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者按:</b></p><p class="ql-block"><b> 最近,被河北省授予“红色家风”称号的农民巴连甲,在平台上发表了《我用红色文化育家风》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发强烈共鸣。一时间《沧州日报社》及沧州市新闻媒体相继报道。沧州渤海学院、沧州职业学院师生纷纷到巴连甲所在的海兴县张皮村参观学习,追寻红色记忆,领略那段峥嵘岁月的战斗历程。</b></p><p class="ql-block"><b> 巴连甲用一个人的坚守,唤醒整个社会对精神根系的重塑。家风不再是私宅内的道德训诫,而是通向文明长河的精神航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巴连甲用四十年的时间守护着这份"不合时宜"的执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用红色文化育家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巴连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好的家风能够带动社会的好风气。弘扬前辈们的红色家风是对家庭成员最好的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几十年来,我情系家乡红色文化,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料进行收集理,并用红色文化教育家人。我们家曾被评为“红色家庭”“文明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作为一个农民,对红色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影响到了家庭的正常收入,刚开始妻子不理解,有时还会闹别扭。后来,当她了解到那些战争年代的军嫂送郎参军,有的等了8年、有的等了12年才和丈夫团聚,还有的烈士的妻子,一生都没能把丈夫盼回来;当她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小山乡曹庄子的无棣县原县长刘保田烈士,他的母亲把七个儿女都送进八路军队伍,四个儿子先后牺牲;当她了解到刘三奶奶把唯一的儿子送到前线,可儿子后来牺牲在朝鲜战场……她被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她说咱日子过得虽然穷点儿,但要做有良心的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此以后,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我家第一碗饺子,都会端到我的家庭革命档案室祭奠烈士们。妻子口中叨念着每个烈士的名字:“亲人们啊,我们没有忘记你们,没有你们的牺牲,哪有现在的国泰安……”每到清明节,她会提前给我叠好厚厚的烧纸,让我到刘三奶奶坟上多烧点纸、多磕几个头,并且动情地说:“她家没有后人,我们就是她的亲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的儿女们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儿子巴胜祥在中交集团工作,兢兢业业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女儿巴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每到节假日都会陪我去参加义务演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对于孙辈们,我总会领他们到烈士陵园和纪念馆档案室等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到清明节,他们总会把压岁钱给我,让我为档案室多买几本革命书籍让人们看;或让我在烈士陵园多栽两棵小松树,为烈士们挡风遮雨。他们从小就想着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都很优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好的家风教育。孩子们只有从小就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知道感恩,将来才会努力学习和工作,回报社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巴连甲荣誉小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巴连甲本人2021年6月被国家选入世纪名人网。2021年11月评选为“沧州好人”。2021年11月红色家风故事在河北新闻网发表。2021年12月被评为“时代新人和河北好人”。2022年2月被评为2021年度“海兴县道德模范”。2022年8月被评为“沧州市文明家庭”。2022年9月被评为“沧州市年度最美双拥人物”。2022年10月被评为“河北省五老先进个人”(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个人)。2023年4月被兴县教育局评为“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2023年7月被评“沧州市最美退役军人”。2023年9月被沧州市评为“最美五老”人物。2023年10月获“革命老区海兴文化传承振兴奖”。2024年1月被评为河北省第十届中老年健康之星。2024年3月被海兴县委政府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24年3月小山学区聘请为校外辅导员。2024年3月份苏基学区聘请为校外辅导员。2024年3月实验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2024年3月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选为全省先进事迹报告团演讲员。2024年7月评为沧州市最美退役军人。2025年3月5日,沧州市职业学院聘请为校外辅导员。2025年4月10日,被沧州市聘为沧州市国防教育讲师团讲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红色文化薪火传 家风如磐四十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记河北好人巴连甲的红色文化坚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国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渤海之滨的海兴县张皮村,有一位老者用四十年光阴编织着红色记忆的经纬,他就是巴连甲。这位被河北省授予"红色家风"称号的普通农民,以近乎固执的执着,将革命年代的烽火故事化作滋养后代的清泉,在时代浪潮中筑起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四十载坚守:冀鲁边区红色记忆的"活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巴连甲作为一个农民,对红色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影响到了家庭的正常收入,起初妻子并不理解,夫妻俩总是吵架,当妻子了解到那些战争年代的军嫂送郎参军,有的等了八年,有的长达十二年才和丈夫团聚,还有的没有把丈夫盼回来的场景时,妻子感动了……,并一起帮着巴连甲整理红色文化资料,这一整就是40多年。巴连甲的一双儿女在这四十年的红色文化传承中,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教育,儿子巴胜祥在中交集团工作,兢兢业业,年年评为先进个人并加入了中共党员。女儿巴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每到节假日都会帮老爸去红色教育基地参加义务演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巴连甲1983年在东海舰队退伍回乡。他对红色文化的情怀缘于198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核能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本家族爷爷巴延年回家探亲,向巴连甲讲了海兴县是革命老区,小山区是党政机关的指挥中心,各村的自卫队员在区委的领导下,和八路军一同作战,配合八路军反扫荡。在解放战争时期,青年参军、中年支前、妇女在家做军鞋的动人事迹……自此,巴连甲蒙发了在家乡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想法,他骑车不分昼夜,废寝忘食,走村串乡收集抗战文物,无偿资助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和烈士陵园,并在家中建起了中国第一个私人红色档案室,便开启了他的“红色文化义务宣讲”长达四十年的生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守护着这份"不合时宜"的执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巴连甲的坚守催生出独特的文化生态:村里辍学少年在他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重燃求知渴望,外来游客在抗战烈士纪念碑前自发肃立默哀,或重温入党誓词。海兴县政府以巴家红色家风为契机,推动"红色家风进校园"工程,辐射全县七个乡镇和三个农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巴连甲用一个人的坚守,唤醒整个社会对精神根系的重塑。