员对自身根源的认知和归属感。墓葬的存在提醒着叶氏后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族的血脉与传承始终延续,是维系莲溪衍派家族凝聚力的核心要素。这种家族根源的传承象征,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增强家族成员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持家族文化的独特性和连贯性。</p> <p class="ql-block">4.2 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  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宋十五郎叶公墓”见证了南宋至今的时代变迁。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墓葬形制以及相关的历史记载,都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特征。例如,墓葬的选址和规模可能与当时叶氏家族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相关;而周边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当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通过对墓葬的研究,可以为地方史、社会史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变迁过程。</p> <p class="ql-block">4.3 文化融合与交流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墓葬所在地区在历史上可能经历了多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宋十五郎叶公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文化交流的影响。从墓葬的建筑风格、天然巍山装饰元素到“墓亭径中有田二斗坐掛古楼塘下”等方面,都有可能蕴含着不同文化的痕迹。这种文化融合与交流的体现,不仅丰富了墓葬本身的文化内涵,也为研究古代文化传播、民族融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线索。它展示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过程,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和包容性。</p> <p class="ql-block">4.4 历史名人关联的文化附加值</p> <p class="ql-block">  宋丞相陆秀夫在此留下题诗事迹,极大地提升了“宋十五郎叶公墓”的文化附加值。陆秀夫作为南宋末年的重要历史人物,其忠诚、爱国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题诗不仅为墓葬增添了文化艺术价值,更赋予了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这一关联使得墓葬不再仅仅是一座家族墓地,而是成为了承载南宋末年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它吸引了众多学者、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成为研究南宋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对象。</p> <p class="ql-block">4.5 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宋十五郎叶公墓”在地方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它与当地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共同构成了地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墓葬所承载的家族故事、传说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素材,通过口口相传、文字记载等方式,在当地民众中广泛传播。这种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于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地方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独特的资源。</p> <p class="ql-block"><b>五、古籍记载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多重意义</b></p> <p class="ql-block">5.1 家族文化传承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莲溪莲坂叶氏族谱》中关于墓葬的记载,是莲溪衍派叶氏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通过祭祀仪式和家族教育,墓葬信息成为传承家族价值观、荣誉观的重要载体,使莲溪叶氏家族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这种传承不仅增强了家族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为莲溪衍派各地家族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p> <p class="ql-block">5.2 历史事件考证的珍贵线索</p> <p class="ql-block">  《鹭江志》与《厦门志》中陆秀夫的相关记载,为研究南宋末年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线索。陆秀夫在此地的暂驻跸、题诗等行为,与叶氏墓葬紧密相连,为考证叶氏家族与南宋朝廷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历史场景提供了新视角。与其他历史文献相互印证,有助于更准确地勾勒出南宋末年这一地区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厦门“鹭江志”记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厦门志”记载……</span></p> <p class="ql-block">5.3 文化意义的深远传递</p> <p class="ql-block">  陆秀夫的题诗蕴含着忠诚、爱国、坚韧等崇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这些精神通过古籍记载代代传承,激励着后世子孙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同时,题诗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以诗言志的传统文学创作手法,为地方文化增添了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何丙仲~以数字称郎为名号……</span></p> <p class="ql-block"><b>六、陆秀夫题字“官荣”的多维意义</b></p> <p class="ql-block">6.1 政治隐喻与王朝合法性象征</p> <p class="ql-block">  明清地方志记载,“官荣”二字是“宋”字的拆解,这一隐晦表达方式体现了南宋遗民对赵宋王朝的忠诚与复国期望。类似的文字游戏在历史上常被文人志士用于表达特定情感与立场,反映了在特殊历史时期人们对王朝合法性的坚守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6.2 与“归仁”的呼应及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  厦门云顶岩的“龙门”石刻与“官荣”题字相互呼应,“龙门”隐喻复国期望,“官荣”强调士大夫责任与荣誉。二者共同构成南宋遗民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渴望复兴的精神追求,成为南宋遗民精神寄托的重要符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云顶岩“龙门“……</span></p> <p class="ql-block">6.3 抗元记忆的物质载体</p> <p class="ql-block">  叶十五郎墓将“官荣”题字与整体墓园结合,使墓葬空间升华为承载公共记忆的场所。这与其他抗元遗迹一样,强化了抗元历史叙事,传承了民族精神。有“专家”始终认为,猜想墓主人的骸骨可能已不存,导致数年影响其文物保护评选,令人感到惋惜,但它依然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6.4 海洋文明中的忠义符号</p> <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厦门作为重要港口城市,“官荣”石在海洋文明背景下成为罕见的陆地忠义符号。与记录海外贸易的石刻不同,它承载着深厚精神内涵,体现了南宋遗民在海洋环境中坚守陆地文化传统、传承忠义精神的努力,连接了海洋文明与陆地文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通道“龙门”……</span></p> <p class="ql-block">6.5 地方认同的建构工具</p> <p class="ql-block">  叶氏族谱将陆秀夫题字纳入家族史记载,与闽南地区其他文化崇拜现象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地方文化正统性与独特性。地方志将陆秀夫题字与郑成功事迹并列记载,塑造了厦门“忠义之城”形象,增强了地方民众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①《广东通志》清•雍正9年郝玉麟、鲁曾煜纂修64卷中,第26卷一官职:叶元潾庆元六年任提举市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②《广东通志》叶元潾、刘及、逢体仁嘉泰任详名官,和而有立早有音效,故相叶颙子昂之侄今为江西提司干官待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③《广东通志》清•道光刻本阮元—陈昌齐卷十五表叶元潾庆元五年任提举常平……</span></p> <p class="ql-block">6.6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p> <p class="ql-block">  叶氏家族通过祭扫活动和族谱编纂强化对“官荣”题字的记忆,地方文人通过诗歌创作赋予其丰富文化内涵。这种宗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模式,与徽州宗族建构地方认同的机制相似,通过文化传承与社会互动凝聚地方力量,传承地方文化。</p> <p class="ql-block">6.7 闽台文化交流的历史纽带</p> <p class="ql-block">  从不同时期地方志对“官荣”题字记载的变化,反映了历史记忆的不断重构与丰富。随着时间推移,“官荣”题字承载的历史信息愈发多样,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纽带,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传承与交流。</p> <p class="ql-block">6.8 口述传统与实物证据的张力</p> <p class="ql-block">  “官荣”石刻与文献记载历史记忆在不同时代的解读与传承中不断演变,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与诠释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6.9 符号的生命力与文化遗产保护</p> <p class="ql-block">  “官荣”题字从南宋遗民的情感表达演变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元素,展现了强大的符号生命力。建议将其纳入厦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借助数字技术开发沉浸式历史场景,使其成为阐释中华海洋文明特质的重要窗口,让古老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b>七、结论</b></p> <p class="ql-block">  “宋十五郎叶公墓”与陆秀夫题诗事迹,通过《莲溪莲坂叶氏族谱》《鹭江志》与《厦门志》等古籍记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画卷。这些记载不仅是叶氏家族发展的见证,也是南宋末年历史的重要补充,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珍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宋十五郎叶公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其成为研究家族史、地方史、文化交流史以及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对象。在当代,我们应重视对这些古籍的保护与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通过保护和传承“宋十五郎叶公墓”与陆秀夫题诗事迹等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同时,这些文化遗产也将继续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历史、汲取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图:陆秀夫、龙门来自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厦门思明区莲坂“莲溪堂”叶氏家庙</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