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晶兴的美篇

陆晶兴

<p class="ql-block"> 青年记忆</p><p class="ql-block"> &lt;二十&gt; </p><p class="ql-block"> 三尺讲台(七)</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0年新学期总是让人振奋,工作一项一项的铺开,心情进入整装待发状态,仿佛酝酿了一个冬天的枝桠,急待在春天里抽枝发芽。</p><p class="ql-block"> 早在孩子们返回前,沉寂了一个假期的校园,己经忙碌起来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开了,班主任会议开了,备课组会议开了…。我们聚集在一起,找准方向,明晰做法,众筹智慧,依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各科老师的安排,结自己所负责工作的版块,从日常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及课程优化等方面,罗列出本学期计划及工作重点。</p><p class="ql-block"> 在英语组会议上,我们一致认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扎根泥土,奏好“备、讲、批、辅、练、”交响曲,是我们的教学日常。在进入课堂前,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清清楚楚,教谁?教什么?在什么起点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点。学生、教材、策略等方面。课堂四十五分钟内,看起来无非是一个“大人”,一群孩子,一间教室四方方,但这里却可以天大地大,海角天涯。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搬运传递,更有可能实现师生精神世界的乾坤大挪移。教学的生态,师生的精神状态,都藏在这不算短的四十五分钟之内。下课铃一响,迈出教室,这节课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教者心中也要有个八九不离十的把握。做好教学工作,如同过好日子。很多时候,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细水长流。每天当我们踏进校园,走进教室,身上只有一个标签一一教师!因此,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过好日常教学的每一天,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事。作为年轻教师,细粹繁忙是我们都懂的日常,检验成果的标准只有一条:我们所做是否指向孩子的成长。如同耕种一块向阳的田,没有惊天动地的招式,只要躬身耕耘。备课时,琢磨学生眼中的光;讲课时,聆听思维拔节的声;批改时,触碰心灵跃动的暖……。教者把课上好,只此一条,便无愧于心,怎么上好,这是所有老师需要摸索的课题。</p><p class="ql-block">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体,他们有着鲜活的生命,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持点都不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学生接受新知识都有一定差异,这就需要教者深入观察,才能对他们有所了解,了解学生是进行教学的首要条件。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们的教学计划,才能实施学生适合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者的观察力体现在自我的觉察上面,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觉察,还要对自己进行细致觉察,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不适合学生,或者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等。善于觉察学生的每一个微小动作和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p><p class="ql-block"> 完美的课堂教学肯定是效率最好的、最高的。课堂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这个比值越大效率越高,反之亦然。课堂效率的高与低是取决于教者的备课、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与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师的备课有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常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者将非重点知识当成重点知识,教者对难点知识突破和讲解不够深,不够广。课堂讲解中呈现的知识不够准确,一头雾水。学生不知轻重,不知难易。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者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区分重点知识和非重点知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难点,突破难点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者在备课时下大功夫。其二,教师讲课时思维不够清晰,使学生很难理解,为此在备课时,要按照步骤讲解教学内容,并尽可能的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教学意图。当教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了如指掌,在课堂上就游刃有余,尽现出深厚的专业素养与独特的教学魅力,从而赢得学生的敬重与喜爱,进而提高课堂效率。</p><p class="ql-block"> 备课时,新课标的理念,教者要完全吃透,分层引导设计要细化,把每班的学生要计划进去,打造引导型课堂,让学生为主角,所有的新知识点都由学生思考。教者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掌握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进行反思,引导和归纳及总结。师生围绕同一个问题,以差异的个体思维为资源,通过不同的知识水平和不同个体认识的对话、碰撞,在相互启发中实现个体认识的深化、思维的发展和集体的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 在备课前,教者的路经要清晰,对具体的学生、具体的教学而言,哪一条路经最合适哪一个班,这就要精心设计和选择,同一个新知识点,不同的平型班级,教案就有所不同,比如我所教的四个平型毕业班级的英语教案就不相同,各班有各班的特点,教法不一样,教案也就不一样,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新知识点,但备课的教案也所不同。教者要清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做些什么?(解决什么任务),如何做(采用什么方法),以及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能经历什么?能不能弄懂,看得明白。</p><p class="ql-block"> 教者在备课时,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选择。教者的教学方法的灵活迁移比知识的迁移更讲究灵活性和适用性,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摸索的同时还需要名师的引导,但在理论的学习上不能直接生硬搬套,在知识的迁移中,需要结合原有的经验以及实际的操作需要进行迁移,要求教者内化知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p><p class="ql-block"> 所以教师的课,上的好不好,在于教师专心备课,认真灵活的把控课堂四十五钟的效率,使学生弄懂此课的新知识点就0K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四月二十日</p><p class="ql-block"> </p>