当功利主义侵蚀传统价值,当快餐文化解构历史记忆,巴连甲以四十年如一日的红色文化苦行,证明精神传承无需宏大的叙事,只需将信念嵌入日常生活的肌理。家风不再是私宅内的道德训诫,而是通向文明长河的精神航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海兴县老促会秘书长李兆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月27日,在河北省离退休干部、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海兴县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兆新荣获全省百名“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省委书记倪岳峰勉励受表彰的老同志要“发挥优势专长,展现桑榆担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据悉,今年70岁的李兆新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县级调研员的岗位上退休后,充分发挥优势专长,全力展现桑榆担当,全身心投入到老促会工作中。他撰写的老区宣传文章《为老区插上腾飞的翅膀》荣获全国革命老区文化传承振兴奖,根据该作品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在希望的田野上》荣获全国优秀党员教育文艺片一等奖。他主编《海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专著(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受到社会广泛称赞的基础上,近期又经层层推荐和评选,入选河北省第十九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他的红色演讲,感染了无数人,成功入选全省党员干部教育百部优秀课题奖,央视《新闻联播》给予报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兆新(左)把红色演讲送进监狱,监狱干警为他献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通过深入调研,李兆新撰写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怎样有效衔接》的老区调研报告,被中国老促会推介后,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在“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中,李兆新与他的同事们深入老区搞调研,摸清实情搞对接,先后为革命老区上项目办实事近百个(件),引进各类资金1.287亿元,受到老区群众的一致称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由于工作出色,李兆新先后荣获了“全国老区宣传特别贡献奖” “全国优秀退役军人”“河北省老区宣传先进个人”,“河北省百名优秀退役军人” “全省百名优秀志愿者” “最美退役军人” “最美双拥人物” “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所在单位,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老促会” “全国老区建设特别贡献奖” 和 “全省先进老促会”“全省老区建设先进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兆新表示,今后,将把这些荣誉化作弘扬光荣传统、永葆政治本色的动力,进一步做好老促会工作,充分发挥优势专长,全力展现桑榆担当,不断为海兴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发光发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渤海碱地绽新绿 航天科技助老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河北省革命老区海兴县后刁村,航天太空育苗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初春时节,田野里的旱碱麦还在慢慢返青,由于春寒料峭,冷热反常,大地仍然显得空旷荒凉。而在航天太空大棚里,却是另一派景象,南瓜、西红柿、辣椒、茄子、丝瓜、豆角、西瓜、花卉等27个航天太空品种正在茁壮成长,根茎粗壮,叶片油绿,拥有无限的生命活力。这些航天农业新品种明显优于传统农业品种,显得挺拔和劲健,展示着现代航天农业科技的优越性,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革命老区的具体体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刁村航天太空大棚里正在茁壮成长的育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紧临渤海的海兴县,抗战时期是中共冀鲁边区党委、区政府、冀鲁边军区驻地,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第六旅活动的地方。老区人民为这些机关和部队做出过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回报老区,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海兴县老促会顾问武金琢及部分海兴籍老干部协调沧州兆隆农业发展公司为海兴县革命老区后刁村引进了航天太空种植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后刁村在战争年代是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的一个侦通站,通过人民群众侦获大量情报并及时通报给军区,为多次战斗的胜利提供了准确情报。如今后刁村是全国社会综合治理示范村,社会和谐,土质弱碱且储备充足,是航天种植的最佳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刁村航天太空大棚由兆隆公司设计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兆隆公司是一家航天农业企业,由天一商贸与北京新航鼎世农科技公司合资创办,是中国航天神舟科技集团指定授权单位。对革命老区给予了政策倾斜与全力支持,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实验,土质和水质都符合项目要求,育苗工作取得初步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爱民(左2)、武金琢(右2)在后刁村航天太空育苗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3月25日,沧州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周爱民,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海兴县老促会顾问武金琢在海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水杰陪同下,参观后刁村航天太空育苗基地,三座“零碳”大棚已经建成并育出第一批幼苗,还有两座正在建设施工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师继玲作详细生动讲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年逾花甲却精神抖擞的北京新航公司创始人、商业航天(中国)紫薇新航空间搭载中心总监师继玲为各位领导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讲解。县老促会、工商联、高湾镇有关领导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召开专题座谈研讨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座谈会上,兆隆农业发展公司表示,一年抓试点,二年扩规模,三年抓普及。计划2025年在高湾镇再兴建两座“太阳蓄热零碳大棚”。这是航天材料在民用领域一种无需用电和燃煤的全新科技项目,可大大增强北方冬季种植瓜果蔬菜的能力。除种植育苗区外,大棚内还规划了科普研学区,等待开展研学体验和文旅项目的开发。三年内把海兴县建成沧州市太空蔬菜育苗种植最大基地,建成北京市太空蔬菜最大、最直接供应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高湾镇镇长杨学森表示,高湾是海兴建党最早、红色底蕴最深的老区乡镇,有航天科技的支持,我们一定会最先实现乡村振兴。大家一致认为,航天农业作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推荐的新兴产业,无疑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是造福老区群众的新经济增长极,海兴将大力发挥本地优势资源,通过航天高科技智慧农业,以绿色、营养、健康、无公害、零农残为标准,激活休眠农业,实现精品种植,带动老区致富,促进乡村振兴。</span></p><p class="ql-block">(海兴县老促会李兆新 金连广撰稿)</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兆新</p><p class="ql-block">制作:刘国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